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颐康中心看社区老有所享
抓改革、促发展,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大多老人倾向社区养老。然而,一个社区又该如何提供全方位且可持续的专业养老服务?广州的颐康中心提供了一个社区养老的改革思路。
日前,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下文简称“颐康中心”)在长者饭堂开设了早茶服务。老人们在颐康中心“叹”茶点粉面,与三两老友谈天说地,还可以享受颐康中心的社区养老服务。这份“家门口养老叹早茶”的惬意,令各路网友颇为惊羡。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幕只是广州社区养老的生动缩影。
十多年前,广州已在全国率先开启社区养老探索,破解社区养老难点。截至目前,全市已铺设1409家长者饭堂和2839个颐康中心(站),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令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向群众身边延伸。如今,这场探索和改革仍在不断深化,推动居家社区养老以更专业、优质和可持续的服务,为超200万老人带来更美好的晚年。
广州培训初老志愿者,丰富社区养老生活,让老人退休后也能在社区发光发热
烟火气:长者饭堂丰富社区老人“朋友圈”
烟火气是广式养老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推进长者饭堂服务,从刚性需求中延展社区养老的人文关怀,恰恰是广州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的创新之举。近日来,广州长者饭堂更是频频“刷屏朋友圈”。
6月,位于西村街颐康中心的长者饭堂刚过早上九点便已热闹起来。原来,这里的长者饭堂于今年5月开设了早茶服务,成为广州市首个早茶长者饭堂。每个早上,服务人员忙碌地招待着前来喝早茶的老友记。虾饺、烧卖、叉烧包、糯米鸡、凤爪、牛肉丸……20余种茶点粉面让人垂涎欲滴,且价格实惠。
老友记们每天“搭台吹水”,在“一盅两件”中闲聊家长里短,不知不觉间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如今经常“叹早茶”的独居老人王伯告诉记者,“这里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不仅有饭吃,还有人关心。”
长者饭堂早已成为广州老人生活的一部分。早在2016年,广州专门开展老年人服务需求调研,发现助餐配餐服务位居需求首位,开始大力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此后更是以长者饭堂为切入口,延伸多项民生养老服务。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如今,广州共打造了1409家长者饭堂,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每个长者饭堂都有各自的特色。作为生活消遣、结识相聚“老友记”的公共场所,老人也在这里找到了向往的烟火气。
人情味:社区养老让父母儿女舒心又放心
从“一顿饭”的小切口开始,广州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建设颐康中心丰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构建社区养老的安全感和“人情味”。
和许多颐康中心一样,位于天河区天河南街颐康中心除了每天为超过500人助餐配餐,还向29位老人提供全托服务。其中,年过九旬的何华(化名)在天河南街颐康中心已经生活了一年有余。在他和他的家属看来,社区养老的关键词是“体面”。
身为知识分子的何华过去凡事都讲体面,然而,经历了两次大病,又因为长期缺少社交,加之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后来连自理都难,更难说生活“体面”。可一说起去机构养老,他又不想离开社区。直到2023年初,何华进入天河南街颐康中心接受全护理级别的全托服务,迎来了养老生活的转折点。
“社区里养老一方面保留了家庭的关怀,另一方面也能链接专业的照护服务资源。”何华儿媳妇告诉记者,“就像老人的洗浴和日常照料,我们无论怎么打理,老人始终有一股自己都不喜欢的老人味,但住进这里就没有了。同时这里有很多老友记,老人重新拓宽了社交。此外,颐康中心有很多针对性、持续化的训练服务,帮助老人减缓机能的退化。”
“老人在这认识了三个牌友,天天玩在一起。颐康中心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天天来‘串门’陪老人。老人玩棋牌‘三缺一’,我们和另外两个老人的家属会天天来陪老人‘搭个脚’。”何华儿媳妇说,“现在,我们自己都成了颐康中心的志愿者,不久前的端午节还带着老人一起包粽子。”
适老化:专业资源集聚把养老院搬进家门
无论是广州社区养老的“人情味”还是“烟火气”,其实都离不开社区养老硬件以及服务的“适老化”建设,而“适老化”建设又离不开专业资源的集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老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养老需求,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往往“顾此失彼”,而广州社区养老服务的高明之处,在于以颐康中心为抓手,构建“1+N”基本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到户式专业综合养老服务,进而解决养老服务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
当专业化人才和多元化服务聚集起来,广州的不少老人还实现了“家里养老”的美好愿景。其中,已经80多岁的穆妮(化名),独自住在不过数十平方米的居室,是早些年第一批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
她回忆道,过去有一段时间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做过几次大手术后,她发现日常生活也需要被照护。在颐康中心进行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并接受养老服务向导后,穆妮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也可以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变成一个小型养老院。
此后,当地颐康中心为穆妮的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改造后,家中随处可见生活辅助器具,各种传导设备具备实时远程反馈健康情况的功能,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平台监护和咨询服务。其中,她最喜欢从卧室到客厅的无障碍扶手,每天从房间一出来就扶着它慢慢走到客厅,获得了更多安全感。
广州有超过1万人拥有自己的家庭养老床位。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使各种养老服务聚集在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满足了大家对居家社区养老的想象。
