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发展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篇
【编者按】养老服务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惠阳月嫂13825404095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桐乡市借力“互联网大会”开创了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常州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烟台美航康悦城“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项目,在培育全国知名养老品牌的同时,打造集科研、培训、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探索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新途径。洛阳市加强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医养相结合”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宁夏按照“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建设全区各市县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形成了居家养老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全国旅居养老服务等产业链。其中还形成了宁夏养老服务平台特有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杭州市正式启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实现了以“互联网+”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态进行改造升级。
案例30
桐乡市借力“互联网大会”
开创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基本情况
2014年,桐乡市乌镇被授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桐乡市在乌镇启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工程,项目实施周期三年,总投资5000多万元。项目引进拥有先进养老服务理念的上海椿祺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桐乡市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文体娱乐、配餐就餐、医疗保健等80余项集中照料和上门服务(见图6-1),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实时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智能照护。
图6-1乌镇居家养老5个上门服务包
2015年,该项目被列为浙江省级“科技惠民项目”和民政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桐乡“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项目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15年12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参观期间,隔空连线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体验“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与中心的老人进行了亲切互动,关心问候老人的生活、健康,被评为影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十件大事之首。“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模式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肯定。在行业内,也作为“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得到了认可,仅2016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近200次。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桐乡“互联网+”养老服务在服务空间布局方面,形成了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半径;在服务手段和措施方面,依托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应急救助、健康监测等智能服务延伸到老人家里;在服务模式和管理方面,针对不同评估等级的老人,制定五个有针对性的居家上门服务包,由专业服务团队上门开展长期照护服务;在服务质量和监管方面,以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养老服务标准化项目建设为指导,进行标准化服务管理。
主要做法
1、“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实施背景
近年来,桐乡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底,桐乡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6.78万人,占总人口的2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5个百分点。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四化”叠加,催生养老服务需求社会化和专业化。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服务手段和方法上需要不断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模式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桐乡迎来了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历史契机,专门制定了《桐乡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开展“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光纤入户,促进宽带网络扩容提速,加快“无线桐乡”建设,推进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为“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打下了基础。
2、“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
以“原居安老、长期照护”为理念,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统筹推进三级站点建设,完善设施“保障网”。2015年,桐乡市统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市、镇、村三级“互联网+”养老服务站点建设,打造互动式阵地,标准化、智能化设置日托午休室、食堂(茶室)、医疗保健室、谈心室、体能检测室、棋牌室、图书室、书画室、乒乓球室、舞蹈排练健身房及老年电大教室等功能室,集中为老年人提供互动式照护服务,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桐乡共建成2个镇级二级站点,209个村级三级站点,市财政累计下拨补助资金4000多万元。
(2)搭建线上养老服务平台,形成服务“大数据”。线上搭建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会员管理、服务需求评估、照护服务管理、社区服务交互、服务数据分析五大数据库,实现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查询、养老服务需求审批、养老补贴管理、照料中心运行监控等功能。在全新升级的2.0版本中,在服务功能方面又增加了长照评估、慢病管理、智能物联健康信息等功能,加入慢病管理、长期照护评估等模块,提高养老服务运行实效。
(3)定制线下居家服务套餐,满足“社会化”需求。线下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依托,社区集中照料和居家上门服务的服务体系。主要由应急救助、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专业照护、膳食餐饮和社区文化六个养老服务板块组成。同时,整合义工志愿者、医疗卫生、社团组织、周边服务商户等社会资源开展为老服务。共培育老年人社团 45个,加盟实体机构(商家服务)28家,医疗卫生机构47家,1400多名义工和志愿者不定期参与为老服务。同时,由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负责项目运作,具体定制生活照料、社区文化、膳食餐饮、健康管理及专业照护五大类服务包,引导老年人树立购买服务理念,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图6-2应急呼叫中心
图6-3物联智能设备
(4)建立应急呼叫服务中心,提供“全天候”保障(见图6-2)。以物联智能设备(见图6-3)为手段,将应急救助服务和健康监测服务延伸到老人家里。为符合条件的高龄、孤寡、空巢以及低收入老人家中安装门磁报警、红外线感应、SOS报警以及老人生命体征监测等现代智能照护设备。老人摔倒或在家有突发事件需要救助,可以通过家里或随身携带的设备发出报警,同时,还可以通过监测心率和血压的智能设备,定时传输老人健康方面的数据到信息平台的老人健康档案中。这些物联智能设备与信息呼叫中心的服务交互系统进行信息连接,为老人提供全天候的安全守护和健康呵护服务。
