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惠阳保姆13825404095作者: 聪慧的存钱小冲浪者,(https://xueqiu.com/8456428723/258299385)
开篇
因自带公益属性,社区居家养老一直存在市场大而盈利难的痛点;
且居家养老作为综合型服务市场,需要为银发人群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但当前,行业面临资源分散、未能形成聚合效应等市场化堵点。
对此,我国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物业、家政、医疗、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丰富养老业态。
3月22日,由AgeClub主办的“2023营销创新&供需对接专场(上海站)”顺利举行。
会议期间,银城康养居家事业部总监芦启新,分享了题为《物业+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市场的深耕与外延》的演讲,结合企业在“物业+养老”的探索路径,从产业痛点、模式创新和外延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银城康养在居家养老市场化方面的实践经验。
芦启新 银城康养居家事业部总监
银城康养,谋划于2010年,成立于2015年,实现在养老行业投资与运营双轮驱动;现阶段已运营5城,22个项目,总锁定床位6500张,在运营床位入住率超过85%,居家服务超过30000人。
芦启新,银城康养居家事业部总监,银城康养居家事业部物业+养老项目负责人,具备多年居家养老站点和居家为老服务项目管理经验,曾参与参与市级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规范编写,居家项目的评估,企业员工培训及项目实操指导等。
以下是她的演讲内容:
我今天主讲的内容是《物业+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市场的深耕与外延》。其实在做“物业+养老”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物业+养老”和“居家养老”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区别不大,其实“物业+养老”就是居家养老的一个细分。我们经过了2021年-2022年两年的探索,逐步摸索出一些模式。
我的分享内容分成3个部分:
第一部分:解痛提优。主要分享我们做“物业+养老”的初心,是希望解决居家养老的一些痛点和堵点,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在此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深耕探索。主要分享我们具体是如何做“物业+家养”的;
第三部分:外延探索。主要分享接下来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寻找“物业+养老”的最优路径。
PART 01
“物业+养老”增强有效供给,
打开市场化空间
这是2020年12月,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专项文件。我们公司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讨论,该如何切入物业+养老。
说实话,我们银城康养做居家养老的时间很短,做过一些尝试,但不是特别成功,通过物业+养老这两年的探索,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业态走上了正轨。
2020年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找当地鼓楼区的民政局,提出有这样一个“物业+养老”的相关政策,并表达了我们企业想做这一块的试点。沟通过后,鼓楼区民政局表示可以尝试;到2021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养老工作要点中,就把我们的物业+养老试点项目提了出来。
还有一则文件是2021年年末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的服务模式。
大家都知道,做居家养老服务利润很薄,很难操作。这两个文件的发布,都是希望依托物业企业现有资源,比如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等,增加有效供给,以此打开居家养老市场化空间。
作为2021年第一批物业+养老试点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掘传统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些痛点:
首先,在高龄老人探访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很多服务人员进不了小区。加上疫情的原因,因为老人的不信任,进了小区以后(服务人员)也很难敲开门;
其次,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找不到相应的服务组织。即便南京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布比较密集,保证一个社区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对长者来说,还是不太方便,有的时候可能要走1.5公里以上的路程;
第三,因为居家养老面对的服务人群,很多都是高龄需要被照料的老人,他们的自费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较低,这也是居家养老企业难以进行市场化的痛点之一。
对此,物业具备哪些优势?
第一,物业方容易获得老人信任,“易进门”;
第二,具备可利用的闲置空间;
第三,拥有完备的服务团队。
但在实操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物业企业可以闲置的空间很少;服务团队很多是以外包的形式,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容易。因此,我们最后选择与大型养老企业及高端小区合作,它们是具备上述这些因素的。
2021年,我们找到了物业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小区进行试点。
PART 02
面向全龄老人,刚需切入,
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我们是怎么样去做到物业+养老的?
主体是前提,协同是核心,政策是方向,“三度”是关键。
1. 解决“谁来做、做什么”?
