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还是“照顾”?这是对每一位父母的灵魂拷问
2023-08-09 10:38
发布于:四川省
“你分得清什么是伺候,惠阳保姆13825404095什么是照顾吗?你知道你干的是保姆的活儿,还是家长的活儿?”
直播间里,主播又开始对连麦者进行基础知识的科普及灵魂的拷问。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拎不清,一边埋怨老人溺爱孩子,一边自己也伺候着孩子,那么到底什么是伺候,什么是照顾?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吧。
01
学会区分伺候和照顾
在百度百科里,伺候是指为某人提供实时的照顾,照顾生活起居,随时响应被照顾人的要求,并完成相关生活的工作。照顾是指照料,特别注意,细心关爱,加以优待。
引用主播的观点,伺候就是自己能胜任的东西,别人帮忙做了;照顾就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别人帮忙做了。
更高级别的照顾是关心,是主动发现对方的需要,不是被要求才做。
以喂饭为例:
场景一:给1岁的孩子喂饭
场景二:给6岁的孩子喂饭
场景三:给10岁的孩子喂饭,因为他发烧,浑身无力
场景一,1岁的孩子因为发育的问题,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手部肌肉,完成流畅的吃饭动作,因此需要大人的协助,属于照顾的范畴。
场景二,6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吃饭,家长还是要喂饭,属于伺候,也算一种溺爱。
场景三中,10岁的孩子因为发烧,身体不舒服,家长采取了喂饭的动作,属于照顾的范畴,也是对孩子的关心。
现在,我们知道了伺候和照顾的定义,那么伺候到底哪里不好,照顾到底哪里好呢?
02
为什么不能伺候孩子?
1)家长的每次代劳,都是在剥夺孩子的能力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高兴得不得了,就对这个儿子娇生惯养,什么都不让他干,每天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有一天,这对老夫妻有急事需要出去几天,就给这个儿子烙了一张厚厚的饼,套在脖子上,足够她吃上几天。
几天后,等老夫妻回家,发现儿子已经气绝身亡了。原来,懒儿子懒得连头都不想转动一下,只吃了他嘴巴够得着的地方,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朋友W分享了小侄子的故事,爷爷奶奶带小侄子尽心尽力,带得特别精细,一到冬天,就把他关在屋子里面,热空调、电烤炉伺候,生怕冷到了。
而W的儿子,天天在外面疯玩疯跑,爷爷奶奶也没有精力管束,只能随他。结果是,小侄子整天跟林黛玉一样,体弱多病,而W的儿子从小到大几乎都不生病。
父母一直抱着孩子,那么孩子永远也不会走路;父母一直不让孩子干家务,那么孩子成家了也不会干家务;父母一直给孩子钱花,那么孩子一辈子也不会挣钱。
2)伺候孩子的家长,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保姆
朋友M跟老公一起住在公公婆婆家,她每天的日子非常洒脱,除了上班就是逛街美容宵夜,怎么说都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却很少听她提起孩子。
原来,M的老公是个妈宝男,在家什么也不干,只知道打游戏,婆婆非常能干,同时也非常强势。
每天婆婆从早忙到晚,家务活全包,孩子的吃穿住行也是样样操心,简直就是十项全能。
本来就爱玩的M,遇上一个保姆式的婆婆,自然乐得清闲。
现在,孩子长大了,M发现孩子对奶奶非常蛮横,稍有不如意就哭闹,甚至动手打奶奶。
M也曾经尝试劝说婆婆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但是婆婆就是改不了。
现在,下班回到家,老公玩游戏、孩子哭闹乱发脾气,而婆婆每天吃好几种药,仍然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不知疲惫的伺候着两父子,M选择继续过自己的潇洒日子。
M的这种家庭模式,在身边比较常见,家长终日围着孩子转,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自己的圈子,孩子就是主心骨,沦为“孩奴”却不自知,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3)懂得照顾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优秀孩子
今年,单位有两名子弟,一个考上清华,一个考上北大,社区的横幅都挂到了单位的门口,让大家艳羡不已。于是,单位组织了一场清北学子分享会。
学子A提到:
“我的高中三年,恰逢新冠疫情。每次封城,别人一家老少关在家里团聚的时候,就是我爸妈最忙的时候。跟同学比起来,我简直就是放养的。
但是,我每次提出需求,父母都会第一时间满足。
可能,正是由于父母的放手和背后绝对的支持,让我无时无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学子B也打趣道:
“我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但却是家里的领导者。她每天回家只对我做一件事,就是夸我,我就是这么被她忽悠长大的。”
或许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或许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优秀的孩子从来不需要父母生活上事无巨细的伺候,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伺候孩子,会剥夺孩子的能力,同时家长也无形中沦为保姆,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03
如何照顾孩子,做孩子的引路人?
