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昌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惠阳保姆13825404095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全市建有老年助餐点1381个……一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以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
加强保障
托起老年人幸福生活
“养老金又涨了!80岁能享受高龄补贴,这政策可真不错,我得领份材料回去好好看看。”冬日的青山湖区罗家镇“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成为该镇党群服务中心人气最高的摊位,挤满了咨询政策的当地居民。
刚过完80大寿的居民游劲松大爷,迫不及待地给邻居分享刚领会的新政策。“以前光知道有养老金,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补贴,能好好安享晚年了。”游大爷开心地说。
养老问题事关民生福祉。2024年,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已提高到每人每月194元,人均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211.2元。70周岁以上老年人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资助,2024年1月至10月,我市已累计拨付70周岁以上老年人资助参保资金1.1亿元,惠及27.6万人,切实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
除了养老金的调整,我市还落实发放各种补贴,保障高龄老人待遇。例如,对80岁以上具有南昌市户籍的老年人按100元至1000元/人/月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2024年1月至10月,我市累计拨付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市级补助资金7608万元,惠及13.6万人,实现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资金应发尽发、到人到户。
呵护老年人健康方面,我市明确对具有南昌市户籍的60周岁以上城乡特困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70周岁及以上的社会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24年1月至10月,我市累计拨付老年人人身意外险资金153万元,为老年人健康上好“保护锁”。
针对各类困难人员的养老兜底问题,我市积极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分别按照50元/人/月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2024年1月至10月,累计拨付集中照护服务和养老服务补贴资金696万元。
拓宽服务
打造高品质助餐模式
“阿姨,您觉得味道如何?”“这里的餐点美味又卫生,还十分便捷,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位于东湖区彭家桥街道七里街社区的“幸福食堂”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运营,食堂内既有小区老年居民,也有周边企业职工,大家边吃边聊,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小食堂,大民生。今年,我市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工程,推动城市助餐点建设,支持建设30个城市助餐点,对在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餐的老年人,分类给予差异化用餐补贴,重点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建有老年助餐点1381个,覆盖90%以上城市社区和95%的农村建制村,让幸福“食”光就在家门口。
在铁路五村社区“幸福食堂”,菜品不仅让老年人吃得好,价格也十分亲民。记者注意到,多数人选择的三菜一汤套餐只要12元。“在这里老年人就餐能享受政府补助,70周岁至79周岁老年人午餐补助2元/天;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特殊困难老年人’午餐补助4元/天。”铁路五村社区主任魏燕如介绍。
如何将可口的热乎饭菜送到老人们的舌尖上、直达心坎里?
“近年来,我市在服务老年人就餐方面不断探索,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强化助餐设施供给。”市财政局社保科副科长王静说,我市出台《南昌市老年助餐服务管理办法》,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普惠为主、安全可靠的原则,帮助老年人解决“做饭难”问题。
王静介绍,从2025年1月起,符合条件的助餐服务机构可享受最高不超过5万元/个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1万至3万元/年的运营补贴;符合条件的城市老年人可享受2元至4元/天的助餐服务补贴,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可享受200元/人/月的助餐服务补贴。
一饭一粥,感受社区真情;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今年1月至10月,全市累计拨付助餐服务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助餐服务机构运营补贴以及城乡老年人用餐服务补助资金共计643万元,有效提升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同时,适时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助餐服务安全、规范、长效开展。
医养结合
构建高质量养老体系
日前,在新建区石岗镇罗山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休闲娱乐室里的志愿者正在为老年人义务理发,厨房内热气腾腾的饭菜正新鲜出炉,幸福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
“全区‘一老一小’幸福院每月提供养老助餐不少于22天,用餐人员按照200元每月标准进行补贴。”新建区民政局养老服务股工作人员詹明明说,今年以来,新建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投入500余万元资金,打造了5个“一老一小”幸福院。
要把“一老一小”幸福院持续办下去,资金保障是关键。2024年1月至10月,我市累计拨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6814万元,统筹用于支持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一老一小”幸福院等项目建设,推进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新建设7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36家“一老一小”幸福院。另外,拨付“两新”资金1500万元,计划对5000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医养结合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024年,我市拨付医养结合工程补助资金,推动有关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支持医疗机构延伸开展养老服务。另外,累计拨付资金254万元用于公共场所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2024年已配备AED144台,护航老年人健康。
“虽然目前各地建立了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但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依然受到场地、资金、技术、人员等因素制约,仍有短板需要补齐。”王静坦言。
为此,我市印发《南昌市关于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加强对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突发事件应对、设施建设使用等六个重点领域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压实监管责任,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确保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安全发展。
王静表示,我市财政部门将继续坚持基础性、普惠性、共担性原则,立足财政职能,强化资金保障,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及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供给、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加快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新时代养老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