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公里的车程,北京这些家长送娃上学为何还是如此紧张头疼?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1 17:08

本市中小学开学以后,惠阳保姆13825404095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压力明显增加。路上虽然堵,但考虑到距离长、时间紧、孩子年龄太小等因素,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依然是不少家长的首选方式。

送娃途中家长会遇到哪些难题?

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该如何优化交通环境,提升大家的出行体验?

戳下方音频,听北京交通广播记者苏宁采制的“小豆包上学记”系列报道第三篇——《怕堵、怕乱、怕无处停,开车送娃上学难》

图片

准备出发的再再/记者拍摄

家住朝阳区三里屯地区的6岁小学生再再,由于户口在东城区,今年秋天,他成为了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一名一年级小学生。每天早上送再再上学的“通学”时间都成为爸爸妈妈一天中最头疼的事儿。

周五的早上,6点40分小再再起床,刷牙后坐到餐桌旁,把面包塞到嘴里咀嚼着像只小仓鼠,和这个年龄的其他小男孩一样活泼且好奇心强,吃得好好的突然就被家门上自己的影子吸引,开始对着阳光摆造型。经过爸妈的几番催促后,结束早餐。

再再:我以后想让你叫杨伯伯叫杨大大大哥哥……

再再妈妈:这是美术包、书包、饭盒包,这是一会我要带一个装他衣服的小包……

图片

吃早餐的小再再/记者拍摄

早上7点20分,爸爸开着车出发了,妈妈和再再坐在后排,前往位于东城区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将近6公里的车程,13个信号灯,运气好的话一路绿灯,还算通畅。再再妈妈说:

再再妈妈:我们这一路红绿灯特别多,昨天晚上去接他的时候,一条路能有5个红绿灯。7点20出发应该是不会晚,如果阴天下雨的话,可能还要再提前一点。

图片

走上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记者拍摄

沿着东直门外大街到东直门桥的时候遇到堵点,转弯的车辆要让行直行的非机动车,车辆速度减了下来,但这还不是让家长头疼的点。真正头疼的是一路上有速度较快的电动自行车不满足于非机动车道的整体移动速度直接骑到了机动车道,在汽车之间来回穿梭,再再妈坦言:

再再妈妈:爸爸开车比我快多了,如果是我开的话会更早时间出来。因为早上是很着急的心情,但是你看现在电动自行车都已经骑到公交车道了。

图片

停好车后再再妈步行送孩子上学/记者拍摄

当然,送孩子上学更头疼的就是停车问题。由于学校在胡同里,家长又不可能让6岁的孩子自己走进去,他们在附近勘察了很久终于发现一个离得相对较近的停车场。虽然从地下到地面没有电梯,要走车道,但总算是即使一个人开车,也可以把车停好后再去送孩子了。

再再妈妈:现在有停车的地方,像我们之前在幼儿园的时候真的没有地儿停车。只能一个人开着车在附近转圈儿,另一个人送孩子,然后再打电话问对方在哪儿好去会合。

早上7点45分,目送着再再进校后,两口子开车返回家中已经是8点10分了,还好两人都可以居家办公,但一早上的心情仍然是紧张且忙碌。

再再妈妈:像我朋友有的就是二胎的,两个孩子在两个学校。爸爸送一个,妈妈送一个,早上时间特别紧张。

图片

把车停在路边接孩子的家长/记者拍摄

一年级的再再需要每天6点40左右起床,初一的阿浩则是每天6点15分左右就坐着爸爸的车从家里出发了。由于家住丰台区云岗地区,学校在北京市第十中学,距离大约6公里,骑车有点儿远。阿浩的妈妈告诉记者,之所以要这么早出发,纯粹是为了躲避G107赵辛店桥下的拥堵。

阿浩妈妈:主要堵点就是高速路口,从那儿拐到那桥洞那里堵得严重,桥洞下一堵后边的车慢慢都堵上了。不堵的话正常20分钟能从家到学校,堵起来时间可就长了。

图片

赵辛店桥下拥堵的车辆/记者拍摄

记者也开车实地体验了一趟,早上7点40分经过此处时车辆就已经堵成长龙,几乎一动不动。由于赵辛店桥是京港澳高速、周口店路和京深路的交汇处,车流量大,但桥区过于局促,1公里的长度记者用了20多分钟才通过。阿浩妈妈表示:

阿浩妈妈:他们是7:20到校,有早自习。怎么着也得6点多出发,空出路上堵车的时间来。

记者:为什么没有选择骑电动车这种方式呢?

阿浩妈妈:不安全,那天坐公交车我就看见两个电动自行车在桥洞附近撞了,因为那边都是机非混行的。

开学的前两天,记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在对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家长选择这种接送方式都是出于“安全”“便利”的考虑,且家校距离都是在2公里以上。

家长:开车安全,而且我上下班也刚好顺路。

家长:他不到9岁,年龄有点小,自己坐车不放心。原来我们只是接,他妈和他爸早晨送,现在等于我们早上还得送,晚上还得接。

家长:主要是现在孩子的书也特别多,有水杯有餐具,有时候还参加课外班要带着书,就比较多,我就开车接他。

赵辛店桥下车辆排起长龙/记者拍摄

大家遇到的问题除了堵车,还有非机动车不规范骑行以及接送孩子时段的停车问题。

家长:电动车是最大的困扰,他们对红绿灯不管不顾,该闯闯,突然就拐过来了,不及时刹车就会撞的。

家长:困扰就是没有停车的地方。

家长:校门口附近不好停车。

也有的家长提出,如果能有校车解决孩子的安全上下学问题对于解放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长:有校车对我们来说挺好的,因为我们家两个孩子。早上起来两趟,下午两趟。要是有校车,家长最起码也放心,交到校车上就等于交到学校了,要是没有,家长始终那根弦是绷着的。

家长:要是能有校车最好,你要是没有老人帮忙,年轻这一代要上班又要送孩子真是负担挺重的。

图片

放学时刻/记者拍摄

针对开学接送孩子遇到的非机动车违法问题,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管理与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表示:

黄海波:非机动车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在执法当中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好管理不代表没法管理,比如说可以加强一些学校门口、特殊路段的交通执法。还有就是家长用电动自行车送孩子好多都不戴头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我觉得学校可以进行一些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教育,呼吁自觉守法、安全使用车辆。

黄海波也建议,出于安全考虑,低龄儿童确实需要家长送到校门前,呼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辟临时停车区域。

黄海波:学校门口的临时上下车,包括小区门口的临时上下车还是要统筹安排的,毕竟有好多特殊的人群是需要照顾的,规划城市道路功能的时候是应当要考虑这些问题的。

图片

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记者拍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宗春山则指出,解决中小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的上下学路问题,需要城市统筹规划,也需要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合力。

宗春山:

第一依然建议家长能够就近送孩子入托和入学;

第二如果暂时做不到,我们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过程当中私家车上能不能贴一块牌子叫“送孩子上学”,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礼让一下,只在上学时间段牌子发挥作用,可以做这方面的尝试;

第三,如果有校车的话最好,孩子在上下学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同时还包含着孩子们跟同伴之间的互动。很多学校不去安排可能是因为不愿意担这份责任,毕竟人命关天,还有可能是跟家长的沟通不够。所以大家能不能坐在一起,真的是本着为孩子们负责,把孩子们放在最优先的一个位置上来探讨这些东西。

怕堵、怕乱、怕无处停

开车送娃上学的这些难处您体会过么?

转发

一起聊聊“通勤”“通学”路上的难点、堵点吧

图片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