中国居家养老正从1.0迈向2.0、3.0,满足老人多元消费需求是关键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10:44

原创 专注老年商业创新 AgeClub

从发达国家居家养老发展历程,家政服务13825404095

看中国市场未来发展。

整理 | 陈婉儿

排版 | Mico

前言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居家养老仍是多数长辈的主动选择。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老龄行业政策不断深化,更加强调家庭、积极与主动养老。

中国的老年消费市场,逐步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发展,消费端养老产品相关企业不断涌现。

在此,我们将分享AgeClub联合创始人&创新咨询负责人殷毅在上海大会题为《基于国内外案例研究,对比看居家养老场景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思考》的演讲,从国内外居家养老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的居家养老市场拥有哪些创新商业机会。

AgeClub联合创始人&创新咨询负责人殷毅

以下是她的演讲内容:

PART 01

老龄化成国际趋势

居家养老仍是多数长辈主动选择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从国内外的市场或案例,看一看中国的居家养老场景能有哪些商业机会。

其实,说到居家养老,所有人都会想居家养老是不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居家养老不挣钱,或者说大家都在等长照险。在等长照险之前,居家养老能做些什么?或者说有了长照险之后,居家养老还能有什么机会?这是今天可以探讨的方向。

我引用了老龄科研中心养老居住意愿的调查数据,85%的老年人非常明确地表达一定要居家养老,7%的人没想好,剩下6%的人考虑住机构。所以说,居家养老还是所有中老年人优先选择的养老方向。

而且,不仅仅是在中国,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些数据,包括芬兰、德国,都是90%以上的老年人想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这是一个基本的主动选择的思路。

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居家养老确确实实是老年人的首选?

第一,这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第二,有自己熟悉的社交圈;第三,我有经济上的考虑;第四,我享受的服务可以按需定制。我不需要你给我一套清单,无论我要不要所有的服务,都收我一样多的钱。

这些点是老年人需求端的思考,那么供应端能够去考虑什么?在居家的场景里,是不是真的只能从照护或者说老人躺在床上之后才能去介入这个市场?我觉得这是我们居家养老需要去思考的方向。

现在,老龄化就是一个国际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经历10年、20年甚至六七十年的时间去进入老龄化的过程,但是走得早一点的国家可能帮我们探索了一些道路。

PART 02

居家养老各国侧重不同

核心围绕场所、“家”、供给承担

我把国外的一些案例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我们可以看一下,居家养老到底是什么?

我们现在理解的居家养老的核心是围绕家的主题,在家的场景之中,老年人可能会需要的一些产品和服务,我们去给他们提供。这里的提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事业端层面,社会层面需要给在家养老的老人一些支持,这是社会层面做的事情;

第二个层面是产业端层面,企业方为长辈可以提供的一些产品或者服务。这些产品、服务是长辈需要的,他们可以为之付费,形成一个商业。

我认为居家养老应该有事业端的部分,也有产业端的部分,它应该是一个组合。

首先,以英国为例,他们现在是以社区作为依托去发展居家养老。

英国居家养老的逻辑是各方面都共同去承担,社区层面、个人层面、政府层面都去承担。这种承担带来的是什么?是很多社会组织愿意参与这件事情,愿意把这个事活跃起来。社区主要为老人提供照顾和护理这两部分的基础,因为它们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刚需。

德国是以我们国内所说的小微机构的逻辑去发展居家养老,将产品嵌入到社区里,和社区的居家养老结合。那么它的逻辑就是家庭、教会、社会组织共同去组合,包括和养老保险结合。

再看美国的PACE模式,它强调的是老人在家的主动的尊严,即使退休了我也是有尊严的。

我们最近面临的一个课题就是跟外国的客户去探讨在中国做养老市场的机会。然后欧洲的客户他就跟我说这个事不成立,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国家不存在老年人需要什么服务照顾,再老也是一个人,他需要买什么就买什么,他需要申请什么保险就申请什么保险,像我们亚洲专门为老年人做一个商场,或者做一个场景,他们是不能理解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差异。

美国的逻辑是即使身体退化之后,老人依然保持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个是他们晚年或者退休之后的服务需求。

我们也研究了日本,日本的机构也都是小微的。日本的小微机构也会融合社会组织,把各方面资源结合起来,通过分级的方式把护理做分配,把社会资源做分配。

这是我们对国外居家养老整体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详细复盘一下。

1.英国:从“在社区照护”到“由社区综合照护”

英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老龄化,并且开始做居家养老的整个体系。那么它居家养老的逻辑是什么?

