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表现类型及预防原则
作者:高广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2008
年第
19
期
摘要
因特网信息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惠阳保姆13825404095但是也受到随之而来的信息污染。在总结信息污
染的表现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信息污染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信息污染;表现类型;预防原则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
2008
)
19-0358-0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因特网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受到随之而来的信息污
染。信息技术导致的污染并不像其他类型的污染那样直观和具体,而且,这种污染产生的危害
的绝大部分只与精神层面相关(如垃圾电子邮件、计算机病毒等)。而对于信息技术导致的物
质层面和能量层面的污染(如信息技术产品的废弃物、电磁辐射等),我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
其污染源也是信息技术或其各种衍生物和附属物。因此,我们一直不能深切感知信息技术污染
的客观存在。而事实上,信息技术污染的存在由来已久,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其害也由来
已久了。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和快感的同时,也将承受其带来
的各种层面的污染的危害。以下在总结信息技术的污染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预防信息污染
的观点和对策。
1
信息污染的表现类型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或称信息障碍,它包括
3
个类型。
(
1
)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是指个人或系统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或有效应用的
情况。这往往使信息用户无所适从。信息本来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过量的信息却增加了人
们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每个人或结构的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们接受的信息超
过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往往会患上
“
信息超载焦虑症
”
,带来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费。而
且,信息超载又使人们面临新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量太大,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致使
社会信息吸收利用率反而下降。在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
仅为
1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