1)给孩子耐心,让孩子自己动手,生活更独立
每一个肉眼可见的成长,都是无数次尝试的结果。
有一个普遍现象,孩子越大,家长越没有耐心。一边嫌弃孩子磨磨蹭蹭,一边又会帮他把事情做了,导致的结果就是,下次孩子做这件事情还是磨叽,家长又会代劳,形成恶性循环。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还记得,小朋友学走路的过程吗?
从翻身、到匍匐爬行、到跪姿爬行、到站立、到扶着东西走、到独立走,这个过程是通过每天每天的锻炼,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历经半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后面还有跌倒、受伤、爬起到最后能跑能跳。
让我们拥有“愿意等上一辈子”的心态,让孩子自己尝试。
2)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决定,思想更成熟
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源于敢于试错。
女儿小学一年级有围棋课,我看她对围棋有点兴趣,擅自主张给她报了课外兴趣班。
谁知道,每次上课之前,都是鸡飞狗跳,各种讲条件各种哭闹才去上课,最后,技术没培养出来,女儿在家里也不再碰围棋了。
形成对比的是美术兴趣班,本来只上动漫课,后来又开了色彩班。女儿主动要求交学费,我再三确认,她都很认真地要求上课。
现在,每次上美术课,她都迅速跑到画室,从来不需要我催促。
今年的暑假,小家伙又跟我说要学游泳。她胆子小,已经连续学了两个夏天,最后都没有克服心里的恐惧脱离浮板。
我虽然不看好,但是女儿如此认真,我还是给她报了名。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小家伙居然在第三天就可以游5米了,培训结束已经可以游出25米。
让我们尊重孩子的决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回馈我们的或许是惊喜。
3)关注孩子诉求,让孩子有爱的能力,内心更强大
每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人生都不会迷路。
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
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以及它们的同类分离。结果发现,小猴子在身体上并没有出现什么异样,却在行为活动上表现得很不正常。
它无法合群地与同类伙伴玩耍,性格冷漠且孤僻,总是瞻前顾后。得不到猴妈妈的关注和爱,小猴子的安全感严重匮乏。
同样,如果原生家庭能给予孩子充分的爱,终其一生,孩子都不乏安全感。
樊登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他跟妈妈说:“妈妈,我腰疼。”
结果妈妈立刻反问:“小孩子哪有腰?”
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认真倾听了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说想看会儿电视。你的第一反应是孩子上学累了,还是作业写完了吗?孩子说吃饱了,你的第一反应是吃饱了就去玩吧,还是吃那么一点,怎么可能饱了?
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住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孩子内心却是空虚的,无助的。所以,现在才会有那么多抑郁的孩子。
记住,爱是陪伴,是鼓励,是关心,而爱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倾听孩子话语,努力听见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时候,静静陪伴;
在孩子提出请求的时候,给予帮助;
在孩子需要帮忙的时候,及时关心。
愿所有的家长都能培养出,独立自主、心中有爱的孩子。
作者 | 乙辛
编辑 | 江武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