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要建养老院了。”临近龙年春节,惠州保洁13825404095住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一家养老机构的潘奶奶盼来了新年第一个好消息。三年前,因自家小区附近没有养老院,老人不得以独自离开萧山的家,远赴余杭郊区养老。而今,家门口养老的心愿终于快要实现。
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变为“机构跟着老人走”,这是近年来浙江力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题中之义。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和23个5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并发布,以规划为指引,全省各地通过分析地方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密度及分布特征,保障养老机构进入主城区、进入老年人集中居住区。
“老年群体的幸福是国民幸福指数的晴雨表。”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仁表表示,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奋力擘画“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这一张发展蓝图,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机制和硬件设施、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书写老龄工作的“浙江经验”,全面探索“中国式养老”的浙江路径。
“浙里康养”好不好,先看三餐香不香。从2003年9月26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建成全省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到如今全省共有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近万家、服务覆盖70%以上的村(社区)。除了广布点,20年来,浙江始终积极构建助餐配送餐长效机制,拓展出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助餐、养老机构就近送餐、偏远山区和海岛村庄开展邻里助餐等多元模式。
从养老床到医养融合床,医疗资源延伸到老人“床边”。18年前,绿康医养集团从杭州一栋小楼的50张医疗床位开始,到如今在全国15个城市遍布1.4万多张床位。2021年10月以来,永康市开展“一张床”的数字革命,居家康养、医养护理、机构养老和安宁疗护的四床转换功能通过“一张床”有效相融,上线以来万余人次受益。继2016年浙江试点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新增参保人数2000万人以上”,即将覆盖大多数浙江人。
一群人一起走,养老之路方能越走越宽。我省持续推动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优化,不断加码政策扶持:出台《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鼓励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优化“政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养老护理培训途径,以人才引领发展新格局。为让品质养老服务“跨山越海”,浙江还先后创新探索“海岛支老”模式,开展“山区助老”行动,以养老协作方式推动解决海岛山区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用一堂课,焕发“康乐有为”新活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浙江始终走在前列。2015年,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成为全国首家经省委批准在省级电大挂牌的老年大学,掀开“老有所学”新篇章。随后,浙江加快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老年大学、教学点不断扩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涌现。为应对线下“一座难求”的困局,浙江还将“一堂课”搬上手机、电脑,借助互联网,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慧生活。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还提到要推进‘老有康养’。接下去,我省民政系统将继续升级医、食、住、行四方面服务,‘四心联动’系统推进养老工作,把优享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