(5)整合各类医疗卫生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通过线上云平台(“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资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利用自动检测终端、健康管理App、物联网智能居家设备,线上提供网络医院预约挂号、网上会诊、专家讲座等服务;线下提供健康档案建立、上门照护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慢病管理、健康数据动态监测等服务。
(6)申报国家级标准化项目,提高养老服务质量。2017年,针对“互联网+”养老服务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实时监督、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估、队伍建设等工作,桐乡市启动了“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标准、“互联网+”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服务质量规范、“互联网+”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质量规范、“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管理规范四个方面。目前,该标准化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项目试点。
3、“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流程
“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对象为60岁及以上老人,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充分利用服务范围内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专业照护、社区商业资源,为社区内的居家失能(智)、高龄、独居、空巢、失独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流程如下。
(1)开展需求评估。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以及健康状况评估,了解老人的当前状况,初步了解需求。
(2)制订照护计划。根据需求评估结果,经过访谈和养老服务补贴审批,形成个性化照护计划。
(3)数据服务管控。通过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健康数据的采集和预警;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交互系统,实现服务评价反馈和投诉建议受理。
(4)专业服务转介。对于专业服务、紧急救助的需求,通过管理平台将其转介给公共服务资源。
(5)提供需求信息。为服务提供者收集服务过程中的必要资料以及需求,帮助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进行对接。
(6)按需提供服务。由服务提供者进行主动联系,完成服务。
(7)照护计划调整。根据健康管理与追踪的情况,由相应专业人员进行照护计划动态调整。
(8)照护计划评估。如果原有照护计划已经明显不符合现状,由相应专业人员进行再评估工作,并将最近结果反馈给服务提供者。
经验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试点,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科技在服务的落地性上有了良好的体现。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在乌镇辖区“1+7”站点服务全镇老人,累计提供社区的生活、健康、文娱等集中照料服务约8万人次,健康监测幸福上门服务包约1.1万人次,针对五类特殊老人提供的五个个性化上门照料服务包约5800人次,7×24小时集中呼叫咨询帮助和电话问安约1.2万人次,智能设备安全监控信息约1.3万条,智能设备异常信息处理630条,实施紧急救助服务13次。
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在运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线上+线下”的优势逐步体现。养老运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标准明显提高,养老服务功能和供给有效增加,养老服务整合机制逐步形成,养老服务人才和队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据乌镇“互联网+”养老考评组抽样调查显示,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满意率达99%,同时家庭知晓率也非常高,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在具体的养老运营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有机集合,不但做到线下管理、线上记录,还能够做到数据分析、流程管理、员工管理等多项功能,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依托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优势,乌镇“互联网+”养老经验已在桐乡市崇福镇和常州市茶山街道推广。
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项目入选民政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养老”实验基地、浙江省科技厅科技惠民项目、浙江省2016年双十佳最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案例31
江苏省常州市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
2017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借助集聚区指挥部成立运行的大好契机,继续聚焦健康产业,一手抓管理运行,一手抓项目招引,努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基本情况
集聚区位于常州市核心经济圈,规划范围东至采菱港,南至中吴大道,西至朝丽路,北至京杭大运河,总用地面积3000亩。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健康养老资源丰富,拥有常州市德安医院、常州福利院、常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天宁区妇幼保健所等优质服务机构。
集聚区以“康养”为功能定位,产业为导向,快乐为内核,总体布局“一路、一带、一核、两环、多片区”:“一路”即打造光华路生态康养大道;“一带”即构建采菱支路生活服务带;“一核”即重点培育医疗康复、健康养老、养生保健、文化休闲、教育培训以及适老产品研发、展示、销售等大健康产业;“两环”即建设京杭大运河运动休闲和采菱港生态休闲两个绿色廊道;“多片区”即布局高品质全龄生活区、适老示范社区、文化旅游街区和商住混合区等综合功能区,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最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健康服务业集聚高地(见图6-4)。
图6-4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
集聚区建设伊始,专门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主任,民政、卫计、招商、规划、天宁建设等单位为成员的集聚区管委会。管委会下设综合部、招商部和开发部,分工协作推进集聚区项目策划、推介、招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等具体事宜。2017年2月,为进一步加强集聚区的统筹推进力度,成立集聚区指挥部,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挂帅,配备专职副主任、产业顾问和工作专员,打牢了集聚区高速发展的人力基础。
主要做法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养老形式,常州通过充分整合行政、市场、社会、家庭等各种资源的力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社会保障系统相衔接的、以居家养老为主和社会养老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向“老有所养”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1、集聚区实施的背景
2013年底,刘延东副总理来江苏调研时希望江苏在健康养老服务和产业上走在全国前列。随后,常州市天宁区作为省内典型,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结合丰厚的医养条件,完善公共配套体系,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并向全国推广。同时,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发展“大健康”产业,这与建设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的理念不谋而合。
经认真调研、择优选址,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落户天宁区茶山街道。2015年12月,集聚区正式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也是全省首家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2、集聚区特点
(1)政企合作共赢,建立区域养老中心。安信颐和国际颐养中心是天宁区政府和联想安信公司合资成立的天宁养老中心,占地面积330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987平方米,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260套适老化住宅、800张床位的护理院和100张床位的2级康复医院,2017年交付使用。
