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一次“卖菜”的经历,惠阳月嫂13825404095成都市实验小学“生活即教育”的真实体验
2017-12-22 16:46
“
陶行知先生讲:生活即教育。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哪怕每天的柴米油盐,买菜做饭。没有体验的生活永远只能记在纸上,是一则空洞的概念;但当学生真正走入生活尝试体验时,生活才真的变得立体丰满与现实起来。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在学校之外,在生活点滴。
”
成都市实验小学“生活即教育”的真实体验
01生活教育需要接地气
4月18日,气温逼近30度,夏天好像真的要来了。三四班蜗牛农场的蔬菜丰收了。
谷雨时节卖菜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亲近土地的孩子们迎来了土地的馈赠。谷雨节气,我们想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他们的劳动成果去换取价值。 “卖菜”成了第二个体验生活的关键词。
早上9点,一车大白菜准时到位,90分钟的义卖活动就这样在大红菜市场门口开始了,来自一、二、三年级的10多个孩子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街道的工作人员还连夜为我们赶制了横幅,更安排了工作人员为我们现场维护秩序。而现场并不如孩子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与美好——我吆喝你买菜,一切井然有序,顺理成章。现实的真实的遭遇教会了孩子们很多。
02生活教育有着最真实的教育
遭遇假币
生活中并不是充满阳光
清点卖菜收入的时候,一个男孩一脸沮丧地走过来,摊开的小手里,是一枚极像硬币的游戏币。生活给了这些第一次体验交易的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只有美好的颜色,当我们温暖相向时,收获的并不只有温暖的回应。此时,孩子需要我们。
正如陶行知先生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此时的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一个正向的解读,让孩子们在面对生活时能正确决择——拉着围过来的几个孩子,和他们交流:这样的事情,告诉我们几个收获,一是提醒我们在与人进行交易时,要注意及时清点手里的东西,就可以回避这样的情况出现;二是我们可以善意地推测,可以来买菜的阿姨也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假币;三是我们可以庆幸这枚假币流动了我们这里,就是它的终点了,我们发现了它,回收了它,就能防止它再一次出现在市场里。
遭遇驱赶
生活中遵守规则更为重要
有机灵的孩子想到了拎着菜进到市场里去卖,我们并没有制止,但还是站在市场门口悄悄观察着。不出2分钟,他们就被市场里的摊主们驱逐出来了。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群体,他们有他们的规则,孩子们拎着价格更低的货物进入,就是一种扰乱市场规则的行为,肯定会受到驱赶。
当孩子们走进生活,进入社会群体之中,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对已有的公共规则的遵守。相信被驱逐的孩子也学会了这一准则。如果没有这么一次真实的体验过程,孩子们是不会意识到公共规则的重要性及违反规则所带来的重要后果的。吃一堑长一智,在孩子们相互的提醒中,在老师们不时对孩子们的培训中,他们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遭遇老校友
生活时不时还会带给我们惊喜
一位奶奶被孩子们吸引过来,慷慨地买下了孩子们的菜。聊天之下才知道,她1957年就读于实验小学,原来还是孩子们的老校友。这下一群孩子立刻把她围住,亲热极了。孩子们的“生意场”上遇到这样温暖的“老”同学,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只要走进社会,我们就会遇到各式的人,学会与人相处,本就是生活会教给我们的能力。
下午,我的手机上收到奶奶发来的微信:“非常高兴和相差60岁的小校友在一起。小朋友们非常活泼快乐阳光,这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也体现了实小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优良传统。”
03生活教育需要在生活中提炼养成
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发现能成功卖菜的方法了,礼貌地询问是成功交易的开始。面对每一个付出爱心购买蔬菜的客人,他们学会了大声说谢谢。在面对顾客讨价时,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婉转地拒绝,并考虑到同样在销售的同伴的感受,回避恶性的价格竞争。学校里老师的叮嘱只是记在心里的一句话,而进入生活,孩子们才将这些叮嘱转化成了自主的意识
面对拒绝,孩子们学会了调整自己。一个小姑娘说:其实客人只要跟我说一声“不用,谢谢”,我就一样会觉得高兴。我问:那么以后我们面对别人的询问时呢?她说:我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好地跟他讲,不会再扭头不理人了。
也有孩子说:做生意其实不难,只要你老老实实地卖好东西,不去骗别人,也不光想着赚钱,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你做生意。看看,他们已经发现了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老师们的参与。回到学校,在校园群里围观了我们卖菜过程的老师们就私下来找到我,要求接力这样的活动,带着更多的孩子融入这样的活动之中。生活一定会教会孩子们很多的东西。
04 结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学生学习的背景应该是生活化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正向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内涵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真正回归于人。
摘自 |《师陶学刊》2017年11月总第6期
作者 | 李蓓 白雪 方慧敏(成都市实验小学校)
编辑 | 邱子培
投稿邮箱:shitaoxuekan@163.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