老人原来是在社区受到照顾,随着服务体系的完成,包括医疗的支持、社会资源的组建完成,它演变成了由社区提供综合照顾。

事实上,在居家场景,英国不是说光给老人提供“六助”,而是在不同的阶段老人可以获得综合的服务。这是英国的特点,在这里它有几个角色承担了作用:

一个是中央政府,他负责调动国家层面的资源去做居家养老。第二是地方政府,负责整合照护资源。

把整个医疗健康照护的资源由中央政府统筹,然后社会照护的资源由地方政府统筹,形成一个服务的体系,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互动。

在这个服务体系里,英国有全民健康服务和社区照护法令,从法律到各个层级政府做分工。

2. 日本:长照险推动下的居家养老

现在,国内很多人都在期待长照险,因为看到了日本的经验。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在日本,成人纸尿裤的销售额什么时候超过了儿童纸尿裤?

就是在日本长照险推出来的时候,长照险的推出推动了日本一些老年消费产品的销售。

日本的介护险是每10年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实际上,它是从1963年慢慢地推动过来的。现在它面临着一个调整:随着高龄老人,也就是长照险兑付比例高的人越来越多,而交的人越来越少,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所以,照护险目前还处于一个论证的阶段,它必须要解决到底谁来付这个钱,是中央付、地方付还是个人付?付钱的闭环逻辑是什么?个人还有没有可能付费的逻辑?

日本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点,它服务分级分得非常好,分级好可以把资源做最大化。

比如说,在日本,老人需要到介护二级以后,才可以进入到集中养老设施中进行养老。在介护二级以下,老人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这样可以把社会资源做比较有效的分配,这是日本的经验。

其次,日本本身就是小微机构为主,现在,日本的小微机构开始打造复合型功能。日本的小微机构盈亏平衡点非常弱,所以他们现在也在做横向的服务能力的延伸,他们会调动社会资源,包括志愿者等去参与。

3.美国:从养老社区到居家养老

最早,美国觉得应该把老年人都放到大型的集中设施里面去养老。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开始做分级。美国发现,在养老服务体系当中,整个服务的目的是要解决医保付费的问题。

国家、地方以及个人关注的点,未来会需要统一。所以美国当时推出了PACE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医保付费。

我想从国家层面考虑这个问题,在老龄社会,国家最关注的是什么?

其实是越来越多的高龄长辈的身体健康需求会和现在的医保消费有大量的挂钩,所以,未来的医保付费通过主动的健康管理去降低未来的老年医疗支出,这也是当时美国PACE出现的重要基础。

美国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居家养老场景里面应该包括安养、乐活、善终,所以如果说,未来做居家养老,我做哪个段、哪一个面?这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切面的点。

美国长者照顾的全包计划大的逻辑就是为了满足医保付费的逻辑。

4.德国:以社区为依托,融合居家养老

德国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为依托,融合居家养老。德国的政策主要导向是所有社区的居家养老未来要能够形成基于社区层面的照护服务能力。

这个服务能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需要的照护支持,还有当退休人群身体出现退化之后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以降低未来的医疗支出,这是德国的设计逻辑。

我们可以发现,德国未来也会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去做结合,特别是在社区层面。它能带来的价值就是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能够有哪些具体的服务需求。这种服务需求一旦下沉到社区层面,能够为公共的医疗服务体系减少一些重复的资源消耗。

所以我们会看到,德国会提供一个完整的全周期的照顾。从完全健康到可能需要照顾服务到可能需要医疗服务,德国在居家养老环境当中进行全周期的服务。

PART 03

中国居家养老

从1.0逐步迈向2.0、3.0

前面复盘了这么多国外走过来的经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什么?