安信颐和根据客户年龄和健康状况提供不同的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设计,定制各种配套服务,同时还为入住客户提供专业医疗、高端会所、运动康复、休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安信颐和秉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理念,积极探索中国养老服务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养老行业的领导品牌。
(2)试点智慧养老模式,引进椿熙堂模式。茶山街道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于2016年10月9日正式对外服务营业,首批试点建设1个一级站点,2个二级站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椿熙堂运营管理。该中心总体使用面积1140平方米,设有护理站、理疗室、专业照护室、助浴室、日间照料室、助餐室、银龄乐园、心理疏导室等,为茶山街道10平方公里内的21000余位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总结出智慧养老“1+2+1”的服务模式。“1”是指大数据平台;“2”是指通过对大数据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最后一个“1”是指政府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对椿熙堂的服务进行监督与反馈,提升服务质量。
椿熙堂的成长和建设被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各级领导来到椿熙堂进行视察和指导,肯定了街道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出的探索与成果,同时也对椿熙堂今后的运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医养娱”配套养老服务。2016年4月,茶山街道实施适老住区改造,8月朝阳四村北区进入正式施工,11月全面完工。
朝阳四村的适老改造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改造项目和全省示范点工程,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多次关心和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小区主入口形象全面提升,公共环境洁净美化,配套设施焕然一新。居家养老活动站和康美智慧医养体验中心建成开放,7户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得到适老化改造,47个单元门口修建无障碍坡道,300位老人获赠智慧医养居家设备,涵盖“老年人健康、助餐、文体”等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提升,小区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居家养老品质全面提升。
通过全面改造升级后,朝阳四村改造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健康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实用便捷的养老服务,受到了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在江苏省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民政十大创新工程”。
(4)引进省内优质资源,成立德安康复分院。常州市德安医院始建于1959年,隶属于常州市民政局,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公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医院在坚持“大专科,强综合”发展基础上,全面加强发展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司法鉴定科、老年科、康复科等业务,为全市群众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2016年7月,德安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成立康复分院,全面开展康复技术项目的合作,引进专家团队全天候开展康复技术的指导带教,进一步激发了常州康复事业的生机与活力。依托省人医的强劲科研后盾和雄厚的技术资源,不断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狠抓内涵建设,促进德安医院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经验效果
到目前为止,常州以居家养老为主,做好服务,完善配套,同时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了“智慧医养”,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社区“养老院”。现有主要成效如下。
1、以社区服务为补充,构建了适老宜居的和谐环境
由社区向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改变以往市中心老旧小区适老设施不足等问题,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投资少,易复制。配置了一批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医疗站、公共餐厅、超市等设施,满足了社区老人上门护理、送餐、洗浴等服务需求。
二是引导发展了新兴的抱团养老方式。相对于机构养老、医疗养老等这些养老方式,抱团养老方式成本较低。社区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有意向的老年人发展抱团养老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将老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余热。
三是倡导树立了互助精神。社区通过联系各服务机构、学校、义工团体、志愿者等举办各类活动,包括推广老年人终身学习、社区参与、长幼共融及跨代义工等,提倡“老有所为”和尊长敬老的精神。发挥好志愿者团体和时间银行作用,充分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社区养老服务得以进入良性循环。
2、以医养结合为手段,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
常州通过医养结合,有效整合了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康复、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一是部分医院设立多处养老病房,实现服务专业化。部分医院转型为以老年照料和康复为主的医院,提供医疗、康复、生活照顾等服务。根据老人自理能力分为全护、半护、自理三个等级,其间享受全面的专业照护服务及病情观察,口服药物均在门诊;一旦老人出现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出现其他病情变化,给予办理住院手续,即为“医”。
二是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实现供给便利化。部分养老院可以引入医疗团队和简单的医疗设备,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为一般长期患各种慢性重病、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者。服务内容是提供专业化的医疗照护和生活照料。
三是建立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实现需求定制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开发养老地产,建立全新的养老社区。与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合作,根据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居家式养老、租住式养老、安养式养老及度假式养老等多种模式,提供照护、医疗、购物、送餐等服务,打造了一批高端、适老融合发展的住宅社区。
3、以智能科技为抓手,丰富了智慧养老的深层内涵
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养老服务方兴未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辟出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常州利用数字化技术,创造出智慧养老产业精品。
一是率先建立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常州将数据库系统作为发展智慧养老的基础,首先建立起一系列基础数据库,并将这些基础数据库整合到一个系统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为后续养老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完善养老产业链的建设,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成功引导企业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二是有效推动智慧养老人才培育。关注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维修人员。成功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了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出一批社区养老护理员和数据工程师等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积极招募了一批社区养老志愿者,加大了对身体健康、学历层次高且有意愿服务他人的老人的培训,促进部分老人自我养老、自助养老的形成。
