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兰州市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24 17:57

  原标题:全面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兰州市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护工照料老人。

  老人在服务中心用餐。

  社区对老人的个性化服务。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家政服务13825404095近年来,兰州市以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全力推进养老服务改革,不断创新政策保障体系,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了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正逐渐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兰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形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监测老人的健康数据,为独居、空巢、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包含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娱教育、健康管理等多种服务的个性化“一户一案”服务套餐,让辖区老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兰州市还打造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也能幸福养老。

  1 虚拟养老院实现“云端”陪伴智慧养老

  “你好,请安排一名护工来照料老人。”“家里蔬菜快吃完了,能帮忙买吗?”在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呼叫中心,很多市民纷纷通过服务热线预订护理、陪医、探望等老年服务项目。作为全国首家智慧养老的试点单位,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通过有效建立民政与居民的沟通体系,将民众的基本养老诉求、养老资源查询、养老政策宣贯等服务合理嵌入,有效破解了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实现了“云端”智慧养老。

  今年70岁的张正纲,是一名独居的特困老人,已经瘫痪在床20多年。2009年,张正纲成为虚拟养老院的第一批政府兜底保障人员,每天都会有家政人员上门为他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2019年,虚拟养老院为像张正纲这样患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装了视频通话设备、语音报警器、360度监控摄像头,同时配备通过传感元器件可收集心率、体动频次等生命体征的智能床垫。老年人一旦突发意外,触发报警,平台立刻回拨电话观察确认后,及时施救。

  “我们提供了智能的一键呼叫设备,老人只需要轻轻一按,就能够实时连接到我们的智能平台,实现呼救,满足他们的需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虚拟养老院”围墙是虚拟的,而养老是实在的,在兰州市城关区,已有14.5万名老人签约“入住”虚拟养老院,实现了“云端”陪伴。

  对于老年人来说,能够在家中享受到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在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享晚年,是他们最为期盼的事情。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成立于2009年11月,作为由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在全国还是第一家。目前,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服务总量达1603.35万人次,支出服务补贴达1.82亿元。

  2 适老化改造破解居家养老难点痛点

  一个防滑扶手,一张无尖角餐桌,一盏智能感应灯,看似不起眼的适老化改造,却解决了老年人如厕难、洗澡难、出行难等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需求也随之增高,养老设施亟待完备,而部分设备、材料价格高成为很多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难点和痛点。

  今年70岁的王素梅老人,时常出门忘带家门钥匙,老人的子女一直想换一个智能门锁,解决老人的难题,但因为价格偏高搁置下来。

  2024年9月,甘肃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方案》,明确对省内有需求的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购置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按购置总价进行70%的补贴,特困、低保老年人家庭给予75%的补贴,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两万元。补贴类别分为生活辅助类、监测预警类、环境改善类和健康促进类。

  其中,智能门锁属于环境改善类产品,可以享受到补贴。得知这一消息,王素梅的子女立刻为老人购买了智能门锁。家住七里河区梁家庄社区的72岁老人闫素珍也享受到了这一政策红利,先后为家里添置了恒温花洒、马桶、血糖仪、制氧仪、热疗仪等,总价格两万多元,政府补贴70%后,自己仅掏了6000多元钱。闫素珍老人高兴地说:“政府补贴力度这么大,把温暖送到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坎上,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

  适老化改造政策不仅减轻了老年人经济负担,还满足了居家养老需求,用“小改造”实现生活“大变样”。

  3 家门口养老轻松享受“居家式”新体验

  走进广武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餐厅、棋牌室、康养理疗室等一应俱全,刚吃完早饭的老人们聚在休息室里打牌、听戏、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82岁的老人张桂娥是该养老服务中心的全托常住老人,已经入住中心有一年时间了。一年前,老人因腰部不慎摔伤,行动不能自理,为了不让工作繁忙的儿女操心,老人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在离家不远的广武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全托照护和康复疗养。在护理员寇晓平和同事们的精心照顾下,张桂娥老人已经能够借助助行器或轮椅慢慢行走。

  据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魏述刚介绍,该中心托老服务区共设有20间60张托老床位,在优先保障失能、高龄等特殊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还为辖区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配餐、助医、助洁、助浴、理发等上门服务,让老人们轻松享受“居家式”养老新体验。

  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近年来,兰州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还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即在社区范围内打造居民步行15分钟可享受的多元化养老服务网络,把养老服务资源汇集在广大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更好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4 大踏步推进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兰州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4.5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37%,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水平。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兰州市以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全力推进养老服务改革,不断创新政策保障体系,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据兰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兰州市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820家,其中备案养老机构26家,建成乡镇和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个,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10个。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发展”的原则,2025年,兰州市将建设50个社区“长者食堂”,同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税费减免、以奖代补等扶持政策,培育支持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文/图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艾萍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