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政服务13825404095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农林粮储、百姓生活、新兴产业、绿色环保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百姓生活方面,与托育相关的,发布婴幼儿照护与母婴护理2项国家标准,推动托育行业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国家标准《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由TC533(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商务部,发布于2024年11月28日,将于2025年3月1日实施。
根据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显示:“自2017年1月1日后新发布的标准将在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请耐心等待”,因此,国家标准《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最终版将在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敬请期待!
经过一番努力的网络查找,我们终于找到了《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文件,快来一起看看吧~
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文件主要规范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的服务原则、服务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含家庭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婴幼儿居家照护 home care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日常照护与保育的行为。以照护保育为主、引导教育为辅。
3.2
照护人员 nursing staff
婴幼儿居家照护机构或家庭式婴幼儿居家照护中专门从事婴幼儿护理、保育与教育的人员。
4 婴幼儿居家照护遵循的原则
婴幼儿居家照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为社会、家庭和婴幼儿服务的原则;
照护为主、保教结合,专业、科学、规范、安全与健康的原则;
合法合规原则;
传统养育与现代照护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差异、平等对待原则。
5 居家照护服务要求
5.1 家政服务机构要求
依法取得行政审批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管理制度健全,具有与业务相应的固定可保障经营的经营场所,布局合理、安全卫生。应配备有居家照护服务相关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家庭照护人员进行培训。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
5.2 家政照护人员要求
5.2.1基本要求
5.2.1.1有初中或同等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55周岁。
5.2.1.2普通话标准。
5.2.1.3接受过婴幼儿保育、心理健康、食品安全、急救和消防等培训。
5.2.1.4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无精神病史,有健康证。
5.2.1.5无犯罪记录。
5.2.2 职业素养
5.2.2.1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5.2.2.1.1 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
5.2.2.1.2 诚实守信,严以律已,礼貌待人。
5.2.2.1.3 依法签订家庭照护服务合同,注重用户家庭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
5.2.2.2 尊重儿童,以人为本
5.2.2.2.1 尊重和关爱婴幼儿,关注个体需要。
5.2.2.2.2 以婴幼儿为本,保障其法律赋予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
5.2.2.2.3 平等待待每一位婴幼儿,不歧视婴幼儿。
5.2.2.2.4 尊重婴幼儿的意愿。
5.2.2.3 积极进取,提升能力。
5.2.2.3.1 有科学的照护观念。
5.2.2.3.2 学习婴幼儿生长发育、身心发展、日常生活照护和教养等基础知识。
5.2.2.3.3 掌握照护教养和健康管理等实践技能和基本方法。
5.2.2.3.4 具有日常观察记录和反馈的能力。
6 家庭照护服务流程
家庭照护服务流程见图1。
7 服务内容
7.1 身心健康照护
7.1.1 婴幼儿身体健康
7.1.1.1 遵循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尊重个体特点和差异。
7.1.1.2 提醒并协助家长按时安排婴幼儿接受儿保部门的健康体检,关注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向家长提出相应优化、改善措施。
7.1.1.3 提醒并协助家长按时安排婴幼儿接受预防接种。
7.1.1.4 提醒并协助家长关注婴幼儿生长发育,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家长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或减轻儿童残障的发生。
7.1.2 婴幼儿心理健康