三是着力促成智慧养老落地生根。智慧养老作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离不开政府的统一规划,离不开相关企业的支持创新,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合作参与。常州招募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的养老服务志愿者,促进了养老志愿者队伍蓬勃健康发展;积极吸纳了社会公益组织加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丰富了其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了直接便捷的养老服务,丰富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种类和形式。如今在常州,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案例32
河南省洛阳市创新打造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新模式
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底,洛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116.09万人,占常住人口705万人的16.5%,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13.2万人,老年人口呈现出快速化、高龄化和空巢化发展的趋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针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群体大、需求多、保障广的特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注重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现代技术,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具有洛阳特色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在网老人数达到83万,签约服务商家500多家,“12349”养老服务热线呼叫量超过350万人次,每年直接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2万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使养老服务业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新动力、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
主要做法
洛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按照“9073”格局开展的,即老年人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这就意味着全市有超过100万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需要在社区和家庭接受养老服务。由于老年人口庞大,分布地域广泛,养老需求多元,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差别很大,只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采取一对一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将信息化服务平台与居家上门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进而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为更好地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居家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2010年洛阳市政府依据民政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按照“管办分离、委托运维”的思路,在全省率先推进由民资投资建设运营“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力争达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真正让企业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主角的目的。为更好地促进企业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市政府先后调配多种公共资源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展。一是建立全市老年人养老需求信息数据库,直接供企业使用。2010年至2016年底,政府每年以下达指令的形式,征集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信息,主要包括老年人身份信息、现居住地、基本生活状况、就医方式、病史病历、子女及主要亲友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库,数据库以签约形式直接交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和使用,为企业分析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现状、建立养老服务市场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建立财政扶持企业发展制度。市财政按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体量,自2012年始,每年专门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15万元的扶持资金,并依据企业发展需求实际,从福彩公益金中给予30万~50万元的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硬件设施提升改造等。三是建立公益性岗位保障机制。依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市政府每年按一定比例为企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实施人力支持,先后为企业提供公益性岗位50余人次,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政府通过投用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壮大搭建了良好平台。
2、创新模式、拓展服务
在政府提供强大服务资源的带动下,企业边实践边探索,按照“信息平台+服务队伍”的方式,逐步构建了“一个网站、五个子平台”的架构(即12349居家养老服务网站、24小时呼叫平台、养老服务调度平台、远程物联医疗平台、服务支付平台、服务监管平台),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信息数据为支撑,积极引入“互联网+”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养老服务需求与服务商家的有效对接,较好地满足了上百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老年人相继开通了名医问诊、家政服务、生活帮助、紧急救助等服务。一是创新“12349”主动与被动呼叫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信息化平台建设伊始,企业主要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主动关怀”等基本服务内容,老年人可通过直接拨打“12349”向信息平台提出服务需求,服务中心即可通过签约服务商家为老年人提供电话问诊、紧急救援等服务,必要时也可直接派出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配送等上门服务。同时,信息平台依据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主动通过信息提醒等形式向老年人及其子女发送天气预报、生日提示等服务,通过实施主动与被动呼叫服务,初步实现了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与服务实体的有效对接。二是创新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不断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继开发了居家社区养老上门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助购服务电子订单系统和App客户端等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服务系统,老年人及其子女可通过网上电子订单的方式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提出服务需求,并可运用手机扫码结算功能,较好地满足了空巢老人子女远程下单和验证商品的需求。为打造15分钟的养老服务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市范围内委托运营多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可就近就便地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出服务需求,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团队直接提供线下上门服务。通过实施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创新“互联网+”的养老服务模式。针对居家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多的实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相继开通了空中医院服务内容,通过运用健康一体机可对每位老年人的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可根据老年人需求开通预约式的远程医疗诊断,帮助老年人就地就便地得到医疗专家的诊疗,实现了“互联网+移动医疗”。同时依托现有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相继开通了“互联网+照护服务”“互联网+代购配送”“互联网+老年金融”等智慧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功能的实现,较大地提高了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保障能力。通过探索实施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了养老服务“四个转变”,即特定老年对象逐步向全体老人服务转变、服务项目单一逐步向综合服务转变、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向居民内在需求服务转变、资源分散逐步向有效整合利用转变。
