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惠阳保姆13825404095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全面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成果。论坛上,“老老人”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本市将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实现“老老人”在哪里,设施就供给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为“老老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
“老老人”是指80岁以上或失能失智老年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按现有人口结构推算,预计到“十五五”初期,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这一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为给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提供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北京2024年将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枢纽,兼具供需对接、服务调度、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等多种功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普惠型、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在海淀区紫竹院街道、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开始服务老人。
为加强“老老人”的服务保障,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布局建设将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以空间换服务”的思路,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实现“老老人”在哪里,设施就供给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从试点情况来看,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均可依托这一模式,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获取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郭汉桥表示,北京将在兜好底线的基础上,以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多层次、多元化、普惠型、专业化养老服务走近老年人家门口、走进老年人家中,增强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养老不离家、养老不离街、养老不离亲”,有效化解社会养老焦虑,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变。
全市养老机构月均收费6611元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全市养老机构共收住老年人近4.5万名,其中“老老人”占绝大多数。
这是北京养老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基于北京养老服务网相关数据,近3万名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网签合同,以及1000余份养老机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报告显示,目前全市共有578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10.9万张,收住老年人44938名,其中“老老人”占比达91.57%。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
根据网签合同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月平均收取总费用6611元,这包括了床位费、护理费、膳食费。其中,护理费约占总费用的1/3,具体数额因老年人失能等级等健康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
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收住的44938名老年人中,80岁以上及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占比为91.57%。这意味着入住机构的绝大部分老年人对护理和医疗有着较高的需求。
需求分析上,相比于综合性的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平均收费高,但入住率也比较高。这反映了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较高需求。在护理型养老机构中,失能老年人占比要高出综合性养老机构13个百分点,说明护理型养老机构更能吸引失能老年人入住。
同样,配备医生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也要比未配备医生的高4.4个百分点。相比未配备社工的机构,配备社工的养老机构平均总费用较高,但入住率也更高,达到47.2%。这些都反映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照护和医疗能力的需求。
多个养老服务场景引入AI
为了让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实体服务“联网上线”,惠及更大范围人群,市民政局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和小程序端,正全力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包含供需对接、服务商管理、服务调度、质量控制四大功能,通过这一平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将能够精准对接、实时响应,让老年人快捷简单地获取各类养老服务。
“老年人获取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将像网络约车、电商购物一样快捷简单。”郭汉桥说。
本次论坛上,数字人“福妮”还展示了北京养老行业千亿大模型。据了解,该大模型是全国首个养老行业千亿大模型,目前已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北京养老服务网的多个养老服务场景中接入应用,可以陪伴老年人聊天,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养老顾问,担任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讲师,赋能智慧养老。未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养老”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阔。(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