7.1.2.1 培养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引导积极的情绪和性格特征。
7.1.2.2 关注婴幼儿情绪和心理变化,及时疏解婴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或障碍。
7.1.2.3 帮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
7.2 喂养与饮食
7.2.1 指导母乳喂养
7.2.1.1 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引导母乳喂养与母乳储存方式。
7.2.1.2 按需哺乳,确保婴幼儿摄入足量的乳汁,逐渐形成规律的哺乳习惯。
7.2.1.3 会处理喂奶过程中出现如母乳不足、呛奶、溢奶、断奶等各种问题。
7.2.2 配方奶或混合喂养
7.2.2.1 能在相关专业人员确认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引导配方奶喂养。
7.2.2.2 正确使用喂养工具,配制配方奶(含奶量、流程、温度控制等),并引导家长正确使用喂养工具。
7.2.2.3 混合喂养时,坚持母乳优先的原则。
7.2.2.4 根据月龄逐步科学地添加辅食。
7.2.3 合理安排营养饮食
7.2.3.1 能根据不同月龄为婴幼儿准备和制作一日膳食。
7.2.3.2 根据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婴幼儿饮食的量和时间。
7.2.3.3 根据不同年龄婴幼儿的营养需要、进食能力和行为发育需要,进行喂养。
7.2.3.4 能给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喂养方式下的婴幼儿补充水分。
7.2.3.5 保证食物的多样化,科学补充微量营养素,注意营养的全面性。
7.2.3.6 注意婴幼儿饮食安全。
7.2.4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7.2.4.1 创造安静、轻松、愉悦的进餐环境。
7.2.4.2 能为婴幼儿做好餐前准备、餐后整理,协助婴幼儿用餐。
7.2.4.3 引导婴幼儿使用餐具,帮助婴幼儿获得自主进食技能。
7.2.4.4 培养婴幼儿规律进餐的饮食习惯,不强迫进食,关注饥饿和饱足信号,及时回应。
7.2.4.5 培养婴幼儿对食物的积极态度,引导尝试和接受多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7.3 生活照护
7.3.1 回应性照护
7.3.1.1 在照护过程有适当的眼神、语言和情感交流,将回应性照护贯彻整个家庭生活7.3.1.2 观察并了解儿童动作、声音、表情和口头请求,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回应。7.3.1.3 通过肌肤接触、眼神、微笑、语言等形式对婴幼儿需求做出及时回应。
7.3.1.4 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个性化需求,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逐步引导婴幼儿规律作息。
7.3.2 出行照护
7.3.2.1 根据季节、天气、气温等包裹婴儿、给婴幼儿选择和更换适宜的衣服鞋袜。
7.3.2.2 正确抱、背婴幼儿。
7.3.2.3 为婴幼儿准备出行的各种用具和物品。
7.3.2.4 能使用婴幼儿童车、车载儿童安全座椅等。
7.3.2.5 注意排查婴幼儿出行安全隐患。
7.3.3 保健与护理
7.3.3.1 为婴幼儿测量体温、修剪指甲、按医嘱喂药用药等,注意婴幼儿用药安全。
7.3.3.2 为婴幼儿进行抚触,掌握基本的抚触和按摩手法。
7.3.3.3 为婴幼儿进行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
7.3.3.4 为婴幼儿护理脐部,处理便秘、蚊虫叮咬、表皮擦伤、皮下红肿、鼻出血等常见症状。
7.3.3.5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对婴幼儿常见病、传染病进行日常护理。
7.3.3.6 注重婴幼儿个人卫生清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自理能力。7.3.4 健康指导
7.3.4.1 观察新生儿脐部、黄疸、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
7.3.4.2 从婴幼儿面色、舌色、唇色、腹部、四肢温度及饮食状况发现婴幼儿亚健康特征。7.3.4.3 通过婴幼儿体重、身高增长、毛发皮肤及睡眠、排便情况异常发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通过合理膳食进行调整。
7.3.4.4 发现婴幼儿口腔、视力、听力偏移,及时提醒家长就医筛查。
7.3.5 预防伤害和急救
7.3.5.1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7.3.5.2 及时发现平时生活中的潜在风险,保障婴幼儿的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
7.3.5.3 预防磕碰伤、挤压伤、跌倒伤、异物伤、钝器伤、锐器伤、烧烫伤、动物咬伤、气管异物等常见伤害,加强日常安全看护,一旦发生后能紧急处理并通知家长及时就医。
7.3.5.4 及时发现婴幼儿身体、精神、行为的异常情况,提醒家长尽早干预,做好疾病预防。
7.3.5.5 掌握并应用基本的应急防护、急救、避险、逃生等方法,科学地应对和处理紧急情况。
7.3.5.6 引导婴幼儿初步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识。
7.4 自由探索与游戏
7.4.1 提供探索和游戏环境
7.4.1.1 根据婴幼儿的成长需要,及时提出更换新的游戏材料的建议。
7.4.1.2 提供充分且灵活调整的游戏时间,保证婴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7.4.1.3 尊重并鼓励婴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与游戏的形式、内容和材料。