3、强化监管、提高质量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点多、面广,服务监管难度大,信息服务涉及老年人隐私多,强化监管是智慧养老服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智慧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智慧服务健康发展,政府和企业均实施了强有力的监管。一是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管。为确保企业合法化运营,政府在提供给企业资源配置时,均对企业进行了签约式管理,要求企业在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拓展方面均要先得到政府许可才能进行,特别是对老年人数据库的管理,要求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进行监管,确保老年人的信息数据不得出现泄露。二是企业对服务商家和服务个体进行监管。企业先后开发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管理系统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ERP管理系统,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可对服务人员进行实时全流程监控,包括服务人员上门时间、服务起止时间、手机扫银行卡结算、“12349”电话回访等,并运用电子地图、GPS、LBS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服务人员的管理,确保为老人提供安全、优质、可靠的服务。ERP管理系统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老年用品、养老服务供应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服务的查询、统计、分析、核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能力,提高老人服务体验的满意度,保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高质、高效运营。
经验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洛阳市在河南省智慧养老实践中实现了以下几项创新:一是首创联动就近医院急诊科、电子病史传送、多方通话紧急救援模式;二是首创电话名医问诊免费服务,并将“12349”呼叫中心与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移动医疗服务有机融合;三是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行养老服务联名借记卡(其中与中国工商银行合发的联名卡已累计发放近12万张,使用此卡到签约服务商家消费享受优惠,同时可消费积分,积分兑换服务和商品);四是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App居家上门服务管理系统及影像扫银行卡结算管理系统;五是首创运用呼叫中心、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养老服务云平台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融合发展服务模式;六是建成了首个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洛阳市英才社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2349”养老服务热线服务开通以来,服务人次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2016年服务呼叫量超过300万人次,提供上门服务2万余人次。实现了服务需求与服务实体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医养相结合”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日益成熟。
洛阳市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人提供了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提升了洛阳市养老服务及管理水平。2016年1月,新华社以“有了它,我就有了胆”为题目,对洛阳市智慧养老进行了报道;2016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洛阳市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以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洛阳市智慧养老工作;2016年12月,中央电视台第4套《走遍中国》栏目,以“洛阳智慧养老”为题目进行了播报。
案例33
宁夏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
满足多层次个性化为老服务新需求
基本情况
2010年5月,宁夏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建设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宁居通养老服务平台”)。截止到2016年底,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老人受益”的原则,建成1个省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和20个市、县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签约、协议加盟服务提供商达1260家,共提供15个生活服务大类、52个平价收费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残疾人助餐(送餐)6万余次,提供家庭保洁及家务照料9万余次,健康理疗1320次,老年家庭护理430次,聊天助浴192次。为全区2.8万名困难老年人安装“一键式”便携呼叫器,贫困老年人、失能失智老人足不出户即可呼叫当地的信息平台提供相关平价上门服务,老年人携带呼叫器外出时,子女可随时获取定位信息,防止其走失。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深度开发养老服务市场,开启了“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宁居通养老服务平台服务方式逐步拓展到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多层次、个性化为老服务,依托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差异化为老服务,依托旅游公司开展全国旅居养老服务等产业链,服务内容由最初的13项扩展到现在的150多项。
主要做法
1、建立一体化智能平台,破解养老服务难题
宁居通养老服务平台是以社区为依托、居家为主的养老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以“省级为顶层设计和建设”的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主要解决服务对象及服务资源相对分散且难以集中整合的难点问题。宁居通养老服务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互联网+养老业态”移动手机App系统、一键式紧急呼叫系统、政府老龄官网系统融为一体,整合线下政府购买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全产业链服务资源,形成一体化联动服务的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同时,能够为民政、老龄等部门提供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健康数据管理及大数据分析。
2、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提供精准为老服务
以“养老服务为核心、养老平台为抓手、服务监管为重点”,强化服务团队水平提升,实现精准服务。以银川市兴庆区居家助残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例:2016年,平台服务运营公司承接了银川市兴庆区居家助残养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1113名享受低保、残疾、高龄、“三无”、百岁、烈属六类特困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承接了兴庆区350名一级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服务项目。根据项目服务要求,平台服务运营公司制订“个性化精准服务”解决方案,以大多数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如“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助急”等内容,还努力兼顾特殊服务对象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老人及亲属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注重项目整体的质量效果和评价。
