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政服务13825404095喀左县妇联努力探索 “妇工+社工+义工”服务新模式 ,以村(社区)“妇女之家”为平台,以妇联干部(妇工)为核心,积极联系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社工)、巾帼志愿者(义工)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建立“妇工带头、社工支撑、义工为辅”的工作模式,形成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强大工作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为推动“三工联动”工作奠定基础
对全县妇女儿童工作进行摸底调研
2023年,喀左县妇联深入平房子镇进行基层妇联工作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妇联组织在基层有着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但大多数的专职妇联干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技能;各类社会组织日益壮大,但存在着系统性缺乏、持续性不强、服务不够到位等缺陷,巾帼志愿者工作缺乏业务知识培训、指导。通过调研得知单靠妇联力量难以满足妇女、儿童、老人等各类社会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只有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工作理念,只有广泛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社工、义工,才能破除基层妇联工作发展的瓶颈。基于这种情况,县妇联领导及时跟分管领导沟通请示后,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三工联动”工作机制。
联合制定“三工联动”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在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县妇联积极探索 “妇工+社工+义工”服务新模式 ,在和县民政局座谈沟通协调后,决定在全县实施“三工联动”工作模式,并联合起草了《关于“妇工+社工+义工”服务妇女儿童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联动模式和保护措施,明确了妇联组织要牵头开展的各类服务妇女儿童活动工作;社工组织要对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指导工作;志愿者组织要在协助妇工、支持社工和社工组织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等方面积极参与,形成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强大工作合力。
召开“三工联动”工作推进会议
2023年召开两场“妇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动工作推进会,全县乡镇街区妇联干部、社工站人员、有关社会组织负责人及部分巾帼志愿者共计200余人参会。会上传达了县妇联和民政局联合制定了《2023年喀左县妇联“妇工+社工+义工”服务妇女儿童活动实施方案》喀妇发〔2023〕14号文件。此外,三工人员还提供了12个对接服务项目,包括“困难妇女儿童关爱、女性素质提升、儿童心理培训、捐资助学、法律和安全知识培训”等。这些活动载体更加贴近实际,真正实现了服务妇女儿童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试点先行,有序推进“三工联动”工作
县妇联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选择妇女群众基础好、作用发挥好的喀左利州公益服务中心、喀左东蒙博物馆、昭日格艺术素质成长中心、喀左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为试点,打造“三工联动”工作新局面。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经验分享,通过示范引领,在全县有序推进“三工联动”工作。
实施有机融合,扩大基层妇联工作的影响力
组织阵地融合
县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最大限度扩大妇联的组织覆盖和阵地覆盖。女性1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全县共有18家,截至目前已全部建立妇联组织,并同步建设“妇女微家”“儿童微家”,进一步织密妇联组织网络,加强了妇联阵地建设。
三工队伍融合
据统计全县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12家,2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工站,社工人员共计58人;全县巾帼志愿者服务队72支,巾帼志愿者达到了2784人;全县各级妇联干部和执委共计3715人。在“三工联动”机制实施过程中,基层妇联以“有分有合”的方式,日常工作以分为主、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以合为主,开展服务妇女儿童工作。
结合活动开展情况
搭建平台,开展关爱活动
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公共活动场所,缺乏专业辅导老师的情况,县妇联牵头,指导喀左利州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了“妇女儿童微家”,为一大批以心理咨询师,艺术培训师为主体的社工和义工,积极开展关爱妇女儿童行动。为基层120位留守老人长期开展探访活动,定期购买米面油、牛奶、蛋肉,为老人收拾卫生、定期理发,开展社工小组活动,节假日村民巾帼志愿者包饺子、做汤圆、做月饼、包粽子为老人及时送去节日慰问。在利州公益乡村建设基地设立免费食堂,每天为当地50名留守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周六周日还有寒暑假为当地儿童提供免费午餐。县妇联、喀左东蒙博物馆社会组织和当地的巾帼志愿者为40名留守儿童发放棉袄、棉袜、雪地靴、温暖包,并送去绘画套装、减灾防灾绘本和护手霜等物品。
搭建沟通桥梁,提供暖心服务
县妇联、喀左利州公益服务中心和当地巾帼志愿者在利州妇女儿童微家举办了亲子阅读、团课、画图、声乐、舞蹈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了40场以上。此外还定期开展隔代养老教育讲堂、老年人健身操、义诊活动、公益大讲堂、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
县妇联还联合昭日格艺术素质成长中心和巾帼志愿者,为7-14岁的儿童开展口才、声乐、钢琴、舞蹈、架子鼓、古筝等兴趣爱好培训班,聘请专业老师为儿童提供免费服务,一年来全县有200名儿童受益。同时,免费举办蒙古筝兴趣爱好培训班,三年来共有近400名女性受益。
县妇联指导喀左东蒙博物馆社会组织成立了妇委会,并联合巾帼志愿者为当地的学生提供了暖心服务活动。为600多名孩子在该博物馆的“陶吧”内免费体验自己动手玩泥的乐趣,为30多名留守儿童免费提供阅读服务。
2023年,县妇联指导社会组织喀左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成立了妇委会,并联合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40名社工和巾帼志愿者定时为老人提供居室保洁、整理床铺、衣物洗涤、心理保健、陪同就医等各项服务。
此外,大城子街道、东哨镇等乡镇的“三工队伍”还联合开展了“两癌筛查”“巧手做月饼”“眼健康义诊”“爱心赠药”“儿童安全教育进课堂”等主题活动,把温暖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深度融合,提供就业服务
县妇联联合喀左东蒙博物馆、利州街道巾帼志愿者开展困境妇女就业服务,举办了六期紫砂技能培训班,免费培训1000多人次。其中有100多名困境妇女实现居家就业。根据掌握紫砂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同,每名妇女月收入在3000----5000元不等。紫砂培训基地被喀左县妇女联合会命名为“巾帼紫陶艺术培训基地”。
维护群众权益,预防化解矛盾
全县21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工站,每个社工站至少设有专职工作人员2名,全县在职社工人员共计58人。通过妇工、社工、义工的带动引领,将维权服务辐射延伸至城乡社区,共建起基层维权队伍22支,实现基层维权渠道的有效畅通,努力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有两地分居、招婿、失独、婚姻关系变化、抚养关系变动、发生遗产继承纠纷等情况的家庭,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对存在婆媳或夫妻等关系不和现象的家庭,经常性主动上门做好调解说服工作;对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的苗头隐患的家庭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做好预警预判,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防范。两年来,成功调解家庭矛盾纠纷40余起。
喀左县妇联通过“妇工+社工+义工”的工作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基层妇联与社工、义工的有效链接,实现了互助互帮,解决了妇联人手少、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妇联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大大提高了妇联服务社会的功能性和实效性,有效打通服务妇女儿童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