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姝教授:中国老龄化特点及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13:06

周兰姝教授:中国老龄化特点及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2023-05-25 10:01

发布于:上海市

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护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护理健康科技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养结合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护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学组副组长。

海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周兰姝教授受ITH康养家邀请,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在第三届智能康复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主题演讲《中国老龄化特点及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基于研究和数据分析》。

👇👇演讲文字实录

(部分删减)

周兰姝: 非常感谢大会的邀请,也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老年的一些研究的结果。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虽然老龄化大家已经非常的不陌生,然而在中国的老龄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特点我们来看一下。总体来说老龄化是到2030年-2050年是我们国家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口大概要达到4.7亿,现在这个时期加快窗口期,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未来做一个准备。

老龄化的特点

1.人口基数大。 在2015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2.22亿,这个人口就是当年日本总人口的1.75倍,2050年大概要达到4.3-4.7亿的水平,总体来说我国的老年人口是很多国家的总人口之和。

2.老年人口增长快。 在短期内快速 地增长,这里面有一个指标叫做老龄化进入深度老龄化,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占到7%,深度老龄化占到14%。法国从7-14%用了130年,瑞典85年,而中国只用了27年,所以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更快的就是现在这个时期,从2014年开始几乎每10年以1亿的水平在增长,我们是短期内20多年就会多出两点几亿的老年人,这个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很快的。

3.困难人口数量多。 困难人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巢老人,现在城乡的空巢老人都很严重,以上海为例将近50%。其次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比例,这个全是在现场拍的照片,我们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我现在做了一个国家社科的重大项目,老年残疾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应对我国即将面临的残疾人老龄化与老年人残疾化。

残疾人老龄化是指原来青年的残疾人现在步 入了老年。而老年人残疾化是指老年人的失能,目前我们2020年以前每5年大概老年残疾人增长800万以上,2020-2030年每5年大概增加1300万以上 ,2050年我们国家残疾老年人达到1.27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

这种情况下残疾老年人体现出一些特点,高度类别化和个性化,表现为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占的比重很大。我一个研究生准备毕业做了一个大数据的分析,显示残疾有共残疾和演进的情况,比如说 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经过一些年以后,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比例就增加 。而且残疾发生以后,往往不是一个残疾,会容易合并更多的残疾,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残疾共残疾现象要引起重视。

另外一个现象残疾不光是残疾,而是 残疾合并慢病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要管理残疾和功能的问题,还要管理好慢病,这两个互相推进的特点。

在这个情况下,残疾人老龄化和老年人残疾化就使得照顾的负荷不断的上升,表现为照顾依赖率上升,初步的 预计2050年60岁以上依赖人口要达到6600万 ,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

另外经济负荷非常重,在此情况下我国的经济情况并不算类一类型。 我们的老龄化叫做未富先老,当我们国家还没有进入完全的工业化和富裕时代,我们的老龄化已经来临,这种情况下老龄化的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的速度,而我们的照料负荷和各种疾病和照顾的负担,也在以非常大的速度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支付体系照顾的人员,很多人想象应该国家完全把这个负担承担起来,我个人认为这未来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未来我们老年人口是4.7亿的时候,我们的青年人口在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国家负担是不可能的。

家庭怎么样?

家庭目前的情况是家庭结构小型化,这个是传统说的“421”结构。“2”就是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就是说他没有兄弟姐妹。什么时候两个独生子女的家庭开始出现?基本上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我们就算他30岁结婚 ,2010年以后的家庭主干大概都是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这个家庭要照顾四个老人,下面一个孩子。

我们已经开放了二胎和三胎,下面的一已经变成了二、三,上面仍然在增长。上海市去年最新的数据,老年期望寿命已经和日本持平,基本上达到八十四点几岁,这就说明这四个老人上面还有老人,现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不稀奇, 现在最多的上面四个老人,八个老人,下面四个孩子,这个负担就是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 ,靠家庭完全来养老是完全不可能的,抚养比的攀升速度太快了。

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家庭养老也是不适合的。

基于我国的国情,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国家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养老和照顾体系,让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情况, 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和照顾者需要什么样的护理服务?