大事记
2010年
广州引入专业机构资源,开展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试点。
2014年 广州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2016年 广州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
2020年 广州启动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提升工作,推动每个街镇建设至少1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颐康中心,每个村居设置至少1个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助餐配餐等功能的颐康服务站。
2021年 《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印发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以立法形式定义基本养老服务为“政府主导、保障全体老年人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体老年人可公平获得的公共服务”。
2022年 广州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3年 广州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观察
广州社区养老价格“够实在”
早在2010年,广州已引入专业机构资源,开展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在那些年的探索中,专业服务获得了老人一致好评。但是,不少一线行动者发现,专业服务要持续扎根社区,首先要解决“专业资源的成本兜不兜得住”以及“专业服务谁来买单”的问题。
2016年,广州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4年后,广州启动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工作,持续推动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长者饭堂探索建立了“4个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并遵循普惠原则,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双轮同步发展,有效回应了居家社区养老的成本问题。
如今,广州100%的养老服务综合体、长者饭堂和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可获政府运营和其他政策补贴支持。也是得益于政府的支持,部分街道颐康中心全托每月收费在5600元至7300元之间;日托每天收费在50元至140元之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按照政府指导价收费。包括何华和穆妮家属在内,不少市民都认为社区养老的普惠价格“够实在”。
展望
专业化为突破口降低边际成本
广州自2022年起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市2839个颐康中心(站)实现村居全覆盖,1409家长者饭堂遍布城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是对城市人文幸福的坚定追求。
“未来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会越来越高,个性化专业服务如何降低边际成本依旧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发展课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依旧要从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完善着手,提高专业度,降低服务边际成本;另外也需要政府部门赋予社会力量更多的主体性,联合探寻社区养老进一步专业化的路子。”
接下来广州将优化颐康中心(站)“1+N”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实施《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基本规范》地方标准,以行政区为单位建设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试点建设新型养老社区;此外,打造5个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建设高水平认知症专业评估和居家照护人才队伍,2024年底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不少于2200张。
在擦亮长者饭堂招牌方面,广州将强化长者饭堂标准化建设,制定市助餐配餐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打造100个长者饭堂示范点,探索创新更多样的助餐配餐服务模式,力争2024年全市助餐配餐服务人次超1000万。
在加快家庭养老床位及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广州将修订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及居家适老化改造规范性文件,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养老信息化系统整合工作,推动新兴技术在养老场景应用。
专家点评
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
未来社区养老服务
需要跳出条块思维
养老不离家一直是国内养老服务发展需要回应的核心社会需求。一方面,没有老人愿意脱离原来的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家门口“一碗汤”距离的探望和陪伴恰恰可以解决一直以来难以共存的专业人员照料、家属日常陪伴以及家属喘息需求。然而,社区养老服务的“受欢迎”要从理论落到实际,必须想清楚“谁来支付”以及“是否愿意支付”,需要因应社区实际灵活调整,精细服务,因此需要跳出传统的条块思维。
以长者饭堂为例,当长者助餐配餐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必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混业经营”。社区里任何一个实体只要具备这个能力都可以开设老年服务窗口。这样一来,经营机构不会承担过高的成本,能够持续经营,政府还可以考虑向这些机构给予部分补贴,提升积极性。
在综合养老服务方面,当养老服务的社区化服务探索到一定阶段后,未来应该有一种趋势——将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到“社区综合服务”的大盘中,一体化统筹管理各类人群,支持多种业态,满足长者们不同的需求,推动资源整合,同时利于形成社区和谐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