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产业的资本市场正在打开
整理 | 包蕊
排版 | 张思琪
前言
2024年12月,惠阳月嫂13825404095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养老金融供给力度,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
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意味着银发赛道资本市场正在打开,银发经济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在投资人眼中,银发赛道各细分领域投资价值如何?有哪些创业机会?
1月15日,ABI2025·第十届中国银发产业商业创新大会分论坛《养老服务与智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AgeClub合伙人、银创资本投资合伙人邹淯鹏,结合银创资本对行业的洞察及产业研究,分享了未来银发赛道养老服务场景下的四大投资创业机会。
银创资本(AgeCapital)是国内首个面向中老年产业的赋能型股权投资机构。召集各领域的专家型管理团队和出资人,从产业认知,财务,市场营销,销售,资本多个层面,赋能中老年产业的菁英创业团队,已投资孵化作为科技、时尚奶奶团等多个知名创业企业。
以下为他的发言内容(有删改):
PART 01
长护险激活照护业,
新老人引领银发文旅潮
自2019年,银创资本就在探索银发产业投资相关业务,包括银发赛道里的策略服务、投融资,以及帮助大企业做并购标的的筛选。这也是得益于AgeClub从2016年开始就在持续为行业提供最新信息,举办业内活动,链接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年基本上都会和一千个以上的企业家或创业者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链接300+投资人、200+投资机构,协助或支持银发产业相关创业项目金额超过3亿。自2020年开始,我们也陆续投资十多家创业企业。
自2024年1月,国务院一号文件发布,我们观察到一批中大型企业有所行动。我们从去年年中开始也启动了投资并购的业务,开始协助业内的上市公司对接优秀标的。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银发经济的资本市场是非常向好的状态。
第一,国办1号文的发布,促使产业内涵逐渐扩大,产业重要性逐渐提升,后续就会有一系列的产业基金陆续设立。
2024年年初,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可以说是国内少有的不属于重资产公司,而是以股权投资为方向的产业基金,预计今年年初就会进入投资节奏。
此外,还有上海市闵行区银发产业区,今年计划设置5-10亿的银发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也会启动相关的投资业务。大量的资金正在汇集到银发行业。
第二,上月中旬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银发产业会作为未来资本支持的主要方向,意味着原来从事银发行业直接服务老年人的企业和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老年人上的企业可以找到一个新的通道,也就是上市。银发企业上市的窗口逐步打开,有助于解决将来资本端进入的资金问题。
我认为,这两年是银发产业投资的大年,整个银发产业正在加速,而加速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地区试点到全面铺开。
以日本为参照,日本从2000年出台《介护保险法》,它没有经过逐步放开的过程。“需要介护/支援”的人群从2000年的218万增长至2015年的608万,增长了2.79倍;使用日本介护保险服务的人数也从2000年的149万增长至2015年的511万,增长了3.43倍。
这些变化体现在养老服务产业上,表现为居家服务从业人数增长了159%。从2000年到2011年,日本护理保险总开支从3.6万亿日元增长到8.3万亿日元,2024年日本介护保险支付额度大概在15.2万亿日元。这是一个3倍到5倍的增长。
中国在经历一个从设立到拓展的过程。我们预计,中国目前的长期护理保险规模大概在300亿到400亿,未来还有8-10倍的成长空间,整个规模应该能达到2000亿到3000亿。
日本《介护保险法》的推广,对养老服务上下游企业有非常强的推动力。1999年到2019年这20年间,各项康复辅助租赁产品都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尤其是和居家社区相关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长护险制度在中国推开,也将激活中国的养老照护市场以及上下游的产品。
第二,中国老年消费即将迎来高速增长,新老年人退休激活银发文旅消费。