3、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
针对银川市地区市场化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平台服务运营公司专门制定了“居家养老千元养老计划”服务套餐,例如“家政无忧套餐”价格980元,服务内容包括:每周1次家庭全面保洁、清洗衣物、照顾老人家务;每周1次健康体检,测量血糖、血压,按摩、拔罐、艾灸;每周3次配餐送餐服务;每周1次代办服务,包括代缴、代购、代买药、陪同聊天等;每月1次上门理发、1次上门助浴等。此外,还有“乐享健康套餐”“安享天伦套餐”等多种家庭定制类服务套餐,极大地满足不愿意离家的老人及亲属的个性化生活服务。
4、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打造托老服务站建设
根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资源、人口密度、环境位置等条件,打造“社区日间托老服务站”,加盟社区周边服务商户,纳入智能化养老信息平台统一调度管理。根据老年人的普遍需求,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公益类免费服务和市场化有偿服务,让社区老年人不出小区就能解决日常生活服务难题。
5、集中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满足多层次居民需求
目前,宁夏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经由起初的居家养老向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领域延伸,整合专业化服务团队和志愿者义工组织,对不同的老年客户按年龄、身体状况、收入、赡养人等情况分为公益、低偿、有偿三种服务方式,打造“机构-日托-居家”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以机构带社区,社区带家庭,构建“日托、夜托、长托、短托”相结合的完整养老服务链。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技术运用,把机构的专业服务推送进社区、到家庭,实现哪里有个性化服务需求,精准的养老服务的专业资源就推送到哪里。
经验效果
随着宁夏养老服务平台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在整合和完善线上线下服务资源的同时,重点打造平台服务监督体系和监管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宁夏养老服务平台创新出“N+3X”的养老服务的新模式(N:一个服务项目的N个服务团队;3X:三层服务评估监管),效果显著。
一是服务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实现实时监管。宁夏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宁夏全区老年人服务大数据云计算,对每个客户的每项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人员、客户评价等服务过程全程监控,根据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进行逐级汇总、整理分析。民政、老龄部门管理人员使用自己的手机随时动态查阅所辖地区内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服务情况,随时能够监测养老服务实际效果。
二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现项目管控。在宁夏省级平台指挥中心的管控下,各地区服务团队接受所属县(区)级养老服务平台的监管,对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满意度等重点指标实现户户监管,牢牢管控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刚需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实现精准服务。根据城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由项目实施初期制定的6项刚需服务(助餐、保洁、洗衣理发、代办代购、理疗陪护),逐步扩大到老人家庭日常生活急需的个性化服务项目上(如对农村贫困老人家中房屋墙院进行维修;为盲障老人洗澡、建旱厕等50多项),以解决服务对象生活实际困难。制定“现场监督、回访监督、抽查监督”三层服务监督评估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评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受到困难老人、一级残疾人及家属的极大称赞和欢迎。
四是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实现城乡覆盖。总结和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办法,基本缓解了城市近郊农村社区缺少服务资源、路途遥远、服务商户匮乏的短板。目前,银川市兴庆区政府购买服务的区域,现已由城市社区扩大到农村社区(燕鸽湖、大兴镇、通贵乡等),实现了兴庆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形成了宁夏养老服务平台特有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宁夏养老服务平台今后的复制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34
杭州市探索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基本情况
按照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即视为老龄化社会的通行标准,杭州早在198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59.13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1.55%,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7.18万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9.1万人。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86万人,老年人占比将达到25%。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银发浪潮”的严峻挑战。
2017年初,杭州市正式启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市级监管平台正式启用,统一的“96345100”养老服务热线开通;以搭建统一的智能监管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市场化+”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以“互联网+”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态进行改造升级。
主要做法
1、统一服务商资格库
由市一级统一定价招标(20元/人月),通过固定招标价格,把评标重点放在了服务的比拼上,有效避免了低价投标、恶意竞标的行为,评标得分最高的6家服务商成功入围并产生了杭州市级服务商资格库,分别为浙江杭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蓝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天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元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体)、上海友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诚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杭州在水一方养老服务集团+杭州博科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杭州高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联合体)。为鼓励适当竞争,根据《关于开展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转型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各城区民政局在库中选择两家以上服务商签约。
2、统一服务对象
明确三类人群,即70周岁及以上空巢、独居、孤寡老人,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以及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同时明确,本轮三年合同期满后,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作为政府兜底保障人群,服务费继续由政府承担,其他两类老人自行承担费用。
3、统一服务内容
分为三类共13项服务。
一类服务为项目的重点,服务内容以“助急”为核心,在满足紧急呼叫、亲情通话的基础上,强化应急救助服务,以及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主动关怀和特殊时段的“助急”内容,老年人无须付费。
二类服务为“七助”服务,包含“助急”“助洁”“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聊”内容,服务商主要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并提供优惠价格,由老人自行付费。
三类服务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要求服务商整合区域为老服务资源,推介所在区政府购买服务及公益服务内容,老年人可无偿或低偿享受服务。
