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人为本 合肥智慧养老快速发展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7 09:45

本报记者 闫 洁 通讯员 胡 越

“王奶奶,家政服务13825404095昨天是不是睡得晚啊?下次不能熬夜,要早点休息。”这一天一早,安徽省合肥市万颐庐园长者照料中心的护工查看王奶奶的智慧床垫数据,显示其睡眠时间较晚、深度睡眠时间较少,于是提醒老人注意休息。在这里,智慧床垫、3D行为分析仪、人脸识别访客机……随处可见的智能服务,让养老真正智慧起来,让老人的生活更安全更安心。

近年来,合肥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智慧养老示范试点创建工作为抓手,整合各部门数据,建设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和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医养融合等领域广泛应用,提供体检、医疗、护理、康复、救援、临终关怀、生活陪伴、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等“互联网+”养老服务,不断拓展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落地。

新时代新需求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合肥是安徽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空巢多、高龄化”等特征。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养老不仅要提供服务,更要围绕老龄化的进程提供多场景、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此,合肥市民政局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在养老行业的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2017年,合肥市民政局在安徽省民政厅的指导下,会同科大讯飞公司在瑶海区静安养亲苑开展全省首家智慧养老机构建设试点,探索打造“1+3+5+N”(即以1个“颐养超脑”为中心,建设评估、服务、设备3大智能管理系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营养膳食、文化娱乐、心理咨询5大服务体系,最终延伸至居家、社区养老、政府监管等N个拓展服务)智慧养老院架构体系。入住前,根据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护士、社工的综合动态评估,为老人建立个人健康信息电子档案,并生成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每天,健康监测一体机提供血压、血糖、心电等20多项动态健康数据。通过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系统实时监测老人的睡眠情况。糖尿病动态管理系统还能通过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每天进行病情动态评估。一旦出现异常,每位医护人员手机上安装的护理APP就会收到系统报警,从而能够及时干预。科学、规范、智能的养护,确保老人住得安心舒服。

静安养亲苑智慧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就此拉开了合肥市智慧养老建设发展的帷幕,他们不断探索满足养老个性化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管理科学化的智慧化途径。

政企合力

智慧养老服务得到飞速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政企联手,加速推进智慧养老发展进程。目前,合肥市智慧养老发展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制度建设。2018年,合肥市出台《关于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落实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作为国家级改革试点的任务。同年,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合肥市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办法》,对智慧养老机构的建设、管理和服务进行统一规范。

有了政策保障,还需技术支持。为此,合肥市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与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吸引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泛米科技、三联机器人、八千里科技、安徽晶奇、盛东科技等30家从事智慧养老服务穿戴设备、辅具、人工智能产品、智慧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研发、生产、销售的智慧养老服务企业聚集合肥,与家政、餐饮、旅游、文体、康养等行业互通互联、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智慧养老产业融合集聚发展的态势。如乐庭研发的小乐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家政、情感陪护等一体化服务;华米科技智能手环和腕表,为老年人提供人体基本体征数据和运动健身指导;三联机器人公司和哈工大研究院开发智能机器人轮椅、护理床和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为居家和机构失能老年人提供出行和智能护理服务等。2019年,合肥市被确定为国家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区,在三个实验地区首批投入的实验产品中,合肥企业生产的产品比例达到了75%。

所有服务的最终落脚点都是老人满意。为此,合肥市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等领域落地。2020年全市完成了500户的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工程,为每个家庭配备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陪护机器人等穿戴和智能终端设备。包河区万年埠街道建设了全省首家集展示、体验、销售、租赁为一体的智慧养老产品租售中心,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2020年合肥市成功入选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名单,目前拥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6家、示范街道9个,入围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服务推广目录各5个。2021年合肥市民政局申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成功入选养老领域名单,专家评分位列第三,目前已完成公示。

理论结合实践

智慧养老典型案例不断创新

今年4月,在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地区典型案例名单中,合肥市6家养老机构榜上有名,占全国养老领域入选总数一半。其中,包河区方兴社区互联+物联智慧养老中心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有机结合,采取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的方式,为辖区老人和广大居民提供助购、助行等养老服务;蜀山区南七街道“烛光妈妈”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项目依托“烛光妈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活力老人、失能失智老人、高龄老人及其健康安全状况,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切实保障;包河区同安街道朱岗社区智能养老中心依托静安智慧养老平台“1+3+5+N”的智慧服务架构,使养老服务更加快捷、高效、智能;庐阳区庐园长者服务中心构建智慧养老管理平台+AI颐养超脑,打造六大智慧服务体系的“116”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解决内部管理实际问题,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九久夕阳红智慧健康养老项目打造“1+6+5+N”智慧健康养老综合服务架构,多方面开展机构运营智慧化等六大工程;包河区包公街道雨花桥社区智慧养老应用项目全力打造集“医、养、护”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依托街道社区托养中心,通过智慧养老居家信息管理平台,安装智慧养老产品,将智慧化养老延伸至家庭终端。

7月,合肥首家智慧养老中心项目所有单体均已实现结构封顶,计划2023年1月投入使用。作为合肥市重大公益性项目之一,融合养老大数据和医养结合模式,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为他们提供优质晚年生活的场所、设施和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这也是合肥市促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养老公共服务水平的一次有益探索。

为了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合肥市将进一步结合城市大脑建设提升市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形成覆盖全市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将更多的科技应用到养老服务中,推动合肥市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