居家养老的场景真的是需要解决多元的需求,而且这个需求是和健康高度相关的。在解决这种健康需求或者居家养老需求的时候,一定是调动多元资源做这件事情。

什么样的多元资源?国家出政策,国家关注的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去做;社区需要做什么,我们还能调动的社会资源还有什么。

因为我们做社区居家养老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很高,包括怎么去实现它的估值管理、盈利部门。它一定会有营收的板块,让这个模式能够闭环。针对老年人,把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服务资源做整合,再切入到居家场景里,我们才有可能去探讨居家养老的商业化,或者说商业闭环的问题。

这里就提到了高龄老人的多元需求。事实上,在居家养老里,如果真正要说付费,真正要做刚需,确实是更高龄的老人健康的刚需、照护的刚需是一个最直接的结果。

健康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医疗性的健康需求是往前可以延伸的部分,但是它的立足点一定是服务老人整个的健康需求。

现在,我想说一下国内的居家养老市场。

今年十四五规划非常明确地提出来一个观点就是养老一定要分成事业端和产业端。

事业端解决我们整个国家社会资源调配的问题,不管是医疗资源还是养老服务资源。

那么产业端去解决什么问题?产业端解决让为老年人服务的企业活下来,形成一个商业模式。

在这里,中国有一个后发优势。因为国外面对老龄化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案例可以参考,中国的机会在于各个地方都可以学。比如说可以把医养结合模式下到社区,也可以把家庭养老床位加进去,还可以就“物业+养老”的模式做探讨,或者把家庭医生的内容和养老结合。

实际上,现在中国各个地方都在基于自己城市或者社会模型的变化试点,包括中国现在长照险的试点。

大家也在想,是不是长照险全面铺开了,我们就有机会?AgeClub想说,中国的社会环境,包括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内外部的资讯,导致我们各个地方差异特别大。并不是说我一定要等到整个中国市场都爆发了,这个事才能成。

我们对目前真正从产业端去切入市场的企业做了一个梳理。

第一类企业是以照护作为自己的专业点,不管是医疗照顾还是家庭生活照顾,它要以照护作为特色去打造产品的商业模式。第二类企业是和机构模型结合,做机构延伸居家养老产品模型。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中国未来居家养老和养老的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会和互联网高速协作,推进数字化。

目前活跃在居家养老场景下的这些企业,他们都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通过数字化提升管理能力,降本增效,这是我们看到中国居家养老可能会不一样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展示一些案例。

首先,福寿康在座很多人都应该很了解。然后,常州的369养老,前段时间平台有专题文章介绍了他们的创新,最典型的就是他们把美国的PACE整合照护的逻辑在常州做了落地。再比如说,像抚理健康是典型的调动保险端资源和养老护理结合,形成一个商业闭环。最后,金牌护士和颐家医养是典型的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模式。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的居家养老或者说养老服务的场景里真正的刚需肯定是一个和健康以及持续降低医疗支出的逻辑结合的产品逻辑。

今年,AgeClub发布了《中国中老年消费洞察与产业研究报告2022》。实际上,这份蓝皮书就是从产业层面到企业层面再到用户层面,做了一个中国老年市场的复盘。

在这个报告里,我们有一个观点:国家在2013年提出“9073”的逻辑是在当时那个时点判断老龄化社会会快速到来,而当时中国养老的基础设施,不管是机构、居家还是其他的服务都不够。

在那个情况下,一定会重点发展基本的医疗服务。它不是为了解决商业化问题,而是要解决社会的供给能力问题。

那个时候我们叫养老产业的1.0,现在我们其实进入了2.0时代。2.0时代是基于现在中国的养老床位的人均配比,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之前所定的目标。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解决的是商业化的探索。老年产业的2.0时代,是具体的人的需求,以人为中心去开发服务需求的时代。

2.0时代会跑出一些能够商业化的企业,那么将来还会有一个3.0时代。比如说日本的 Curves就老年健身这一条线可以做自己的商业闭环,在日本有2000家连锁门店。

所以我们说,现在的中国是老年产业的2.0阶段,在逐步向3.0的阶段去过渡。

AgeClub给大家提供一个窗口。在这个窗口里,你可以快速地进入老年行业,看到你的上下游的伙伴;在这个窗口里,你可以去找到合适你自己,探索你自己的方向,去降低你前期的人力、资金的投入。每个行业都会为老年行业再细分一次,这是AgeClub的口号,欢迎大家来交流。

原标题:《趋势 | 中国居家养老正从1.0迈向2.0、3.0,满足老人多元消费需求是关键》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