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为老服务,擦亮“幸福养老”底色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7 21:25

新建认知症服务中心、银发助餐点,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家庭适老化改造3948户——

为老服务,擦亮“幸福养老”底色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编者按 牢记为民宗旨,厚植为民情怀。截至目前,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票决产生的2022年度十类43项民生实事项目已基本完成。这些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部分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有力塑造了有情怀有温度的南京民生工作品牌。让市民从一件件民生实事中感到温暖、让城市在一个个项目实施中更有温度。本报今起推出 “走近民生实事 感受城市温度”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一线探访服务场景、倾听部门讲述、记录市民感受,通过件件民生实事,解锁南京“幸福密码”。

今年南京市人代会上票决产生的2022年度十类民生实事,第一类就是“聚焦老龄社会需求,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增加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新增1所老年大学(分校),新增50个老年教育社区教学点,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市累计为29.07万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志愿陪伴等上门服务;为老年人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3948户,新建10个社区老年人认知症服务中心,打造25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00张……在为老服务方面,南京市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新建10个社区老年人认知症服务中心,缓解照护痛点 

“李爷爷,您大包小包的要去干嘛呀?”“哦,我要去上班了,车马上就到了。”“爷爷您忘了,您换工作啦,现在是我们的菜园管理员了,您还有半个小时才上班。”“哦对对,走,咱们去菜园看看,别耽误工作。”这是近日发生在南京秦淮区悦华汇景老小孩成长中心的一幕。 

李爷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来到悦华汇景老小孩成长中心后,时不时就背着包准备回家。院内商讨后决定抓住李爷爷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的喜好,委托爷爷“管理”菜园,让他有了“工作任务及目标”,每天都干劲满满。 

记者看到,悦华汇景老小孩成长中心内设怀旧区域、五感训练区、康复训练区等功能区域。 

“我们依托硬件设施优化、专业照护团队的组建及认知症标准化体系建设,结合非药物干预疗法,为认知症患者提供安全、科学、特色照护服务,缓解区域认知症家庭照护痛点,目前已收住30位认知症老人。”该中心院长王硕告诉记者。 

“南京户籍老年人中认知症患者有数万人。”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表示,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逆转这一病症,唯一能做的只有通过专业护理,减缓发病及相伴的并发症。如果通过社区层面进行初期筛查,区分出健康人群、风险人群、疾病人群,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专科医生“提前一步”进行干预。 

今年,《南京市社区老年人认知症服务中心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出台,明确了建设运营标准和要求。 

按照“行动方案”,南京市选择具备四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条件的养老服务设施开展试点,主要收住经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关医学检查报告、病情诊断证明或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和认知症专项测评后符合要求的老年人。 

“功能区总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需承诺建成后至少运营两年。按项目实际建设投入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40万元。”周新华介绍,目前新建的10个社区老年人认知症服务中心已开始投入运营,部分特色照护模式及服务理念也已在全市推广。 

家庭适老化改造3948户,让“养老”变“享老” 

今年88岁的马素兰是半失能老人,居住在南京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富丽山庄社区,平时多由91岁的老伴照顾,日常出行非常吃力。 

针对马素兰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南京秦淮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三槐养老”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内容包括:卫生间里加装一字形扶手、防滑垫;厨房安装烟雾、燃气和水浸监测报警器;房间里防撞条、感应夜灯等一应俱全。 

不仅如此,老人床边还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现在方便多了,通过手机子女就能看到我这边的情况。在家里面如果长时间看不到我,这个地方就会报警。”马素兰告诉记者。 

南京市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遵循“一户一策”原则,实现精准匹配、个性服务,除了硬件改造之外,更加注重的是线下的服务和线上的信息处理,努力做到及时干预和处置风险。 

早在2016年11月,南京入选首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后,即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每年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在一户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改造费用额度范围内,免费提供服务。截至去年底,南京市共完成42834户适老化改造,总共投入资金逾3000万元。 

“按照计划,今年完成3600户,目前已开展3948户,超额完成任务。”周新华表示。 

6年来,各区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至政府养老扶助对象中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和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 

“相较于往年,今年南京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实行政府补贴、个人负担相结合,分类分档,单户补贴最高3000元。”周新华介绍,南京户籍政府养老扶助对象家庭,适老化改造费用3000元以内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据实结算,超出部分自行承担。除政府养老扶助对象家庭以外,南京户籍年满80周岁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费用由财政补贴50%,补贴金额上限2500元;南京户籍65—79周岁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费用由财政补贴50%,补贴金额上限1500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补贴范围扩大、资金增加外,今年南京市还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相结合,对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老年人家庭优先实施适老化改造,居家套内空间和小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协同推进,受益面更广。 

“适老化改造能够更好满足老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政府做得太贴心了。”马素兰的儿子葛亚林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 

为老个性化帮扶送上门,老人“宅”家幸福养老 

12月20日,在南京建邺区双闸街道新月社区迅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养老护理员张永翠戴着口罩、手套正在清洗蔬菜,她要为家住新月社区五矿崇文金城小区的空巢老人吴秀英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我们都是一对一服务。”张永翠说,“老人80多岁,如果我们不送餐,她只能自己解决,特别不方便。” 

“吴阿姨,今天是红烧鸡、糖醋排骨、肉末花菜、空心菜、紫菜蛋汤,都是厨房现采现烧的,您快趁热吃。”上午11点,张永翠到了吴秀英家,把餐包递给老人。 

“年纪大了,因为疫情出门也不方便,多亏了‘迅捷’这么多年的关心和照顾。”老人边吃边说。 

“迅捷”是全市倾力打造的25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之一。记者看到,该助餐点餐桌桌面增设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实行智能化结算,老人不用带现金,只需要刷脸就可以完成支付。 

“助餐点还根据老人的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地区不同,每日准备软硬面食、杂粮等20余种主食。”助餐点负责人郭小迅介绍。 

买菜、烧水、倒垃圾,这些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可能都是“小事儿”,但在一些老年人看来就是“大事儿”和“麻烦事儿”。 

郭小迅告诉记者,该中心坚持上门养老服务十余年,发现老人需要的服务越发多样化,政府这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高。 

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修订〈南京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调整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的通知》等文件,为项目规范推进提供指引。 

目前在南京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已经常态化,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助餐、紧急救助、精神陪护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29.07万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志愿陪伴等上门服务,比原定的超了9万。”周新华介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民政部门表示,依托民生项目的落实,强化政策创制和实践创新,建立多元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托底”、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南京正在实现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受到了最美“夕阳红”的暖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