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东
魏雪莱
王登奎
刘佳
老人们在爱心公益食堂享用免费午餐。
核心提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家政服务13825404095养老话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8月8日,本报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民政局携相关区民政局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养老服务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本期嘉宾
沈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一级主任科员 秦晓东
沈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二级主任科员 魏雪莱
和平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 王登奎
沈河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 刘佳
第一发布
什么是“嵌入式”养老?
“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指在街道层面建设的规模较大的具备长期托养、短期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及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场所。
(1)综合体内设置床位,可提供长期托养服务,具备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
(2)提供“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服务,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日间照料服务。
(3)派出专业的照护人员到老年人家中开展上门服务。
(4)依托服务设施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康复护理、辅具租赁、精神关爱、文体娱乐等服务。
对“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即可新建也可利用闲置设施改建,还可对现有养老机构进行赋能,打开养老机构的“围墙”,延伸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沈阳市结合完整社区建设,按照“一刻钟”养老服务半径,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推动实现“区县有机构、街道有综合体、社区有站、小区有点”的四级服务设施架构,每个街道建有2-3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有条件的社区配置2-3个养老服务站,每个小区利用公共空间设置养老服务点,依托物业、业主委员会、网格员等力量开展为老服务。
重点关注
不同老年人的
养老服务需求不同
老年人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经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需求调研分析:
健康独立的老年人(通常为60-70岁):生活自理能力强,养老服务需求集中在社交、娱乐和教育活动,愿意参与社区活动以维系社会关系,喜欢旅游、健身、烹饪、艺术,需要健康咨询和预防性医疗服务。
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通常为70-80岁):通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养老服务需求以医疗、健康管理和上门服务为主,包括定期体检、药物管理和健康咨询,以及家政、助餐服务。
身体功能衰退的老年人(通常为80岁以上):通常身体机能和记忆力衰退,部分老年人存在行动不便、视力或听力下降等问题,养老服务需求侧重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治疗等。同时,这部分老年人如果进入重度或中度失能,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或接受上门护理服务。
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如阿尔茨海默症):需要24小时的专门照护和监护,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认知训练等,一般会选择入住具备认知照护能力的养老机构。
沈阳养老服务主要模式
养老服务发展至今,初步形成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对应着“9073”的养老服务需求格局(90%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养老、3%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服务,需要参考老年人身体、心理状况和家庭照护能力,不同的年龄、身体、家庭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居家养老: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养老方式,在舒适度、生活习惯、隐私保护方面有优势,而且符合老人不愿离家的心理。一般低龄、健康活力的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其中自理能力减弱的老年人,会购买专业机构的上门服务或者家政、物业服务来辅助日常居家生活,“养老不离家”的老年人占比在90%以上。
随着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2个独生子女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1个孩子的家庭压力,以往“家庭养老”的模式受到很大考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数量攀升,迫切需要社会分担养老压力。
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里,在老人熟悉的环境中,适应程度高,子女看望方便,也可以随时接老人回家,本质还是以家庭为核心,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引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像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幸福长者食堂”、老年大学、社区护理站等,都属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
一般来讲,老人有一定行动能力,需要辅助养老的,大多选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离家近的、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养老。大约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即传统意义的入住养老院养老,养老机构分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前者职能定位是“托底”,主要解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后者解决社会其他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机构养老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安全性较有保障,养老机构配有专门的看护人员,提供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有些还针对特殊需要的老人开设特别护理服务,如认知症照护服务。
机构养老解决的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刚性养老需求,这部分老年人因身体原因需要24小时的专门照护和监护,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认知训练等,会选择入住具备失能照护、认知症照护能力的养老机构。若是需要医疗支持比重大的,还会转向医养结合的机构,接受更为专业的医疗照护服务。
和平区:“嵌入式”养老为居家老人提供更灵活、更便利的服务
和平区“嵌入式”养老主要依托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的便利服务。和平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家,其中“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4家。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主要以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对居家老人实现精准、灵活、便利的服务,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这些中心的服务功能主要有:
“喘息服务”:针对居家老人在家人出差或者其他原因暂时无法照料老人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负起长期照顾、日间照料和居家入户照料的功能,为老人家庭成员减轻负担,带来便利。长期照护为生活半自理和失能的老人提供24小时个性化专业化护理服务;日间照料为日间无人陪伴的老人提供贴心护理服务;入户照料针对居家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便捷式服务。
健康监测:养老中心通过嵌入式设备、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安全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通过嵌入式传感器和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等,同时还可以监测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运动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云平台传输和存储,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随时查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监测:养老中心通过嵌入式摄像头和传感器用于监测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行为,如检测是否有陌生人进入、是否发生跌倒等。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及时通知家属或相关机构,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沈河区:依托“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质效
沈河区紧紧围绕“高品质养老,高质量生活”标杆,积极探索实践“嵌入式养老”,并将其作为社区养老首选模式,建设了一批“枢纽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满足沈河长者“就地、就近、就亲、就熟、就便”的原居安养服务需求。
沈河区现有44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长照床位5家,均具备长期照护、日间照料、老年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依托这些“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向周边居民无偿或低偿提供“长托、日托、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助娱、助学”等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专业照护团队的定制服务,妥善解决了“高龄、独居、失能、残疾”等特殊老年群体在“起居照料、三餐制作、家庭清洁、生活帮办、日常出行、求医陪诊、精神慰藉、文娱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社区“嵌入式”养老充分尊重了老年人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居家养老观念,借助“居家—社区—机构”有机融合的综合型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为大量家庭解决了养老难问题,形成了“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手边有响应”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切实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形有效。
数据“说话”
310个“幸福长者食堂”
让老年人乐享“舌尖上的幸福”
为解决老年人从“菜篮”到“舌尖”的操心事和烦心事,今年以来,沈阳市民政局开展“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大力发展老年人助餐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安全卫生、价格合理的助餐服务。目前,沈阳已建成“幸福长者食堂”310个。
连线实录
问:父亲80多岁有点糊涂,我是独生女,我和我爱人白天要工作,让老人自己在家不放心,还不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有适合我父亲的养老服务方式吗?