在2022年的探索过程当中,我们把“谁来做”进行分解,最终整合成一个团队。
物业经理担任整个服务站点的负责人,管理着生活顾问——“长者管家”,保安——“长者卫士”,客服前台——“长者使者”;
养老专业人员担任“养老助理”,为站点负责人提供为老服务政策咨询、居家上门等服务对接及专项服务。
当我们把这4个团队整合在一起,就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当时我们推出8大类22项服务,每个服务项目下面都明确表述了是由物业工作人员来做,还是养老工作人员来做。
其次,还要解决“做什么”。
为了避免岗位分配不均,我们把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利益分配进行结合:
对于一线员工,我们将每一项服务项目都制定好相应的价格,确保其利润分配的公正;
对于合作企业的利润分配,我们实行股份合作制。实操过程其实比较难,大家对利润分配持不同观点。因此,前期分配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很重要,当时我们在在鼓楼区试点,由街道将养老企业和物业企业撮合到一块,并做一个双向背书,促成了合作。
2. 实现三大协同
我们知道,做居家养老肯定要有阵地的,首先,我们要实现阵地协同。即将物业企业拥有的可利用闲置空间,打造成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作为养老场地的补充,达到阵地协同;
其次,是实现人员协同。我们南京市有一个12349紧急呼叫平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现24小时应答。通过物业+养老人员协同,我们把24小时值守的保安安排兼任长者应急救援人,实现24小时应答;把物业生活顾问安排兼任长者银发顾问,在老人提供基础服务之外,还包括养老政策咨询服务。
我们还有小区中的灵活就业人员,安排兼任居家长者服务人员。因为,居家养老的一大痛点是护理员难找,我们在小区内会更容易发掘志愿者来承担长者服务;
第三块,是服务协同。
因为我们银城集团有一大板块是银城物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物业服务公司,还有南京银城惠美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美邻”生活服务平台,以及银城嘉筑适老化改造建筑公司,通过服务需求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服务协同。
3. 以政策为导向
目前,在全国有很多城市在做物业+养老试点,我认为还是要先看一下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要看有没有创新型项目政策。居家养老主要还是政策为导向的,没有政策的话很难执行下去。
且在政策执行方面,还是要多和当地政府做深入沟通,才能真正的享受到政策红利。
4. 客户黏度、服务深度、服务宽度是关键
物业+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大多是本社区的特殊老年群体,比如重度失能的老人、特别穷困的老人、高龄老人等。因为服务老人的人群有限,这一块做市场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我们物业+养老的服务,则是面向小区内全龄老年人。我们可以通过客户粘度,服务深度和服务宽度来做市场化的探索,这是我们的“三度”经营理念。
首先,我们在进入小区后会进行全评估,把整个小区中每一户住几位老人,老人的身体情况、需求及享受的服务等做成一份电子档案,和我们区里面的监管平台衔接在一起,为精准服务提供基础;
此外,就是我们和物业的同事共同打造8大类22项服务的服务清单,从刚需切入,解决居家养老问题。
PART 03
多类探索,整合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我们还做了一些居家养老市场化的延伸探索。
1. 多类探索,寻找“物业+养老”最优路径
在试点小区体量上,2022年我们在进行鼓楼区全街道推广服务的过程当中,发现相较于体量大概在300-500户之间较小的小区而言,越是大的小区才是越好操作的。因为老年服务对象特别多,更容易进行多类型的业务探索。
我们还尝试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合作。如和国企的物业企业合作,和比较大的养老企业合作。我们发现,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找到共通点,才能长久的合作下去。
此外,我们进行了老旧小区的业务探索。因为鼓楼区是比较老旧的小区,它一共有1093个小区。在2019年到2022年,当地才实现了物业全覆盖,属于兜底性质,物业费用低,人员安排非常零散。
我们在老旧小区的探索中,对比有物业小区和无物业小区,明显的感觉到,有物业的小区比较容易做市场化。且在无物业的小区,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才可以把各项服务做好。
2. 五社联动,多方共赢
居家养老是综合型服务,需要广泛而有机的资源整合。
我们发展物业+养老和居家养老一样,通过社区、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区公益资源和社会工作者——五社联动,来打开局面。一方面能节约成本,也是为老年人能提供更高质的服务。
通过两年的试点,我们实现了多方满意,并进行持续推广。在2022年,我们在鼓楼区的试点被评为南京“一区一特色”创新改革项目,得到南京市市委书记的认可,他希望把全区1300个物业小区实现“物业+养老”全覆盖,这也是我们未来两年的发展计划。
目前,银城康养已形成一套物业+养老培训体系,下设50多个主题,每个主题下面有不同的服务内容。这也将持续作为我们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才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