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上海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开展社区“养老顾问”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养老顾问”制度。社区“养老顾问”扎根基层社区,由社区或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兼任,依托“养老顾问点”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试点一年多来,上海市共设立254家街镇级养老顾问点,实现街镇全覆盖,“线下养老顾问”“智能养老顾问”“空中养老顾问”齐头并进,对接养老服务供需。6月6日,中部地区首个“养老顾问”服务站落地长沙,为养老服务事项咨询提供支持。
2018年4月20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关于开展社区“养老顾问”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民老工发〔2018〕7号),正式提出“社区养老顾问”制度。5月2日,上海市首批68家社区“养老顾问点”试点挂牌,标志着社区“养老顾问”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6月6日,中部地区首个“养老顾问”服务站落地长沙,为养老服务事项咨询提供支持。
一、社区“养老顾问”制度,对接养老服务供需社区“养老顾问”制度,由政府组织实施,扎根在基层社区,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中心内设立“养老顾问点”,以现有工作力量,包括社区内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中心或者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为支撑,免费向社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便民助老服务。服务内容既包括养老服务政策及社会福利政策咨询、养老服务资源及养老服务设施介绍等基本助老服务,也包括养老服务清单制定、家庭养老支持、社区巡回宣介、养老服务事项办理等特色服务。
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沟通不畅”、居民对养老法规政策的不了解等因素,推动了社区“养老顾问”制度的发展。当老年人不清楚养老服务政策,不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资源时,社区“养老顾问”便是老年人的“包打听”“全知道”,通过盘活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在养老服务资源与老年人之间架起沟通“桥梁”,解答老年人养老疑惑、难题,促进养老供需信息对称,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优化,畅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养老顾问”具备养老工作经验,熟悉养老政策、养老资源养老顾问并不是人人都可兼任,养老工作经验、对养老政策的敏感度尤为重要。只有熟悉养老服务政策法规,才能更好地在整合基层养老资源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政策指导、建议,帮助老年人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养老选择。
同时,参加岗前培训也是养老顾问不可或缺的一课。据相关人员介绍,上海市养老顾问分别由市级和区级民政进行了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养老顾问工作技巧、市区两级养老政策法规解读等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还有赴外区参观养老顾问服务点、养老顾问工作室等实地学习。从实践上看,上海市养老顾问点试点推行一年多来,累计接待和服务人数超过1万人次,其中老年人本人占52.1%,家属或其他人占47.9%[1]。养老咨询中,政策咨询服务量居于首位,约占52.5%。在政策类咨询中,排在首位的是长护险政策,其次是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入住养老机构、日托、助餐或送餐服务政策等也是咨询的热点。
此外,上海市各街镇顾问点对养老顾问采取星级评定的方式,鼓励养老顾问服务。下一步,上海市还计划设置“金牌养老顾问”,推选出业务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养老顾问人员,并开展“金牌养老顾问”的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在培训基础上,由民政部门进行“金牌养老顾问”的资格认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三、上海市254家社区“养老顾问点”实现街镇全覆盖从空间来看,上海市民政局计划设置三类社区“养老顾问点”,分别为设立在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内的街镇顾问点、设立在居村委会办公接待场所内的居村顾问点、设立在社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内的专业机构顾问点。截止至目前,上海市已启动三批社区“养老顾问点”试点,共计254家,均为街镇顾问点。上海市16市辖区共有212个街镇,“养老顾问点”实现街镇全覆盖。各批次试点统计情况及各市辖区“养老顾问点”分布情况详见图1。
从图2可以看出,上海市社区“养老顾问点”最多的市辖区前三名依次为浦东新区、徐汇区、虹口区,“养老顾问点”个数分别为36、29、21,其次为崇明、松江区、静安区,“养老顾问点”个数分别为18、17、16。16市辖区的养老顾问点个数均在10个及以上,其设置与各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老龄化程度无关,而是与各市辖区街道、镇、乡的数量相匹配。上海市各市辖区所辖街镇、乡数量总数均在10个及以上,前六名依次为浦东新区、松江区、崇明、静安区、徐汇区及闵行区、杨浦区及宝山区,分别有36、17、16、14、13、12个街镇、乡。街道、镇、乡总量多的市辖区,其养老顾问点数量也多。
按照《关于开展社区“养老顾问”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民老工发〔2018〕7号)政策文件规定及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养老顾问点至少配备2名养老顾问,上海现有养老顾问500余名,兼职为主,从基层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问题。
2019年6月6日刚启动的长沙市“养老顾问点”,与“上海模式”有些许差异。长沙市养老顾问分为“机构内养老顾问”和“社区内养老顾问”,分别由机构工作人员(主要是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社工担任)、社区内工作人员担任,现各有1名人员兼职承担“养老顾问”工作,“机构养老顾问点”设置在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内。
四、“线下养老顾问”“智能养老顾问”“空中养老顾问”齐头并进从形式来看,上海市现已形成“线下养老顾问”“智能养老顾问”“空中养老顾问”共同发展的局面。上海市“线下养老顾问”即设立在街镇、居村、专业机构顾问点的顾问,长沙市现有的“社区内养老顾问”和“机构内养老顾问”也属于“线下养老顾问”的形式。
智能养老顾问,亦即“线上养老顾问”。伴随着“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的上线,智能养老顾问于2019年5月31日同步亮相,为街镇、社区顾问点提供信息化支持。“智能养老顾问”运用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分析推荐技术,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并参考经济状况等信息,依托信息化平台,采取自主查询、智能向导服务等方式获取服务建议,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描述、享受政策补贴情况、养老服务类型及机构建议。各养老顾问点的养老顾问人员可依托平台向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养老顾问服务。“智能养老顾问”重点解决养老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老年人不熟悉养老政策法规、不清楚养老资源的分布、不知如何获得养老服务等问题。