7.4.2 引导婴幼儿自主游戏
7.4.2.1 鼓励婴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环境,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和保护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7.4.2.2 提供机会鼓励婴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婴幼儿的创造力。
7.4.2.3 把握时机选择性介入,在必要时帮助婴幼儿,以促进学习。
7.4.2.4 掌握并应用多种引导策略,科学引导婴幼儿游戏兴趣。
7.4.2.5 根据婴幼儿的个性特点及需要选择合适的引导策略,促进婴幼儿问题的解决和学习。
7.4.3 促进亲子互动
7.4.3.1 帮助家长与婴幼儿保持积极互动关系。
7.4.3.2 引导家长与婴幼儿沟通交流和游戏。
7.5 早期发展支持
7.5.1 促进动作发展
7.5.1.1 为婴幼儿提供环境和机会,发展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7.5.1.2 鼓励婴幼儿探索和积累运动经验。
7.5.1.3 根据婴幼儿体质状况调节活动强度和时间。
7.5.1.4 利用自然因素,根据婴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锻炼体格,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7.5.2 促进语言发展
7.5.2.1 创设回应性语言交流环境,在日常生活照料中与婴幼儿积极互动。
7.5.2.2 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注意家庭成员的语言示范。
7.5.2.3 通过童谣、儿歌、故事、绘本等途径,丰富婴幼儿语言经验。
7.5.2.4 引导婴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意愿。
7.5.2.5 培养婴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
7.5.2.6 避免对婴幼儿使用轻视、歧视和暴力等语言。
7.5.3 培养情绪情感与社会性能力
7.5.3.1 能辨别、理解和接纳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并给予及时回应。
7.5.3.2 给婴幼儿自由表达情绪的机会,鼓励婴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
7.5.3.3 帮助和引导幼儿简单地调节自我情绪。
7.5.3.4 支持婴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游戏。
7.5.3.5 鼓励婴幼儿进行同伴交往,引导其初步理解社会行为规则。
7.5.3.6 引导婴幼儿适应集体环境,体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乐趣。
7.6 家庭环境创设
7.6.1 规划环境
7.6.1.1 根据家庭条件和家长意愿,对家庭环境和设施进行恰当的适儿化改造。
7.6.1.2 选择和营造安全、健康的婴幼儿起居生活空间,排查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7.6.1.3 创设有适宜刺激、自由探索、有助于婴幼儿成长、游戏的活动环境。
7.6.1.4 合理利用家庭资源,为婴幼儿提供和制作合适的游戏玩教具或设施。
7.6.2 营造家庭氛围
7.6.2.1 帮助家庭成员保持稳定情绪。
7.6.2.2 帮助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7.6.2.3 帮助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7.7 合作育儿
7.7.1 家庭沟通
7.7.1.1 尊重和支持家长,热情服务,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与互动。
7.7.1.2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学习科学育儿方法。
7.7.1.3 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婴幼儿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7.7.1.4 帮助家长建立适宜的家庭规则与纪律。
7.7.2 社区交流合作
7.7.2.1 帮助家长参与多种形式的社区早期教养服务活动,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照护方法。7.7.2.2 协助家庭积极融入社区,充分有效利用社区、小区提供的软硬件资源。
7.7.2.3 加强社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理解合作,形成科学育儿合力。
8 服务评价与改进
8.1 建立自我评价、客户评价、督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8.2 评价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职业道德、服务态度、技能水平、沟通能力等。
8.3 根据服务评价结果由机构向照护人员每月反馈,与内部考核、晋升、收入等挂钩,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来源:综合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齐胜本人
托育行业风云变幻
民办托育人抱团取暖
欢迎添加本人微信交流
近期活动推荐:
# 视频号推荐 #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IP打造 | 课程学习 | 转载开白
# 往期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