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科严医生 儿科严医生 收录于合集 #儿童保健 8个
当家长们和婴幼儿进了儿保诊室,惠阳月嫂13825404095简单寒暄后,我通常会问:平时谁主要带孩子?
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因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习惯深受其带养人的影响,所以分析这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吃、睡、情绪问题)的原因时,需要了解带养人的育儿方式。
01
谁在带?
5个月内的小婴儿,多数是妈妈在带。当然这时还有他人帮忙,比如爸爸、阿姨或长辈。
这里的长辈主要是指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有人称之老人。但我认为老人这个称谓不准确。
比如在诊室,我时不时遇到和我年龄接近的爷爷,或和我妻子年龄接近的奶奶。我想我们目前还不能算是老人,所以称长辈更合适。
大多妈妈产假结束后要上班,阿姨或长辈就转变成小婴儿的主要带养人。于是出现多种组合,比如:
阿姨一个人带;
长辈和阿姨一起带;
或者长辈带,没请阿姨。
如果长辈参与,则形式多样:有时是一方长辈,有时是双方长辈;如果是双方长辈,往往会轮着来(数周、数月换班),但偶尔也会双方长辈一起带。
02
长辈育儿的利与弊
中国的长辈似乎是全世界最具奉献精神的群体。
他们早先为子女的上学、就业、成家操心;等子女有了孩子,又接着为孙辈们操劳。还有少数长辈不仅白天照顾孙辈的吃喝拉撒,甚至晚上还带孩子睡觉。
长辈参与育儿应该是中国传统,这其中有多少是自告奋勇?还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没有调查,无从知晓。
就现状看,长辈照顾孙辈的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既然现状难以改变,那么就要认识并尝试解决其中的问题。
长辈带养孙辈,有利有弊。好处是,长辈对孙辈的爱发自内心,长辈不会刻意伤害孩子。另外,长辈的付出可能有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
但长辈育儿也有不少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常见有三多。
1
抱得多
我不反对抱孩子,尤其是小婴儿。但过度抱孩子,可能导致孩子主动探索外界的欲望下降,还会加重分离焦虑的程度。
还有一个麻烦是,部分父母、长辈或阿姨(以月嫂阿姨居多)喜欢抱着孩子入睡,总觉得抱着哄会让孩子更快入睡,抱在怀里睡觉的孩子会睡得更沉。
可照顾者慢慢发现:把抱睡的孩子放到床上,孩子就容易醒(所谓的落地醒)。他们把孩子对于怀抱的依赖称为寻求所谓的安全感。
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尽快入睡,会尽其所能,但随后发现孩子的要求不断升级:普通的左右晃不行,还得上下动(萝卜蹲)。
家长的理由是:不这么安抚,孩子就睡不着、睡不沉(类似的逻辑就是:不给玩具,孩子就不肯张嘴吃饭,所以要给)。于是诞生了“有需求就满足”的育儿理念。
照顾者会认为是孩子生来需求高,所以不得不提高安抚级别。这些孩子往往被贴上“高需求”的标签。
总是抱睡的孩子通常不会自主入睡,因为他们的睡眠和照顾者的怀抱发生了关联,而睡眠理应和床关联。
抱睡的孩子夜醒也可能增多,夜醒后对安抚的要求往往也比较高:比如需要抱起或吃奶。总是如此,照顾者难免疲劳和焦虑。
照顾者面对哭闹不安、频繁夜醒的孩子,就会猜测会不会没吃饱?缺钙?缺微量元素?或者缺乏所谓的安全感?