居家老人的特点

前面也对大量的老年人和照顾者进行了研究,从上海市的结果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首先和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开始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的 空巢老人家庭,调研占到48.8% ,也就是说只有两个老人。

这种空巢家庭是很多孩子都在国外,几乎能够回来担负照顾职能的非常薄弱,老年人的慢病情况是非常普遍,但是 要引起注意的是心理问题开始很多,有很多的负性情绪,包括47.2%的老年人开始出现一些行为的改变。

我们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会说老年人特别爱购买保健品。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其实是老年人非常的孤单,没有人跟他说话,而这个卖保健品的孩子老人即使知道他为了卖东西,但是他可以非常耐心地跟老人说话、倾听、跟他交流。 这些孩子跟老年交流,只要一两天,有些老人恨不得连家里的存折号都告知,因为他实在太孤单了。 未来这种情况下,不光是身体上的问题,心理社会的问题也要受到关注。

在功能受损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IADL功能受损,IADL代表可以自己出去购物、旅游安排自己的生活。IADL从我们的调研看,75岁以上这个功能开始有明显的下降,而80岁以上IADL受损达到86.7%,意味着86.7%的老人不能独自己出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外部的帮助。 IADL受损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在照顾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照顾者

大家要知道我们调研的情况,我们的子女经常是多子女。以我为例,我很多同学家里是6-7个孩子,这个时候照顾一对老人,子女轮流着照顾都是很现实的,但是未来这个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的照顾者主要是女性为主 ,总体来说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60岁以上的子女,或者是60岁以上的配偶在照顾60以上的老人, 年龄偏大 ,这个照顾负荷非常重。

居家照顾的这些人,总体来说小学以下占到41.2%, 知识水平都不是很高 ,文化程度是偏低的。 主要就是子女和配偶在实施照顾功能 ,一旦开始照顾,照顾的时间都是非常长。照顾时间小于1年的只占到17.7%,大多数人都是长期照顾的过程,甚至7-9年照顾的人达到2.2%,照顾的时长超过8小时达到27.8%, 总体照顾时间长,强度比较大。

因为照顾老年人的人,大多数照顾者都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差,而且压力感到很大,因此很迫切的需要有这种喘息服务。大多数的照顾者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家族史和慢病,他们本身也是一个薄弱的人群,在长期照顾下很容易从这个慢病演变出更多的问题。没有慢病的人只有26%,大多数的人都是有病的。 照顾者身体身心负担很重,健康状况是不佳的。

这个群体总体的特征收入低 ,刚刚我们看到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是很低的。在上海地区,以家庭月收入,每个月只有4000-6000元以下的在这个群体中占到81.9%以上,因为这些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钱去聘请外部的力量,所以,他 自己照顾的负荷是非常大 的。他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他的工资和存折,这就是这个人群的情况。

老年人及照顾者需要什么服务?

家庭照顾者在家里就是老两口,甚至没有人来替换,照顾的支持是不足的。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我们前期通过研究首先做了一个服务项目的框架,对老年人展开了调研。总体反应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老年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很高。 81.2%的老人都表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3-5项以上的达到44.4%,所以这个服务需求度很高。

2.需求面广。 这是老年人的,老年人是有高有低,照顾者普遍都非常高,老年人普遍高的是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服务,这个是总体来说需求度是比较高的。

专业性的护理服务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这个服务有一个特点一旦有需求就是刚需。比如说有伤口护理是刚需,健康教育不给他做可能暂时不会大的问题,这个护理服务虽然数量不大,但是只要需要的都是百分之百需要,不是说可需要和不可需要的,这个服务需求面和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心理支持服务,也有很大的需求比例。 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也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这种关注。

照顾者需要什么服务?