4、统一服务标准
市区两级一套评价体系、一套考核标准,出台《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监管考核办法(试行)》,明确每一项服务的考核标准,形成“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良性竞争氛围,督促平台服务商规范自身行为,切实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
5、统一服务监管
通过公开招标产生了市级“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开发(运维)单位——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和世存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体。项目核心内容是市级监管平台的搭建和对各区服务商平台服务质量监管。项目建设内容分为“两平台两中心”。
(1)市级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平台数据将作为监管平台基础数据。
(2)市级监管平台。对各区平台服务商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过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动态反映平台服务商真实服务情况,作为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对各服务商考核、资金拨付的主要依据。
(3)“96345100”呼叫中心。成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热线,主要承担“智慧养老”服务相关咨询、投诉建议,对服务商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回访,定期提供回访数据报表。
(4)市“智慧养老”展示中心。以大屏展现的形式,反映全市养老数据综合分析、统计、展示等,并在展示中心内同步实现品牌展示、服务运营、客户体验、专业交流等功能。
通过市级“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对接各服务商平台数据,统一负责监管数据的汇总分析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今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对各服务商考核、资金拨付的最主要依据,市民政局每年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给予区民政局按实际支付资金总额50%的资金补助。
经验效果
杭州“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的根本途径是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通过制度架构、监管架构的改革,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全新的服务生态。目前,杭州“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已初步取得三方面成效。
1、权责更清晰
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建立了既有政府职能又有企业化运营的管理体制和平等竞争、灵活高效的服务机制,形成了“属地管理、分区而治”的工作格局,取得了“重心下移、责任落实、职能转变、效能提升”的效果。坚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持续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连锁化、规模化、集团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发展服务的新型业态,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高的服务品牌。
2、市场更开放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公平、公开的采购招标和完善的监管考核制度,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区域概念,开放本地的养老服务市场,借台唱戏,广泛对接,引入省外品牌企业参与竞争,提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质量,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据统计,6家服务商整合了全市604家线下服务实体加盟。
3、服务更主动
通过服务积分制考核方法,督促平台服务商规范自身行为,引导服务商优化基本养老服务,逐步形成“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良性竞争氛围,切实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突出服务的公益性,重点对平台服务商的社会责任考核进行加分奖励,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12.2万老年人与服务商签订协议,实际发放终端10.1万台,共开展各类服务1.5万余次,回访服务满意度达99.5%。
案例35
烟台美航康悦城全力打造全国“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
基本情况
北京美航金达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从2010年开始相继出资成立烟台乐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鲁东医院有限公司、烟台东隆海洋牧业有限公司,着手在烟台市福山区打造集医疗健康、养老养生、人才培训、康复度假于一体的“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
图6-5烟台美航康悦城“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规划
主体区域规划建设的项目包括:烟台乐天养老中心、山东省立医院鲁东医院、鲁东康复医院、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祥清山森林公园等。另外,作为“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功能拓展的配套项目,将在海南省三亚市保亭黎族自治县建设“候鸟式”养老基地,在烟台开发区八角东岛海域建设东隆海洋牧场,在福山区门楼镇狮子山北麓建设姜家夼生态养生旅游区。
工程预计分三期完成,目前,一期建设内容中的乐天养老中心一期工程的1至14号介助介护式养老公寓楼主体和外墙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鲁东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烟台医院)一期工程的一栋5层门诊医技楼和一栋22层住院楼已经完成主体工程,现在开始内装修和设备采购。二期建设内容的鲁东康复医院项目和祥清山森林公园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即将进入规划审查阶段,预计201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项目已经完成选址,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东隆海洋牧场项目的前期手续已经完备,并完成了一期58.32公顷的填海造礁工程。三期建设内容的姜家夼生态养生旅游区项目,已经开始先期的河道疏浚、地质风险评估和方案设计;保亭黎族自治县建设“候鸟式”养老基地项目已经完成选址。
主要做法
1、建设三级综合医院,解决“养老院不能看病,医院不养老”的难题
与山东省立医院合作,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打造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床位3600张。一期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床位1600张,建有一栋5层门诊医技楼和一栋22层住院楼。鲁东医院突出发展与老年病学相关的科室,让老年人不出园区就可以解决“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的现实问题。
2、配套康复医院,把“医养结合”发展到“医养康结合”
紧邻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烟台医院建设鲁东康复医院,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床位1000张,按照国家三级康复医院标准、国家无障碍设计标准建设。医院以现代康复医学为主导,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祖国传统中医药学、康复工程学紧密结合,可以为养老中心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把“医养结合”延伸到“医养康结合”。
3、依托优质医疗资源,解决半自理、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老困局
在乐天养老中心,依托山东省立医院鲁东医院,可以享受优先看病、专家会诊等VIP服务,同时可以享受到“养老、养生、健康、预防、体检、诊治、康复”一条龙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中心建设有14栋介助介护式养老公寓楼,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床位6000余张。可根据老年人的健康情况,提供能自理、半自理(介助)、不能自理(介护)、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填补了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因医疗条件不足而不接收失能老人的空白,既减轻了子女的护理负担,又破解了社会的养老难题。
4、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把养老机构优质完善的服务功能延伸到家庭