答:您介绍的这种情况,老人更适合社区和居家养老。您可以选择离家不远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白天将老人送到中心,受中心的照护、参与各类活动,在中心休息、就餐、接受康复理疗等服务,您下班后,可以到中心把老人接回家。若老人不愿意离家,也可委托中心派出照护人员到您家里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助浴、助洁、助急等服务。具体可咨询老人居住地所在社区,也可咨询属地街道或者区民政部门。
问:我是和平区的居民,单位让我到外地出差,需要一周时间,家里有90多岁的老母亲没人照看,有没有养老机构可以暂时照护一下老人?
答:这就是所说的“喘息服务”,和平区依托“嵌入式”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的便利服务。针对居家老人在家人出差或者其他原因暂时无法照料老人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收老人短期居住,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问: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在老年人助餐食堂就餐,有优待政策吗?
答: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幸福长者食堂”就餐,均能享受运营方给予的针对老年人的不同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特困分散供养、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可享受困难老年人就餐补贴,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天补助2餐,每餐补助2元。助餐点运营主体在与符合就餐补助政策的老年人就餐结算时,直接给予扣减。同时,沈阳市民政部门发挥慈善力量重要作用,通过设立“慈善助餐项目”等募集慈善资金,鼓励和引导爱心企业和人士通过捐赠等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给予资助,为助餐点长效持续运营提供助力的同时,实现困难老年人免费或更低价格就餐。
问:我奶奶下个月满90岁,请问如何申领高龄补贴?
答:户籍在沈阳且年满90周岁的老年人,可到社区申领高龄补贴。老人年龄大不方便外出,可由家属携带老年人本人身份证、银行卡、户口本及代办人身份证,到任意社区进行高龄补贴申领。受理后,待老人满90周岁当月,即可享受每月200元的高龄补贴。百岁老人每月可领取800元的高龄补贴。
问:老人93周岁了,之前不知晓高龄补贴政策,能补发吗?
答:可以。到老年人户籍所在地社区申请高龄补贴的补发,符合补发条件的,从老年人满90周岁当月起补发。
问:我想承接运营“幸福长者食堂”,请问政府对于企业有什么政策?
答:为助力“幸福长者食堂”实现可持续运营,政府给予符合条件的助餐点“政策服务包”:
一是强化房产保障。把适合用于助餐点建设的政府自有、国有、集体房产无偿提供给运营主体运营。二是提供税费优惠政策。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提供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其承受房屋、土地用于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免征契税等政策。三是提供水电气暖优惠政策。助餐点用水价格按照基础水价1.1倍执行,供电价格参照社会福利场所生活用电标准价格执行,用气价格按照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平均价格执行,供热价格参照福利院、敬老院标准,按照居民供热价格执行。四是给予运营补贴。对助餐点年度实际运营满240天,并且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服务人次占比达到30%及以上的,依据助餐人次给予每个符合补助政策的助餐点每年3—5万元不等的运营补贴。五是强化供应保障。帮助助餐企业与国有企业、优质保供企业合作,为助餐点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食原料、半成品直供服务,降低助餐点运营成本。
问:企业想在沈河区办一个带床位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怎么办?
答:按照相关要求,内设长照床位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参照养老机构进行管理备案,执行每30平方米建筑面积核定一张床位的标准。以自有或租赁房产为例,应具备房屋产权证明或不少于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并符合消防、食品卫生等相关要求,需提供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正副本或工商营业执照。建议您在选址前同属地街道进行沟通洽谈,达成合作共识,充分开展实地考察,广泛了解周边居民服务需求。在筹建过程中有问题可随时向沈河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咨询。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文
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