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养老遇上AI: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21 00:27

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如何赋能养老产业引人关注。目前,已有喂饭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卫生护理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的适老化科技产品被用于照护失能老人,成为传统亲情养老模式的补充。养老机器人前景光明,但距离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居家养老的新帮手,仍然面临进一步完善技术、降低成本等诸多挑战。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

一年多前,家住深圳市坪山区的夏先生花近三万元给80多岁的爷爷购置了一款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自从有了这款养老机器人,给家中护理老人的亲属减轻了很多负担。

图片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夏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大小便护理机器人之后没有那么吃力,它水满之后,我们把污水倒掉,然后加满清水就行了。”

夏先生说,他希望能有更多助力老人行走的养老机器人被研发出来,目前,养老机器人普遍价格较高,这让很多普通家庭吃不消。

“需求很大,只是现在的价格还是比较高。最好能帮助他(老人)下地行走, 因为现在每次把他抱起来,下楼梯、去户外挺麻烦的。”夏先生说。

夏先生家使用的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研发生产,可自动感知,实现抽、洗、烘、杀菌的全自动化处理。该公司总经理孙伟红对记者表示,他们研发的养老机器人产品目前主要是服务失能老人,助力智能护理。

图片

深圳科技企业研发的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已让失能老人受益(受访者供图)

孙伟红说:“主要现在还是处理功能性的,比如处理大小便,就是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然后洗浴型的,那就是洗浴机器人,还有康复、行走等等这些。

机器人“护工”、多功能移位床椅、跌倒报警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适老化科技产品被用于照护失能老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照料人员的负担。深圳市罗湖区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黄贝岭颐养院院长梁燕萍告诉记者,她供职的养老院已有多款智能护理机器人“上岗”。

图片

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已在医院病房场景得到应用(受访者供图)

梁燕萍说:“康复类的我们有两款,一款是独立行走的机器人,可以把长期卧床站立不起来的老人吊起来,让他能够直立行走。还有一款是辅助行走的。日常的护理照护类的机器人,有大小便护理机器人、洗澡护理机器人。老人如果是病重的,卧床起不来的,我们可以用洗澡机器人,便携式在床边给他洗澡,不用搬动他。”

今年春节期间,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和山东泰山景区合作推出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吸引了不少眼球。据介绍,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健身、日常行走、上楼等生活和工作场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被很多人接纳,帮助老年人以及脑卒中、脑损伤等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

目前, 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养老需求,市面上已有形态多样的养老机器人。比如,针对独居老人的安全和情感需求,江苏无锡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大头阿亮智能养老机器人,能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甚至还能提供新闻播放、网上购物等服务。

该公司总经理冉承龙介绍说:“我们就觉得要有一个在家里面可自主移动的,可观察老人状态的,能远程跟子女互动的这么一个机器人。跟子女远程互动就相当于我是你的一个分身,我在家里面陪着你父母观测他的状态,如果说他有异常,我会主动报警给你。我们后面会有针对老人的一些健康管理,就相当于一个还不能干活的智能管家。”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智能养老助老机器人供给质量已经显著提高,但在应用层面仍面临着规模化推广与适用性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在技术上,产品的感知与交互能力仍需提升;另一方面,成本高昂也是推广难题。冉承龙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器人主要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智能护理机器人,比如辅助康复类的、辅助护理类的等等。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有更多细分领域的机器人产品投向市场。

冉承龙说:“最终的形态其实就是人形一样,什么事都能干,既能给你喂饭,又给你干家务,在没达到终极形态之前,可能大家都是做一些细分,你需要干什么事儿,我有相关的这种机器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养老助老机器人在养老机构使用的较多,而普通家庭使用的相对较少。进入居民家庭的主要是感应监测类的助老科技产品。冉承龙告诉记者,他们在等一个爆发的契机,“等真正的消费主力进场,只要产量升上去,价格就会往下降。”

冉承龙说:“机器人没有普遍用起来,这种专用型机器人比较贵,一些机构可能用的比较多,但是你要让某个家庭去买一个,可能还不一定,还是依靠人去照顾。从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所有的量起来之后,它就会把相关的供应链,包括成本都会打下来,这个价格就会下来。”

孙伟红也认为,养老机器人的市场前景显而易见,但真正实现降低研发生产的成本,还需要技术完善、政府引导等多方发力,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后,产品价格自然会下来。

孙伟红说:“因为不管是理念、习惯还是消费能力,还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培育的过程。我觉得第一个要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些产品,现在很多都不知道。如果说它的使用多了,就量产了,价格就会下降了。现在还是处于试点或者一部分在尝试使用的过程中。”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表示,随着相关产业政策持续发力,养老机器人的市场也正在加速培育形成,养老机器人应用规模化、价格平民化,不会太久。

“它的价格也会逐渐开始下降,这是总体的发展趋势。目前,首先要去分门别类地去了解老人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怎么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去满足他的需求。既有老人家庭、老人自己的努力,也有我们产业政策的支持,也有一些制度性的老年护理服务方面的支持,会逐渐使养老护理机器人的价格和老人的需要日益匹配。”杜鹏说。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