在福山城区以1.5公里为半径,规划建设15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根据社区范围和居民人口数,设置床位及相关的文体器材,配备医护人员和专业护工,为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提供照护,并通过日间照料中心的辐射效应,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医生、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等规范化、个性化服务。
5、在全国多地兴办连锁养老中心,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计划在海南、昆明、成都、西安、济南等地建设连锁养老中心,在任何一处连锁养老中心办理入住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全国各地所有连锁养老中心的优质服务。目前,按照“夏爽烟台,冬暖三亚”的思路,以烟台养老基地为依托,正在海南三亚保亭县规划建设养老基地,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让老年人在游玩中保持愉悦健康,快乐享受老年生活。
6、建设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医院和养老机构提供人才支撑
规划建设的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仉村河南侧,占地900余亩,与烟台乐天养老中心隔河相望,是一所专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特色学院,将整合烟台地区两所专业护理学校的优质资源,为养老中心提供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出国学习国外的护理技术,提升护理水平,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7、打破传统养老理念,让老年人学起来、动起来、玩起来
在乐天养老中心设立老年大学,在烟台开发区套子湾八角东岛海域,建设万亩海洋牧场,除了为乐天养老中心提供鲜活海产品外,同时发展生态休闲渔业以及海上垂钓,利用海上平台开设餐饮娱乐、海上冲浪等休闲旅游项目;依托姜家夼村原生态的优质自然资源,建设姜家夼生态养生旅游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开辟生态茶园和有机农场,为养老中心提供绿色有机蔬菜,也可以为老年人或者游客提供播种、采摘的劳动体验。
经验效果
作为“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的先行者和探索者,该项目立足国内养老市场需求,着眼于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做好“五个坚持”,全力打造全国养老养生产业“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
一是坚持高标准大规模投入,着力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养老示范区。该项目针对老年人生活医、养、学、康、乐等各方面需求,规划建设医院、康复医院、介助/介护式老年公寓、营养膳食中心、运动休闲中心、老年大学、影剧院、大型商业中心等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硬件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完善、服务理念先进、和谐自然健康的大型养老养生、康复医疗中心,既能够有效解决养老市场的需求问题,又能培育形成养生养老产业,对于加快烟台乃至全省老年事业、银龄产业发展,提升宜居品牌,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坚持“医养学康结合”的模式,弥补半自理、不能自理的养老市场空缺。大胆探索由企业投资、专业医院运营管理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新模式,在项目区内规划建设了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烟台医院。医院属于民营公益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重点以老年病学为研究方向,省立医院常年派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坐诊,并与国际知名治疗中心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与医院紧邻的14栋养老公寓,全部按照病房式设计,生命带、病床、诊疗室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医疗和养老的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创新开展“三位一体”的服务,将养老标准化服务向居家养老延伸。依托养老机构完善的医疗、规范的服务,在福山城区以1.5公里为半径,规划建设15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通过日间照料中心的辐射效应,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医生、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等规范化、个性化服务。让广大老年人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社区,都可以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标准化服务,真正实现健康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先行试点的福山区福惠社区乐天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投入运营。
四是坚持满足养老需求的多样化,积极推行生态化、“候鸟式”养老新模式。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求,该项目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充分整合利用资源,打造优越的养老环境。聘请国内最大的上市绿化公司——棕榈股份对项目区内占地1200亩的祥清山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在保留山体原生地貌的基础上,大手笔进行绿化,建设环山步道、观景休憩场所等,打造天然氧吧山体森林公园。在烟台海边配套建设了万亩海洋牧场,在狮子山北麓姜家夼规划建设了千亩生态农场,为进入中心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游泳、垂钓、种菜、养花等休闲服务,生产和供应无公害的海鲜和蔬菜。同时,提出“夏爽烟台,冬暖三亚”的口号,以烟台养老基地为依托,在海南三亚同步建设养老基地,采取“候鸟式”养老模式,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五是坚持探索养老全产业链服务,打造全国“医养学康”养老知名品牌和产业中心。鉴于大型养老机构建设成本高、回报率低、培育期长的特点,计划以该项目为中心,将其周边6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在建设实体养老的同时,科学布局配套相关产业,形成养老产业聚集地。立足“医养学康”又突破“医养学康”,开展老年护理产品、老年服务金融产品、电子商务产品、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等的研发销售。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建设老年智库,建设国内领先的智慧养老中心。在培育全国知名养老品牌的同时,打造集科研、培训、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产业链条,探索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把项目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老年人福祉用品产业基地。
(来源:国家发改委)
热文推荐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2017年国家级养老医疗政策汇总
各地养老相关“十三五”规划汇总
2016年十三五、养老、医疗政策大汇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
工信部 民政部 卫计委 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
民政部 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民政部等6部门和单位关于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
三部委印发《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
解读利好新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
三部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个亿!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项目出炉啦
好消息!6月1日前高龄津贴政策出台!快看你家能领多少钱
民政部副部长 高晓兵在2017年全国医养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主办单位:
支持单位:
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特别感谢!
中国养老网 Cnsf99.com
微信公众号:cnsf99
合作邮箱:cnsf99@163.com
手机:18801069617微信
18513379617微信
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长按扫描访问首页
添加小编微信发送名片照片,即可获得海量养老产业相关资料!
发布项目、招聘、投融资等信息
欢迎投稿 感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