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换养老 “通存通兑”待加强惠阳月嫂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10:54

  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翠林山庄社区,惠阳月嫂13825404095志愿者钱桂红和赵阿姨,为独居老人张秀琴服务。受访者供图

  “年轻时存时间,年老时换服务”——“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模式的形象说法,因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一大新兴举措,多地正探索运行。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以政府主导方式, 让“时间银行”服务点进入各个基层社区。南京“时间银行”的探索实践,因能有效调动志愿者参与、设立基金保证未来刚性兑付等特点,受到关注。但记者近期在南京调研了解到,“时间银行”目前还存在通存通兑、模式选择、信用担保等问题,还需多措并举支持“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

  储存时间兑换养老服务

  储蓄时间193.75小时、支出时间0小时、捐赠时间0小时……打开“我的南京”城市生活服务APP,38岁的柏璐一目了然地看到了自己的“时间银行”账户信息。作为南京市栖霞区最早一批“时间银行”志愿者,3年来,她为社区老人送餐、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所积攒的助老服务时间在同一批志愿者中排名靠前。

  谈及当初为何选择注册“时间银行”志愿者,柏璐的回答出乎记者所料,“就是对志愿公益活动感兴趣,没想着为自己几十年后养老做准备,也不指望着这个养老。”与柏璐抱着类似心态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在“低龄老人”群体中还有很多。

  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秀莲介绍,南京市“时间银行”重点服务对象是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60周岁到79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独居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志愿者可为他们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学用智能手机等六大类服务。按照规定,志愿者年满60岁就可以用储存的时间来兑换养老服务。

  目前,南京市“时间银行”志愿者已达到4.8万人,参与者以低龄老人居多,总志愿服务时长46万小时。史秀莲告诉记者,2019年前,第三方机构自行探索运行“时间银行”,不少机构采取以时间兑换物资的方式吸引参与者,导致后期兑付压力不断增大,目前则统一依照“时间换时间,服务换服务”的理念运行,只兑换相应的服务。

  “就像到银行存钱一样,民政部门要把大量的养老服务时间记录储存好,不能等未来兑换时连‘账本’都没了。”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杨靖说,该局委托第三方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保证助老服务时间记录准确。为保证“时间银行”刚性兑付,南京市级财政出资1000万元设立“时间银行”基金,交由南京市慈善总会管理,同时吸纳社会资本,“如果几十年后兑换不出来,通过专项基金来购买服务,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损。”

  南京以政府主导的模式推行“时间银行”,由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来运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通过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对“区—街—社”三级实现逐层管理,并协助各区打造区域特色。

  “‘南京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政策体系相对完备、覆盖范围广、可持续运营能力强等特点。”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静长期跟踪研究多地“时间银行”,在他看来,“时间银行”这一互助养老服务模式能有效缓解当前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

  目前,民政部已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培养养老志愿者队伍,加快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做法,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40家“时间银行”,覆盖31个省份。

  可持续发展还面临通存通兑等难题

  “时间银行”在推行范围愈加广泛的同时,也面临统筹层次较低、模式定位模糊、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等共性难题。

  记者调研了解到,“时间银行”已呈全国铺开之势,但并不支持“跨地转账”,更遑论全国通存通兑。比如,有的城市“时间银行”以区为单位试点,“时间币”连全市自由存兑都未能实现。

  “在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流动频繁的背景下,较低的覆盖范围也会使‘时间币’的流通性大打折扣。”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誉说,当前“时间银行”大多数还停留在镇街、村社层级。统筹管理层级较低,不仅会导致跨区域通存通兑实现不了,还存在对象、内容、标准、系统等差异,不利于各地“时间银行”的政策衔接和整合。

  模式定位不够清晰也让部分人对“时间银行”心存疑虑。当前“时间银行”运行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民非组织主导型三类模式。多名学者曾公开表示,“时间银行”遵循的是市场机制,有悖于志愿服务无偿、公益的理念,一些地方为激励社会群众广泛参与“时间银行”,允许积累的“时间币”能兑换生活物资甚至现金,这更是被视为市场有偿交换。

  “不论是时间换时间还是兑换物资,都是一种激励手段,不能等同于市场等价交换。”在李静看来,志愿慈善具有显著的单向无偿服务性质。而“时间银行”的本质是互助式养老,前期为引导更多人参与,使用激励手段有其必要性,其兑换具有社会交换性质,并非按照供需双方精准匹配的市场交易机制运行,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政府购买服务。

  人们对“时间银行”还存在“当前的付出能否在老年后兑换相应服务”的疑虑。梁誉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先存后兑的服务机制,使得志愿者的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延期支付和长期等候的特性。这就导致许多民众对“时间银行”未来的存续,以及“时间账户”的存续、保值、安全存在疑虑。

  史秀莲介绍,2008年,南京曾有社会组织尝试通过“时间银行”的理念开展社区治理服务,承诺若退出可等额兑换现金或物品,后因志愿者对该机制缺乏信任出现集体退出的现象,负责人为兑现诺言,通过借款来结清所有人的存储时间,该尝试也就此结束。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后来南京市采取政府主导模式运行“时间银行”。

  多措并举支持“时间银行”行稳致远

  “时间银行”作为链接养老资源的平台、储备转化养老人才的“蓄水池”,能有效补充当前薄弱的养老力量。受访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时间银行”政策体系设计,逐步实现全国通存通兑,调动社会资源增强信用保障,让“时间银行”行稳致远,不把问题和风险留给未来。

  李静认为,“时间银行”高层级、广领域的通存通兑势在必行,可以先从省级通存通兑开始,再过渡到区域通存通兑,最后实现全国通存通兑。要引导更多志愿者了解并参与“时间银行”,同时实现“时间币”自由转赠,最终实现老年人受益。当前已有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打造全国通存通兑平台,期望未来能构建类似全国联盟,实现“时间银行”全国通存通兑。

  此外, “时间银行”作为补充养老力量的资源链接平台,长久运行需要解决“存储时间被认可,未来需求可兑换”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时间银行”应将政府、市场和公益三种力量融合,以政府为主导,保障未来养老服务的刚性兑付。同时,将公益和志愿资源兼容于“时间银行”交换市场,鼓励养老机构、社区等各类“时间银行”多样化试点。

  组建“时间银行”公益联盟也是保障其长效平稳发展的可行之举。李静、梁誉认为,“时间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可主要定位为资源链接平台,积极与康养、家政、商超、教育、餐饮、法律、金融、文娱等机构和组织展开合作,构建“时间银行”社会公益联盟,拓宽、延长互助服务链。同时,可将赠送景区门票、免费乘坐公交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作为即时性兑换或激励手段,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记者 郑生竹)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