“市民政务通-空中养老顾问”是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通990》节目联合打造的专栏节目,通过邀请“养老顾问”,在节目现场答疑解惑,让更多市民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养老方式。节目于2018年10月14日首播,每周六13:00-14:30播出,第一季“空中养老顾问”共16期,围绕各区的养老资源和特色亮点,形成全市16个区的养老服务专版,今年2月起,已开启第二季。
五、“养老顾问”“养老巡视员”“养老经纪人”同中有异当前,与“养老顾问”相类似的还有“养老巡视员”“养老经纪人”。“养老巡视员”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承担社区有需求的高龄、独居、有困境老人巡视探访工作的人员;日本“养老经纪人”(care manger),又称“介护支援专门员”,是在“老人介护福祉设施”为因身体障碍或精神障碍而很难维持日常生活且需要照料/支援的人提供服务计划制定并管理服务计划的人员。
从共同点来看,在实施主体、工作人员安排方面,三者相同。
1. 政府组织实施,政策文件支持,统筹推进,加强监管
从组织实施主体来看,三者均是政府行为,由政府组织实施推进并监管。“养老顾问”的制度依据为“养老顾问”制度,政策依据为《关于开展社区“养老顾问”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民老工发〔2018〕7号),由上海市民政局监管工作。
北京市“养老巡视员”的制度依据是“巡视探访”制度。从2017年起,北京市连续三年印发文件,不断推进养老巡视探访工作。政策支持有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的指导意见》(京民老龄发〔2017〕498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完善养老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8〕41号)、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工作的通知》。具体工作开展由民政系统监管。
“养老经纪人”是由厚生劳动省[2]规定,于2000年日本《介护保险法》颁布施行后产生的职业。政府来监管服务质量。
2. 工作人员依托社区或机构工作力量
“养老顾问”依托现有工作力量,即机构工作人员或者社区内工作人员;“养老巡视员”除了由机构和社区内工作人员来担任外,还有志愿者团队的支持;日本“养老经纪人”隶属于“介护老人福祉设施”,即厚生劳动省下设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经纪人”相当于我国专业养老机构内的工作人员。
从不同点来讲,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工作性质、人员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 服务对象不同
“养老顾问”面向的是全体老年群体、老年家属或者其他人。“养老巡视员”面向有需求的独居、高龄以及其他困境的老年人,主要包括四类服务对象:(1)80岁及以上的独居老年人;(2)与重度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3)无子女或子女不在本市的独居老年人;(4)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较差的独居老年人。各区可根据本区实际,将服务对象拓展到失能、失独等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而“养老经纪人”主要服务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而很难维持日常生活且需要照料或支援的人,主要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另外包括《介护保险法》规定的服务对象,即40岁以上至未满65岁的参保人中,患有厚劳省指定的疾病,比如ALS、痴呆症等,且被认定为需要照护的人。
从服务对象来看,“养老顾问”并没有指定特定群体的老年人,而其他二者对服务对象的要求更加具体,关注点是“困境、有服务需求”、“需要照护”的老年人。
2. 服务内容不同
“养老顾问”并不提供直接的养老照护服务,主要是政策法规咨询、养老设施介绍推荐、养老服务清单制定、家庭养老支持、社区巡回宣介等;“养老巡视员”应根据巡访对象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安全情况、卫生环境、居住环境等五方面内容,积极进行询问、提醒和评估,并对重点情况进行记录、汇总和处理。同时在特殊时期要特殊关注,如在汛期要特别注意检查评估服务对象家庭的电路、防汛安全;供暖季要特别注意检查评估服务对象家庭的室内温度和取暖安全。“养老经纪人”则是根据老年人及其家人的需求,制定照护计划并管理服务提供。首先与需要看护的人及家族面见商谈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哪些护理服务是必要的,并且为使护理保险能用,制定服务计划和个别援助计划;然后定期监控开始使用该服务后所提供的看护服务是否适当,并且根据需要看护的人和看护人的状况再进行评估和进一步规划。
从服务内容来看,“养老顾问”和“养老经纪人”都不提供直接具体的养老服务,而是从咨询、评估、制定计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3. 服务方式不同
“养老顾问”要依托顾问点服务,当老人有需求咨询时,养老顾问负责解答、接待,和“养老经纪人”相对处于“被动”状态,相当于老年人找上门才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而“养老巡视员”是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定期“主动”提供探访服务,可通过电话问候或上门巡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是“主动”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
4. 工作性质不同
“养老顾问”由社区或机构人员兼职承担养老顾问工作;北京市巡视探访服务机构是承接政府购买巡视探访服务的主体,比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农村幸福晚年驿站、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等,由驿站、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担任“养老巡视员”,巡视探访是其工作的一部分;而“养老经纪人”作为日本的国家职业资格,是专职工作。
5. 人员资质要求不同
对于“养老顾问”人员,会综合考量其工作经验、对养老政策的熟悉程度、道德素养等,具有养老工作经历并熟悉了解政策支持、道德素养高的人员是最佳人选;北京市对于“养老巡视员”的要求提到“各机构聘用巡视探访服务人员时,应严格考察其履职能力、身体状况以及相关条件。”而“养老经纪人”作为一类职业,获得介护福祉士等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格之后,需要在医疗/保健/福利等领域从事咨询工作5年以上,才可以申请能否参加培训的考试。考试通过才可以参加介护支援专门员培训课程,全培训课程修完后方可获得职业资格。
从人员资质要求来看,“养老经纪人”需接受正规培训获取资格,门槛相对高。
参考资料:
[1]资料参考:
[2]厚生劳动省(日文:こうせいろうどうしょう)是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设有11个局7个部门,主要负责日本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提供、药品和食品安全、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等职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