照顾者很少反思:会不会是自己无法忍受孩子的哭闹,或者需要孩子更快的入睡,才提高安抚级别,继而导致孩子的需求越来越高。
2
喂得多
中国不少父母和长辈不愿让适龄的小婴儿自主进食,主要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另外就是嫌孩子自己吃饭时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
他们总觉得孩子迟早会吃饭,他们曾经就是这么喂孩子父母的,所以喂饭最省事、效率最高。
我就遇到一位平时自主进食很好的小朋友(刚一岁,平时父母带)去了回奶奶家,奶奶就喂了2次。结果孩子回家后就不肯自己吃饭了,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喂。
还有部分照顾者为了孩子能在餐椅上多坐一会儿,能多吃几口,就在孩子进餐时提供玩具;在孩子已经出现明确的饱足信号后,分散其注意力,喜欢再来一口。孩子每多吃一口,长辈们就特别有成就感,因为他们认为长得好的孩子,是喂出来的。
就如总是抱睡、奶睡的孩子不会自主入睡一样,那些平时喂得多的孩子就不愿自主进食。这些孩子认为吃饭时负责张嘴就行,而孩子本应负责进食的小手也不会闲着,会不得不去摆弄餐具、玩捏食物,或玩玩具。
3
穿得多
之所以穿得多,就是生怕着凉生病。
部分长辈,不但给孩子多穿,而且一年四季袜子还不能少,个别长辈甚至要求孩子睡觉时也要穿袜子。
还有些长辈控制欲特别强,不但管自家的孙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穿得少或不穿袜子,还会上前提醒。
这三多中,穿的多对孩子伤害还算比较小,但穿的太多,孩子就容易出汗,可能会导致一些皮肤问题,比如引起热疹和加重湿疹;而且可能影响大运动发育,比如翻身或者爬行会比较困难。
03
如何解决?
导致三多现象的背后,主要是照顾者仅凭个人当时养育子女的经验来养育孙辈,他们并不了解婴幼儿生理、行为发育的特点。
比如,我们的孩子当然可以抱,可以喂,也应该穿衣服;但如果抱得太多,喂得太多,穿得太多,这些过度的关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比如不会自主入睡,不会自己吃饭,探索欲不强,分离焦虑严重等等等等。
1
学习
我特别希望低龄儿童,比如1、2个月龄时就来诊所做儿保。这时候我就会花时间介绍婴幼儿睡眠以及喂养管理的要点。而不是到1岁左右,发现孩子出现严重的睡眠、喂养、情绪问题后,再去痛苦地纠正。
因为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有照顾者原因,如果早期注意带养方式,后面的问题也许就不会出现。
当然,照顾者们的育儿理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出现冲突,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而沟通的基础就是学习。
不论是父母、还是长辈、或是阿姨代养,我都认为照顾者平时要花点时间去了解婴幼儿的发育特点,花点时间看看靠谱的育儿书籍和公众号文章,花点时间去总结和反思。
2
沟通
如果我们不得不请长辈参与育儿,孩子的父母就要尝试同长辈沟通,这样不但有益于自己孩子,也有益于家庭关系的稳定。
沟通需要技巧,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麻烦的是,不是每个家长都善于沟通,也不是每个长辈都愿意接受建议。
我就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长辈曾是单位的管理者,退休在家还继续保持着很强的控制欲,拒绝接受子女的育儿建议。这就很麻烦了。
3
妥协
在诊所,每当我看到与时俱进、愿意学习的长辈时,都佩服不已。有次发现一位同来的奶奶与众不同,特别好交流,阿姨告诉我,这位奶奶可是一有空就翻《育儿百科》的啊。
当然,不是每一位长辈都愿意学习靠谱的知识,部分长辈拒绝接受建议,甚至抱有这样的想法:请我带孩子,就不要管我怎么带。
这时,对孩子父母而言,为了家庭和睦,一定程度牺牲孩子习惯的培养,适当的妥协也是可以。你有求于人,对方又不肯接受建议,你又能怎么办?
适当的妥协,不意味不去改变,这时孩子父母完全可以尽量利用休息时间管理孩子,再去慢慢影响长辈的育儿观。
4
放弃
如果我认为是长辈的行为引发了孩子的问题,我会私下建议妈妈或者爸爸尽量和长辈沟通。
如果沟通效果差,照顾者不适合长期照看孩子时,就很难继续合作下去,换人就要作为一个选项。
也许有人要担心,你这么建议会不会破坏家庭关系?
在我看来,理想的家庭不是凑合着过。夫妻合不来都可以离,而让有着不良管理方式,又不愿意改变的照顾者继续带孩子,难道会有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
说不定不让不胜任的长辈带孩子,还能减少了家庭矛盾、有利于家庭和睦呢。
04
总 结
和睦的家庭是相似的:没有控制欲太强的家庭成员,彼此尊重,沟通顺畅。
既然不要控制欲太强,也就没必要去刻意改变长辈,否则就会产生矛盾。
只不过国情让很多长辈不得不承担了带养孙辈的角色。如果长辈心甘情愿接受这样的任务,那么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为了孩子,就应该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接受子女或医生的合理建议,改变一些陈旧的育儿理念。
如果长辈不愿接受,就可以不请他们长期照看孩子。毕竟长辈没有这个义务,他们本应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原标题:《长辈带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