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民生工作的重点。如何加快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南阳市正在积极部署行动。
应对人口老龄化重任在肩
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领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月12日,朱是西深入中心城区部分社区调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注重康养结合,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过上健康生活、幸福生活、长寿生活。
当前,南阳市整体老龄化率为18.7%,60岁以上老年人有182.4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38.1万人,老龄化日趋严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包括“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等多项举措。
按照“打造南阳模式、创出全省模板,成为全国典型”的工作目标要求,南阳市成立了以朱是西为指挥长的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挥部,制定了《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研究完善贴合本地实际、满足本地需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准备。
朱是西明确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完善功能,收费合理、服务优质,康养结合、便捷利民,智慧专业、统筹资金”的原则,确保“十四五”末实现每个有需要的家庭都装上居家养老设施,每个社区(村)都有一个日间照料中心,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一个综合康养中心,不断建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速构建
9月1日,在朱是西调研过的卧龙区七一街道滨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文体活动室、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备受老人们推崇的智能化服务,是该中心去年年底作为试点的乐庭智慧养老系统、人工智能及适老化改造全套项目,让社区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紧急救助、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
围绕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南阳市养老服务网络正在织就。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已建成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74个,其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62.5%。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居委会建设,在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站点397个。
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体组织发展较快。全市具有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代买代购、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等功能的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176家,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服务。
新兴的养老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近两年,在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南阳市拥有智能化养老服务实体12家,逐步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态势。
品牌养老快速发展。培育发展了卧龙区康宁养老、宛城区乐如家养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德合养老和西峡金色年轮养老、桐柏县寿星阁养老等一批地方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组织。
市、区、街道三级联网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12349养老服务热线逐步建立完善,形成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线上线下的管理、监控、咨询服务网络。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社区治理活动中,中心城区社区基础设施投资6亿多元,社区养老工作需要的水、路、电等设施基本配套,为社区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
实现家门口养老指日可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虽然南阳市逐年加大在养老方面的投入,但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部分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低、规模较小、配套不完善,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等。
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南阳市将坚持抓好“六专”(专养、专照、专保、专控、专营、专产)建设,实现“六好”(机构敬养好、日间照料好、居家服务好、医疗保健好、文教体娱好、综合保障好)目标,以打造社区养老产业、提高幸福指数为目的,通过对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服务组织、服务企业的分阶段建设,形成以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幸福化为特点的南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市级和县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36个街道322个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幸福南阳‘六专’模式”,争创全省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