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养老服务发展报告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12:47

摘要:按照“9073”的养老格局来计算,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我国共计需要机构床位和社区床位合共2000万张,缺口超过1000万。(报告期:2023.09.28-2023.10.27)

观点指数 泰康首个城市型项目落地,逐步进入新赛道 报告期内,观点指数重点观察的样本企业中动态较少,新开业的项目有泰康之家·燕园三期及浙江安吉绿城康养·大爱天下阳光里颐养中心,其余均为合作签约。值得注意的是泰康之家在北京签约布局了首个城市型项目——泰康之家北京西河沿项目,表明泰康希望补足自身在社区养老方面的短板。

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缺口仍大 期内,民政部最新发布《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同比增长1.6%;床位518.3万张,同比增长2.9%;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7万个,共有床位311.1万张。按照“9073”的养老格局来计算,我国需要机构和社区床位合共2000万张,缺口超过1000万。

首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标准出台,规范性加强 10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探索构建可持续、可推广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对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作出部署。另外,民政部还发布了我国首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将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服务组织条件及相关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

泰康首个网格化社区项目落地,逐步进入新赛道

报告期内,观点指数重点观察的样本企业中动态较少,新开业的项目有泰康之家·燕园三期及浙江安吉绿城康养·大爱天下阳光里颐养中心,其余均为合作签约。

值得注意的是,期内泰康之家在北京签约布局了首个城市型项目——泰康之家北京西河沿项目,该项目由泰康之家与东城区属国企京诚集团直属二级企业北京腾利达公司携手合作,将打造成东城区综合为老服务示范中心。

在西河沿项目前,泰康之家在北京还建有CCRC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加上三期部分,燕园社区可提供的养老单元总计达到3000个,能满足4500-5000位居民入住。

从泰康之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其一直将发展的重点放在CCRC养老社区上,所建项目比较大型,远离市区,可容纳老年人多,更提供有配套的康复医院。但也因此带来较大的运营和建设成本,项目收费亦因此较高,因此所面向的客群实质上比较小。

而西河沿项目则是泰康首个网格化项目,着眼于社区。泰康希望借此探索与地方资源的协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回到城市中老年人熟悉的社区,补足自身在养老产业方面的短板。

与以往10万方起的大型养老社区项目不同,该项目规模相对较小,总建筑面积约7500平方米,约提供102个养老单元,可容纳约155位长者入住。

该项目既是护理机构又是照料中心,首层面向社会开放,计划打造和平里友邻餐厅、老年大学、社区智慧养联体服务平台等众多服务空间,具备明显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项目特征。

显然易见,西河沿项目主要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及周边长者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文化娱乐和精神需求为主,而不像泰康之家以往的项目一样,提供医养结合的居住空间。

除了新项目动态外,一批注重开发旅居养老产品的企业在近期多有动作。期内,越秀康养旗下的银杏生活推出了三种旅居产品,分别前往镇江、贵阳、云南;而绿地康养推出的旅居产品则更多样,包括了千岛湖、潮汕、三明和成都四地。

对于健康的老年人而言,精神的满足在长者养老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养老的质量也成为长者选择养老项目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而旅居养老正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预计未来养老市场上的旅居产品将愈发丰富。

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缺口仍大

期内,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数据来源:民政部,观点指数整理

数据来源:民政部,观点指数整理

养老机构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同比增长1.6%;床位518.3万张,同比增长2.9%;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7万个,共有床位311.1万张。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59.1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7万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84.6%。

据民政部在2023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截至9月底,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2万多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9.76万多人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5.67万户。

家庭养老床位是近年国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与机构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床位还存在人力成本和运营风险高等问题,且护理人员方面的短缺更是极大阻碍了该项业务的推广,仅仅依赖政府补贴并不足以支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尽管我国近年已为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化程度不高且老年人消费习惯难改变,养老机构和社区所能提供的养老床位依然不足。

按照“9073”的养老格局来计算,我国目前有超2亿以上的65岁以上老人,共计需要机构床位和社区床位2000万张,缺口超过1000万,这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名的长者无法得到专业的照护。

首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标准出台,规范性加强

面对快速增长的老年人数量,国家财政层面持续聚焦普惠性,强调民政事业的兜底作用。10月20日,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到,要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构建可持续、可推广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对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作出部署。

期内与之响应的还有厦门出台的《厦门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文件中提到,要鼓励利用各类闲置房产举办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并提出对市、区社会福利中心予以租金减免优惠,落实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免租优惠政策。

类似的普惠性措施在其他各省市的养老政策中都有出现。

除了对养老工作做出新的财政安排外,民政部10月还发布了我国首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将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服务组织条件及相关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

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原因,我国有更多的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这就衍生了庞大的居家养老需求,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各类机构不断增多,但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规范化水平较低,这无论对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还是行业的良性发展都带来了阻碍。因此文件的出台,对于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亦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老年人而言,居家上门养老服务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老年人对该项服务的认可度,带动老年人消费意愿的提升;对于养老行业而言,行业的规范管理能提高全行业的管理水平,形成一定的技术门槛,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形成以供给创造需求、以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