国外发展了一种 喘息服务 ,实际上有人替你服务让你喘息一下。我们也是通过研究制定了一个目录,包括4个方面29个项目。

70%以上的照顾者都认为喘息服务是非常需要的一个服务 ,这种服务在目前我们虽然没有开展,但是未来一定有很大的需求。大家看照顾者需要的服务没有低都是50%以上,包括了健康管理、信息支持,老年人和老年照顾者的信息支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照顾者他还需要很多的社会支持,包括一些专业的咨询,这个都是照顾者认为很需要的一些服务。

他们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喘息服务和心理支持服务,因此对于 老年人和照顾者总体来说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都比较高 ,而且 这种服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往往 需要多学科人共同的努力才可以达成。

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支付意愿

基于此,我们又去做了一个研究,看看如果开展这些服务,老年人照顾者愿不愿意付钱。这个“支付意愿法”也是一种评估需求的方法, 当刚需的时候支付的意愿非常高 ,但是如果可需可不需,支付意愿就不一定那么高,所以也是间接反应需求的一种方法。

总体而言,老年人愿意支付的比例达到69% ,教育指导好比告诉他怎么样抽血、管理血糖每次愿意付的钱是3-8元,监测和辅助类帮他测血压测各种东西每次4-8元,一般的治疗每次愿意付6-10元,特殊治疗伤口这种愿意付10-20元。这个就为我们未来如果要是家庭和国家共同承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如果要国家报销,不同的人认为应该报销的比例差别非常大,总体有的人认为报销5%就能接受,有的人认为国家应该报销100%,平均是67.24加减23.55%。

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家庭护理服务未来最好是一定要家庭和国家共同承担。

家庭不承担的结果是什么?

很多人可要可不要的,可能占据了这个资源,而必须需要服务的人可能被挤兑,所以就使得我们的一些服务的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老年人支付的意愿, 如果每个月我们有护理人员上门去进行一定的服务 ,打包服务愿意每个月200-30 0。 照顾者的支付意愿是68.6%。

照顾者的支付意愿,这些项目总体来说比值还是比较高的,反映 了希望得到的帮助。

排在 前5位 的是帮助他就诊转诊、康复护理、辅助老年人日常生活、社区送餐、家居安全环境改造。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照顾者希望能提供一些角色适应,包括有替代压力释放的训练,文化娱乐的活动让他们舒缓一下心理的压力,这方面的服务未来是可以考虑如何能够更进一步的放进去。

我们也对子女进行了调查,如果他的父母需要支付子女愿不愿意,显示 子女三个人群中是支付意愿最高的71% ,子女是愿意为老年人买单甚至付钱。如果是上门定期去看望一下他的父母提供一些健康保健,他愿意支付的金额是200-400元/月,居首位最多人付200-300元,这是很多人可以承受的每个月上门服务的范围。

小结

从支付的项目来看,对实质性支持的支付意愿比较高,需求比较大。

支付动机上,最主要的原因照顾者身体太劳累,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影响因素方面, 总体家庭护理服务和服务的需求很多,支付意愿高,但是有一些薄弱人群是真的付不起,国家和家庭共同承担有一定的可行性。

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开展现状如何?

这是我们跟着他们去拍的,我们上门的家庭病床就是这样的一个现象。首先上门服务的人员没有专门的设备骑着自己的电驴上门。医疗设备用马甲袋装着各种医疗的设备,也没有特别规范的医嘱,当他在居家情况下在医院强调的清洁、急救、意外情况等等在居家的情况下,未来如果不考虑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我们服务的内容非常多,有的非常难,像这样的大褥疮的病人躺在家里面,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这种操作的规范是非常不够的。 家庭这个环境在操作中非常黑暗,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现一些差错的事故。

另外病情非常的复杂,所以老年长期照护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刚拿了国家教育部第一个护理学和老年学老年长期照顾重点实验室,未来为我国过的老年长期照顾提供一些基本的研究数据,包括如何解决他的方案。

老龄化的速度不管怎么样,以非常迅猛的速度来到了我们身边。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否则后面老龄化的负担将会成为我们社会非常重要的问题。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