2021年,中国老龄化进程相当于日本的1995年。从1995年到2005年,日本的GDP增长平均在3%以下,但老年消费平均增长率是12%。我们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看到日本的团块时代(1947年-1949年出生的人)正好处于中老年和老年的中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年消费得到飞速发展。日本的老年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从28%提升到35%,到现在几乎是45%的比例。
目前,中国1962年-1973年出生的老人进入中老年阶段,相当于日本的团块时代,这波人将带来银发消费市场的极大增量。当前,我们也主要是看未来1-2年内会涌现出来的赛道和机会,能不能为企业端或投资端提供一些借鉴。
PART 02
长护险+辅具租赁服务的机会
从2016年到2024年,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人数从7.5万人增长到134.29万人,增长了18倍,未来还有8-10倍的增长空间;2019年到2022年,成人纸尿裤市场规模的年化增长率也达到了31%;其他和消费相关的比如老年鞋和老年奶粉,基本上年化增长率都超过了30%。
具体到某些行业机会上,我们整理了4个方向,分享给大家。
第一,长护险扩容带来的长护险服务+辅具租赁机会。
长护险服务已经推行很多年了。2024年以来,为了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陆续颁布了多项长护险相关政策文件。
养老服务企业或者从业者很少关注辅具租赁业务,其实辅具租赁业务2018年左右开始萌芽,现在已经有49个城市陆续在推动这件事情。
总体而言,覆盖的对象是以长护险的对象为主,意味着原来参加了长护险的人也可以享受辅具租赁的待遇,补贴标准一般是4000-5000每人每年,报销比例为80%-90%。
去年下半年,我们观察国内的市场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整个市场约3个亿的规模。但在接下来三年里,市场会得到接近或者超过10倍的发展。
因为长期需要辅具租赁服务的人更多地是来自享受长护险服务的人。根据调研,享受长护险的人群中,大概有30%-40%的人有辅具租赁需求,这也意味着目前享受长护险待遇的134万人,其中会有30-50万人,在未来的3-5年内会快速成为辅具租赁业务的服务对象。因而,2027年,辅具租赁市场可能会达到10亿甚至20亿的规模。
长期来看,目前全国享受长护险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大概是0.7%-1%,2035年中国享受长护理险的人数可能达到千万级。再结合辅具租赁需求来看,意味着百亿级的市场正在萌芽中。我们认为当中会有大量的企业获得发展机会。
辅具租赁业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非常类似,服务机构是核心环节,整个流程的运转以服务机构为核心。
租赁服务商仍然会生产符合租赁要求的产品,而不是说只负责这个产品的存放、出货、检查、维修、清洗和消毒的固定服务机构。
从产品角度,我们认为辅具租赁商和服务商都具备商业化的机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租赁型产品里面,电动护理床占比较高,轮椅是未来的重点品类;销售类产品则主要是助听器、坐便椅和三角垫。
实际上,在辅具租赁业态里,对产品的要求和在传统机构使用或居家使用场景的要求不太一样。
以护理床为例,首先需要辅具租赁厂商将其拆分、搬运入户、重新组装、回收清洗维修。这意味着对产品的工业设计会有要求,需要能被拆分成便于运输的部分。并且,辅具租赁产品的使用者不固定,在租赁过程中一定会有清洗和消毒的环节,业内惯用的方法是用酸性或者碱性的清洁剂清洗,这对辅具的品质要求就非常高,如果经受不住每年2-3次的腐蚀性液体清洗的话,那么使用周期就会很短,对整个业态来说是非常不经济的。
我们认为,每年经受住3-4次的清洗,持续使用5年以上,还能保持9成新的状态的产品,才能支撑整个业态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我们认为国内厂商可以抓住机会去开发符合这些要求的新型设备。
从服务端来看,我们查找了国内一些辅具租赁试点城市的招标文件,发现在这个行业的早期阶段,对服务商经验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会在人员配备、仓储洗消这些硬性投资上有要求。这对于传统养老服务行业以及上门照护行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PART 03
线下场景发展
照护耗材/消费品机会
第二,线下场景的发展,带来的照护耗材/消费品的机会。
现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和养老照护相关的消费品如成人纸尿裤、爽身粉、湿巾,非常容易在国内找到代工厂或自建工厂。只是现在的生产处于冗余的状态,大家在探讨的是有了这些产品,除了互联网以外还能到哪里去摆放这样的产品。
这是前两年我们发现的一个问题,人在哪、渠道在哪、场景在哪。现在我们非常欣喜地发现,基于各行业的变化,我们有很多场景可以聚集起来。
比如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全国有823万张养老床位,大概有400万老人在里面生活,并且平均入住年龄都在75岁以上。这个场景是照护需求非常集中的。
