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消息(总台记者谭?? 刘颖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10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的日新月异。今天推出《“无陪护”病房,有陪也有护》。
护理员程鹤
早上七点半,护理员程鹤准时接班。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脊柱外科病区,程鹤和护理员小组里另外五名同事一起照护着十多位患者,这些患者大都因为腰椎和颈椎问题入院治疗。
对于术后的腰椎病患者来说,下床是个大工程,程鹤一天的工作通常从协助患者完成“起床三部曲”开始。
程鹤:第一步就是患者在床上躺着的时候,给他配套护具,要护住他的腰。第二步我们把床头摇高45度,患者一只腿搭在床下,我一个手扶着他的肩,一个手扶着他的胯,患者基本是不需要用力的,借着我的力就可以坐起来。在床边再休息一会儿,如果他没有任何不适,然后再第三步,扶着他慢慢站起来,如果没有不适,我们就可以出去溜达了。
65岁的王女士已做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一周,恢复得不错。手术前,一儿一女提出要轮流请假前来照护,王女士担心会影响他们工作便没有同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选择了医院提供的“无陪护”服务。
护理员在照护患者
“无陪护”不是无人陪护,而是由更专业的护理员承担照护工作,程鹤就是其中一员。由于身体虚弱,王阿姨术后出现了便秘情况。让她没想到的是,程鹤主动帮她进行了人工排便。王女士感慨,儿女可能都做不到的事,他们做到了:“一开始我便秘,很担心,五六天。他们给我揉肚子,给我往外抠,他们都用手来给我抠的。我很暖心,照顾得太好了,感动得我都流泪了。”
帮助患者洗漱,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带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一上午,程鹤胸前佩戴的呼叫机响了几十次。其间,她为三名患者提供了多项照护服务。在她看来,家属不在身边,她更要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撑。
程鹤:我们既是护理员,也充当着患者家属,因为我们需要给他提供一个情绪价值,目前我们服务的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对于他们来说,我需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去关心和照顾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
护理员在照护患者
与传统的患者自聘护工不同,“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团队都是医院公开招标的第三方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由公司派驻经过培训的护理员提供服务。
进驻医院的第三方护理服务机构负责人张岩告诉记者,他们提供“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护理模式。其中,“一对多”模式下,平均一名护理员照护3到5位患者。
张岩:比如关节科是一个小的护理单元,现在是7名病人,由5个护理员来共同完成工作。有些大的护理单元我们配置就相对多一点,有的是8到10个,都是根据我们服务的病人量递增人员。平均一个人服务3到5名患者。我们这个小组制,一组人员白天工作,一组是夜班工作,值夜班就是12小时都不睡觉,能定时巡视病房,做到保质保量。
张岩表示,因为费用相对更低,这种“一对多”小组制陪护服务已经成为有陪护需求患者的首选,“现在‘一对一’的陪护,青岛市的价格都在300元以上,24小时;小组制相对价格比较低,190元24小时,这样很大程度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关节外科护士长周晓美
一个护理员服务多位患者,能服务好吗?这是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医院关节外科护士长周晓美看来,小组制的实质是团队合作,可以看作是多个护理员服务一位患者,“团队服务,团队中有男护理员,也有女护理员,这样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需求。一些翻身困难的患者,就可以多个人共同去完成这个事情,这也是小组制的一个优点。”
对于这些优点,陆先生这些天看在眼里。
陆先生:我也了解了一下他们这种服务模式,不忙的情况下,他们到病患眼前来看看,问一问你需要帮助什么的。有时候他们病患比较多一些,这也得理解,这么多的人,也不能光在你眼前了。一按铃就过来,确实很周到。
陆先生今年61岁,记者在神经内科病区见到陆先生时,他胸口绑着护具,行动起来格外谨慎。住院的并不是他,陆先生的父亲18天前因为脑溢血入院,目前正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几乎和父亲生病同一时间段,陆先生的母亲也患上了肺炎。前些天,他在照护母亲时不慎挫伤了肋骨软组织。
陆先生:在家里伺候我老母亲,在床头扶着她,她站起来以后一个东西掉下去了,我都使劲去够的情况下,这个位置(胸口)磕在护理床床头上面。
记者:所以说实际上您也是带病在照顾老父亲。
陆先生:没办法。
以往,陆先生一家经历了很多次“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困境。他说,父亲年事已高,住院时需要亲人守护在旁边,但自己也得量力而行。这次,依然是全家齐上阵,唯一不同的是,“一对多”陪护却让他们都轻松了不少。
陆先生:现在就是我是白天值班,晚上是我弟弟。人的身体都是有限度的,按我这个年龄段,医院安排的这种陪护我挺赞成的,自己不专业,他们在这里帮助病患的家属确实是很方便。
医院关节外科是今年新成立的科室,科室一成立,就引入“无陪护”服务模式。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均馨告诉我们,护理员的介入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并减轻家属负担,“我们的病人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高龄的一些老人,他的子女其实也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关节置换的病人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扶老人多起来给他拍背咳痰,要给他翻身,要给他做一些功能康复的锻炼,对于60来岁、70来岁的家属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本身身体承受不了。”
在医院教学病房,有护理员正在利用模拟人学习如何辅助护士进行轴线翻身,这是上岗前由录用科室进行的一次针对性培训。
关节外科护士长周晓美
医院关节外科护士长周晓美告诉我们,所有的护理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考核后才能上岗,在责任护士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我们共同去对患者进行查房,现场给护理员进行指导和交流,这样护理员对于专业性的知识也是越积累越丰富,然后对于患者的照顾也是越来越专业的。有的家属一开始不放心,也是在床边陪护,同时也请了护理员,然后他发现在这过程中,我们护理员确实是挺专业的,责任心挺强的,而且他还是受到我们护士的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去工作,然后就非常安心了。”
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副院长李建军说,现在医院有9个病区参与试点,为大量患者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减轻了家庭负担。
未来,要在全院乃至更多的医院去推广试点,仍然有几道关需要去跨越。
李建军:要有早期识别风险的机制,要注意高危患者、容易跌倒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这类患者的安全管理;要落实家属的探视制度,医生和护士共同与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和护理重点要互相信任;未来,如果医保和商业保险能够推出更多的举措或者险种,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会更加有利。
护理员在照护患者
记者观察
采访过程中,脊柱外科病区一名患者在前往手术室的路上突发紧急情况,护士站瞬间忙碌起来,医护人员迅速把患者推回病房组织抢救。这时,家属急忙要跟随进入病房,一位身穿浅绿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拦下了家属,关上了病房门。她坚定果断,不断和家属重复“把心定下来,把心定下来,没有事,放心交给我们”。在她的安慰下,家属逐渐冷静下来。患者转危为安后,我才得知她叫孙美丽,今年40岁,做护理员一年了。那抹浅绿色正是医院护理员队伍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