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家政服务13825404095公公搬来和我们一起住,我心里是打心眼里欢迎的。老人在家,能帮着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减轻了我们不少负担。当时,我以为日子会因此变得更舒心,可时间一长,有一件事让我实在受不了。
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婆婆去世后,公公一个人留在老家,我和丈夫担心他一个人孤单,商量了很久,决定把他接到我们城里一起住。公公来了之后,确实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家务。每天早早起床,做好早饭;送孩子上学,给我们省了很多心;中午去市场买菜,晚上还张罗着做好一桌饭菜。邻居们都夸我有个好公公,说他能干、勤快,帮了我们不少忙。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可渐渐地,我发现有些事情并不那么让人舒心。
公公是个特别爱“省钱”的人,但他的省钱方式,让我越来越觉得不合适。买菜的时候,他喜欢去最便宜的摊位,不看菜的新鲜程度,也不管挑得怎么样,只要便宜,他就会买回来。我刚开始没注意,觉得老人家过日子勤俭是好事,可有一天,我回家看到他买回来一堆“特价菜”,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看到桌上堆着一大堆蔬菜,可一看就不是很新鲜的样子,叶子都快黄了。公公笑呵呵地跟我说:“今天赶上市场打折,这些菜便宜得很,十块钱买了好几斤呢!”我当时看着菜,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拿起一根豆角,一碰就蔫了,土豆也干瘪得不行。我试着跟他解释:“爸,菜虽然便宜,但质量不好吃了也不健康,咱们尽量买些新鲜的吧。”公公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这菜还能吃,没坏,不要浪费钱。”那一刻,我心里很无奈,可又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老人家省钱也是为了我们家。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公买菜总是看价格不看品质,渐渐地,我发现家里冰箱里常常堆着一些发黄的白菜,快要坏掉的西红柿,甚至还有一些快过期的鸡蛋和肉。每次我提出来,公公都不以为意:“没事,这些都能吃,再煮煮炒炒就好了。”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他居然在用一瓶过期了半年的酱油炒菜!我立刻急了:“爸,这酱油早就不能吃了,过期这么久了,吃了对身体不好!”公公却笑着回我:“这有什么关系,过期了还能吃,别浪费,调料嘛,能吃就行。”
听他这么说,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孩子还小,我平时特别注意饮食健康,家里买菜做饭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孩子吃坏了。可公公这样的“节俭”做法让我心里越来越不舒服。虽然他的本意是为了我们好,但用过期的食材做饭,总让我觉得不安心。
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公公对孩子的“节俭”观念。家里用水,公公总是能省就省,生怕水费用得太多。有一次,我发现他居然用凉水给孩子洗澡。那天晚上正是冬天,外面冷得很,我看见孩子冷得哆哆嗦嗦,一下子心就揪了起来:“爸,这么冷的天不能用冷水给孩子洗澡,会感冒的!”公公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小时候都是这么洗的,孩子得锻炼锻炼身体,洗冷水澡能耐寒。”我听了当场就急了:“那是以前,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受这个罪!”
公公不以为然,但拗不过我,只能不再用冷水给孩子洗澡了。可我能感觉到,他心里一直觉得我太娇惯孩子,不懂得怎么过日子。其实我知道,公公是好意,觉得能省一点是一点,可他那种“能省就省”的做法,有时候实在让我没法接受。
有一次我和丈夫聊天,忍不住提到这些事情:“你爸买菜总是买些便宜的,不新鲜;调料过期了还在用;对孩子也有点太节省了。”丈夫听了,没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我爸过日子一直是这样,勤俭节约了一辈子,肯定改不过来。再说了,他这么大年纪来帮咱们,做饭、带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你就多包容一下吧。”
我知道丈夫的难处,公公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家务,带孩子也很尽心,这一点我非常感激。但他那种“节俭”的方式,总让我心里堵得慌。每次看到他买菜回来,我都得忍着把那些不好的挑出来,丢掉一部分;每次看到他用那些快要坏掉的食材,我都想尽量换掉,但又怕他觉得我浪费,不好相处。
时间长了,我试着跟公公沟通:“爸,其实咱们过日子可以省钱,但也要注意质量,毕竟吃得好,身体才能好。菜虽然贵一点,但新鲜健康,大家吃得也开心。”公公倒是没多说什么,可第二天又去买了一堆便宜菜回来。我想了想,干脆自己下班后绕道去菜市场,买点新鲜的蔬菜和肉,回家告诉公公:“爸,今天公司发福利,这菜不要钱,你就做这些吧。”他也不多说,接过菜就开始忙活了。
可是我不可能天天去买菜,每天工作已经够累了,再去跑市场也不现实。渐渐地,我只能默默接受了公公的习惯,每次他买菜回来,我就偷偷挑挑,实在不能吃的就扔掉。做饭的时候,我也尽量在旁边看看,别让他再用那些过期的调料。
日子就这么过着,我也慢慢学会了忍耐。公公是个好人,为这个家操劳了这么多年,我不是不懂得感恩。但有时候,我也会想,这种“省钱”到底省出了什么呢?孩子的健康不能省,生活的品质不能省。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条件好了,过日子也想过得讲究些,可他那一辈人,习惯了从前的艰苦,总觉得能省一点是一点,花钱太多就心疼。
我也知道,老人家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我不想因为这些事跟公公闹不愉快,只能默默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包容他。虽然这心里的疙瘩一直存在,但我努力告诉自己,家和万事兴,老人帮我们带孩子,已经是很大的付出了。我希望的是,他能慢慢理解我,我也能在他的“省钱”观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到现在,公公还是那样买菜、做饭,但我也尽量不去纠结这些小事。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有欢笑也有争吵,日子虽然不总是如意,但有老人在身边,也多了一份家的温暖。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家里感到温馨,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生活本就是互相磨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