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优秀的孩子,惠州保洁13825404095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父母如何陪伴,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前几天,在心理咨询室里,一个15岁的孩子满脸愁容,面对治疗师,他说道:“我不想放暑假……我爸爸就像监工,我不能睡懒觉,不能吃冰淇淋,不能玩游戏……只有作业可以无底限地做……”
what?港湾哪里去了?暑假什么时候成了亲子关系的试金石?亲子之间到底如何高质量陪伴呢?
高质量陪伴,我们一起聊一聊。
认知观点
01
高质量陪伴≠长时间陪伴
身处职场中坚地位的70、80、90后父母们,大多家里有孩子还处于受教育阶段。而对父母个人而言,正处于事业的奋斗期,有能力、有资源,最稀缺的是时间。放弃工作陪伴孩子不现实,放弃孩子奔事业却又很可能错过孩子成长期。
没关系,今天的职场父母,不能用20年、30年前的亲子陪伴时间作为参照,也不能用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城市父母的陪伴时间作参照,甚至同一个地区,因职业、岗位等因素影响,陪伴的绝对时间也不尽相同。尊重客观条件的差异,我们要相信,任何情况下,如果父母有意愿好好陪伴孩子,方法得当,一定能实现。
02
陪伴≠监督
暑假期间,学龄孩子绕不开学习的问题。近年,国家教育部已经提出了双减政策,相应有组织的补课已经取缔。有些父母开始坐不住,在家当起了“教育者”的角色。然而,学习毕竟是一件需要劳神费脑的事情,哪怕“学霸”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很难做到不累、不烦。
父母,可以当教育者,但千万不要只当教育者。父母的日常陪伴关爱,比起对孩子学习的指导监督,前者更加重要。
03
陪伴的好坏判断标准=我们还想继续相处下去
“放下学习,我们聊点别的话题。”大多数时候,真诚地聊聊,亲子关系反而更加轻松愉快。孩子的学业和成年人的工作一样,让人紧张,而游戏,总是让人放松而愉悦的。在双减的暑假,允许孩子玩耍、交友、游戏,父母多点支持,少点焦虑,这点很重要。
假期,和校园生活相比,生活节奏会有变化,不要用单一的标准,让孩子暑假去重复在校学习期间的节奏,更不要过多增加学习任务。允许孩子在自己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有一个宽严相济的学生生涯,孩子一定会喜欢。
陪伴小贴士
01
同出一次门
一个学期学习,孩子的知识储备增长了。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孩子足够大,放手让孩子去跑一跑,参与旅行的全过程。暑期,带孩子做旅行计划,准备旅行物品,邀约亲友,叩一叩广袤世界的大门,让孩子找到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手脚。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在书本学习之外,他还有很多擅长做的事情。
02
同做一运动
强健的体魄,是幸福人生的前提。选择一项共同喜爱的运动,挑战身体的极限,探底意志力的极限,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适当与孩子竞争,去发现孩子在运动某方面的长处,比如有的孩子擅长跳跃,有的协调能力好,有的力量强,有的柔软度高,让成就感去激发积极迎接挑战的驱动力。
03
同做一餐饭
吃饭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试一试,和孩子一起去购买食材,洗洗刷刷,制作美食。满足好口舌之欲的同时,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和家电使用小常识。也许,这些美食没有点餐来得方便,但是,融入自己汗水的美食,会有独特的风味。
04
同读一本书
您和孩子读过的书很多,然而,共读一本书,有没有尝试过呢?今天的孩子不缺乏知识获得的渠道,珍贵的是人生的阅历和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放下家长身份,读读孩子感兴趣的书籍,走进孩子的思维里,读读书,谈谈体会。
05
同发一天呆
网络热词“葛优躺”,也值得尝试。如果,你可以放下手机,放下和远方朋友的联络和工作的杂事,放空大脑,是不是一种冥想的高境界呢?和孩子一起发个小呆,看云卷云舒,和自己深度对话,体会和自己在一起的感受,让心理状态更加平衡。
每对父母子女都是不可复制的缘分,陪伴这件小事,每个家庭会有各自的特色。利用这个暑假,汇聚一个个幸福的小瞬间,为亲子关系持续储蓄,将成为亲子间难忘的回忆,支撑孩子稳稳地往前走。
原标题:《家庭教育丨暑假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