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型养老:为“朝阳”纾困,解“夕阳”孤独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22:59

陪护型养老:为“朝阳”纾困,家政服务13825404095解“夕阳”孤独

88148d014c4c483f82228f5274bb2ca2.jpg

□梁宇飞(河西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推出“多代同楼”陪伴性养老项目,相关养老机构正在招募第三批陪伴者。记者从该局获悉,为吸引陪伴者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入住,每月陪伴老人不少于10小时,养老机构就提供免费的公寓标间。“多代同楼”由该区民政局在多次调研后提出,目前已有两批15人完成陪伴服务。(8月7日 澎湃新闻)

新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出现与探索令人欣喜。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陪伴性入住”既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也为陪伴者省下了租房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与陪伴的年轻人的住房问题,充分照顾了两个群体的现实需求。

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来说,这种“青老混居”,“多代同楼”的养老陪护模式,可以在月度陪伴中建立双方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一个良性的社区网络,能够为老人提供感知与实际层面的工具性支持(生活中的切实帮扶)与表达性支持(满足情感需求)。同样的,这种机制对于年轻人也很有裨益。

“陪伴入住”模式的主要优势就是为老年人提供相当程度上的“情感满足”。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年轻人的陪伴填补了生活空白,为平淡的养老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年轻人以青春活力与生气帮助老人排忧解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为自己提供了正向反馈机制。在每月10小时陪伴老人不会大量占用私人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同时,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调节自我的慢节奏生活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从社会和谐层面来看,这种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可以加深老龄化语境下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首先,这种陪护经历会促使年轻人对老龄化问题有更深的思考,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切的理解,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而带动更多人尊老敬老。其次,在同老年人相处的过程中,年轻人并非单纯的服务者,也是“学习者”。青老群体的相互交流能够促进生活经验的交接与传播。老人的生活阅历与人生经验较为丰富,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于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也亟待调整。这种陪护型养老不再单纯从老年群体出发进行点对点式服务,而是将年轻人纳入这一体系中,将多种社会元素交织成网,既“敬老爱老”,又为年轻人提供居所“纾解困难”。老龄化是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老龄化又不止社会问题,有条件地吸纳年轻陪护者入住公寓,解决一些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也提醒我们重视在这一趋势下的社会兼顾。

总的来说,“陪护式入住养老”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个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的有益角度与方案。也反映了当下不同以往的“养老之变”。即不再仅仅强调对单一群体的物质帮扶以及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而是在注重情感需求的同时,将多个社会群体置入体系之中做综合考量。未来的养老产业以及体系构建无疑更加强调诸社会组织与群体之间形成合力,更加注重单一个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交互。简言之,就是这一模式将更兼顾需求,更具备人性温情,也会更多的带有联动化、体系化的影子。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