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惠阳保姆13825404095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养老(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弥补现代社会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空巢和独居老人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解决子女照顾老年人生活的困难。社区养老既能使老年人享受社会服务,又不脱离温馨的家庭环境、熟悉的社区环境,是一种符合人性的养老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开发社区养老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因此,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得到重点发展。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上海各社区开展了部分特色服务,许多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开展了退休医生为老年人每月一次上门诊疗、每年两次上门体检等服务。有部分项目为站点式服务,如老年日托所、理发点、沐浴点、洗衣服务点、助餐点、助医点、助旅点、心理辅导点等。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为建设以社区照料、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和安全保障为支柱的社区为老服务平台,构建老年人宜居社区。目前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 资金保障渠道来源单一。目前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绝大部分还是靠政府投入。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从政府购买服务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上都是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但是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社会化居家养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影响居家养老服务持久发展。
2. 管理体制和评估体系不够健全。为老服务涉及部门众多,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社区为老服务的合力未有效发挥。社区为老服务评估制度尚未建立,无法对为老服务的效果、效率等进行质量评估。
3. 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以“4050”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文化程度有限,服务内容仅限于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照顾需要,上岗前仅接受短期培训,成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瓶颈问题。
4. 社会共同参与程度不高。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员不足,未形成长效稳定机制,社区养老服务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二、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和建议
1. 营造市场运作机制,开拓资金保障渠道。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在税收、资金补贴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引导、培育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文体设施健康发展,吸引商家加盟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鼓励社会捐赠资助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超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
2. 严格规范健全体制,构架服务评估体系。在社区内建立专门机构管理社区为老服务,综合协调社区与各部门关系,形成社区为老服务的强大合力。政府部门应建立社区为老服务评估体系,不仅对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进行评估,以保证政府补贴资金发挥最大的资金效益,还要对区域内各社区为老服务的质量、效果、效率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区域养老服务现状,制定合理规划和扶持政策,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健康运行,并在社区实践中不断完善。
3. 建立专业服务队伍,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老年人生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取得上岗服务资格。可以结合4050人员开辟就业渠道,进行专业培训,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训、评估及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持续、稳步、创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高素质人才。
4. 积极鼓励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参与程度。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老人提供多种样式的养老服务。倡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为老年人提供义务服务,并形成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壮大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让社会多种力量以志愿者的形式发挥合力,融入到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中来。探索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此外,建议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社区老年人信息档案,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提升社区服务能级。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和意愿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形成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兼具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