再比如居家养老服务场景,目前国内有8000多家长护险服务机构,有30万护理人员每年为老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康复医院有超过32万张床位,8万多家中医诊所也聚集了周围社区的中医康复服务需求。
药店也是这两年涌现出来的新场景。参照海外市场,北美OTC以外的药品占比约30%,日本由于药妆结合占比超70%,中国约20%,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中国的互联网医疗线上目录非常发达,中老年在线下药店客户中的占比是非常高的。
基于这些场景,我们认为给各种照护耗材和消费品提供很好的渠道和机会。现在网购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去线下买这些东西?我们在走访中发现,通常来说,线下是养老照护里的第一场景。
PART 04
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机会
第三个方向是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
2013年,刚刚开始鼓励社会资本做养老服务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养老机构,它既收活力型老人,也收失能老人,还收认知障碍老人,甚至还收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
半个月前,我们走访了全国7个城市超50家养老机构,和一线的运营者以及护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发现,现在的养老机构对于招收的客户类型非常明确,有专门做失能照护的、认知症照护的,也有专门做有精神类疾病甚至有暴力倾向照护的养老机构。
这其实是养老服务必经的过程,从以往的先把床位填满再做服务,变成现在有了更多分类的养老服务的状态。
养老服务外延出的营销端和人力端也有很多机会。养老服务中招聘护理人才比较难,并且流失率非常高。所以专业的招聘商和外包服务单位就非常重要,因为养老机构不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招聘培训上,需要专业机构来做。
我们也看了一些合作的机构,他们大概有30%-40%的客户来自于数据的渠道端,由养老院统一向外投放流量,获得客户需求,再统一整理并以合理价格提供。这样养老机构就可以快速填满床位,这也是养老服务专业化。
PART 05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
从机构场景走向居家场景
最后,我想聊一下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从机构场景走向居家场景的趋势。
信息化在国内起步非常早,2014年左右,当时中国的产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是AIoT智能家居,小米、华为等都在做一些产品,然后外延到养老院。从那时到现在,每家养老院几乎都会有一个数字大屏和呼叫设备,但是我们发现这些设备并不完善。
因为机构管理SAAS+EPR等于是服务运营端的管理者,需要实时监控机构的运营数据和状态,更多的是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功能,不能解决应急需求。老人在机构里跌倒了,应该有能呼叫的设备来服务,但就目前的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和养老经营管理压力来说,服务是不够的。
从2022年开始,养老机构的服务流程从信息化走向了智能化。举个例子,老人从进入养老机构开始,就要定期做评估。因为身体状态在变化,定期评估有利于后期管理方案推动。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难度非常大。我们看到过去3年里,很多机构通过AI和智能化的方式进行评估和方案制定。
另外,我们也看到,原来智能化领域大部分都是机构产品,有相应的硬件和系统,但是居家场景反而没有特别打开。我认为,今后的居家信息化和机构信息化是完全不一样的。机构信息化要求的是整体的解决方案,有全面的系统硬件帮助解决运营风险,决策权在机构管理者手上。
但在居家场景中,并不要求大而全的内容,老人从自理状态到失能半失能状态是有过渡过程的。所以,对于居家场景中的轻度失能老人或中度失能老人,我们要解决的是前期1-2个问题,比如安康玖玖的钥匙扣通过门禁卡设备解决老人定位问题,很小巧也很便宜;还有老人代步车、达旦无极的陪伴机器人,一些中医药设备,这些会是未来居家产品的方向。
强调单一功能的极致性价比产品,也会带动一波非常好的机会。
未来,银创资本会持续关注银发赛道的投资创业机会,一方面希望通过我们对行业的研究和销售信息的整理,帮助大企业找到产品以及并购或者业务拓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帮助到创业者,给企业家们提供更多的发展趋势的判断,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最后,希望银发行业在我们的努力下发展壮大,让我们共同迎接银发浪潮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