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第一个人形机器人,未来老人小孩的健康陪伴与护理助手 |CyberDaily家政服务138254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18 14:06


湖南也有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了。追求“全能”的机器人不同,家政服务13825404095这个人形机器人将在家用健康护理、陪伴领域大显身手CyberDaily从@这就是湖南 了解到,近日,超能机器人公司发布他们第一款人形机器人,也是湖南的第一个人形机器人:“湘江1号”。在长沙的一场发布会上,“湘江1号”优雅地坐在钢琴前,手指轻盈地在琴键上跳跃,为观众弹奏一曲《新年好》,这台身高与成年男性相仿、通体雪白、充满科技感的机器人,不仅仅能为人们带来音乐的享受,它还能端茶送水、推轮椅、收拾桌面,甚至搀扶行动不便的人行走。
据了解,湘江1号身高170厘米,重量80千克,具备36个自由度,采用超轻3D打印光敏树脂外壳和特种新材料结构件,实现轻量化与高强度的结合。其核心运动模组支持高效运动控制,配备肘关节执行器和单边6自由度仿生灵巧手,可完成复杂的抓取和操作任务。同时,机器人内置深度相机进行环境感知,发声单元支持语音交互,续航时间可达3小时,单臂负载能力为3千克,最大行走速度为0.8米/秒。

图片


超能机器人的这款人形机器人,瞄准的是健康陪护。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年轻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而无暇照顾家中长辈,对专业化、智能化健康陪护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护工行业面临着人员短缺、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而人形机器人则有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正是基于对这一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超能机器人从一开始就将“湘江1号”定位为健康陪护领域的专业选手,力求在这一细分领域做到极致。这台机器人内置了医疗大模型,使用者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就像一位可以随时交流的家庭医生。

图片


“湘江1号”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应用领域的专注,更在于它背后所体现的“专用化、轻量化、国产化”的战略思路。这三个关键词,正是超能机器人与其他同行相比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专用化方面,超能机器人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合作,共同构建了针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垂直类大模型。这意味着“湘江1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将远超那些通用型的人形机器人,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的健康需求,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想象一下,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可以向“湘江1号”咨询饮食建议,机器人能够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这远比一个只会机械地播放健康知识的机器人要实用得多。而在轻量化方面,超能机器人深知人形机器人“怕摔”的痛点。不同于传统机器人可能采用的金属材料,超能机器人选择了特种新材料来打造“湘江1号”的机身,在降低机器人自重的同时,也提升了它的灵活性和续航能力。这一点对于健康陪护机器人来说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一个笨重的机器人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不慎跌倒,不仅自身可能受损,还可能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而轻量化的设计,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这种风险,让“湘江1号”能够更安全、更可靠地完成陪护任务。

图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湘江1号”实现了全方位的自主可控。从操作系统到核心芯片,从自研算法控制器到传感器,全部采用了国产技术。这意味着“湘江1号”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为国家的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其意义不言而喻。那么,这款充满科技感和实用性的“湘江1号”,究竟能在哪些场景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典型的家庭场景:一位年迈的老人独居在家,行动不便且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湘江1号”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每天定时提醒他服药,并通过内置的传感器监测他的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当老人感到身体不适时,可以通过语音向“湘江1号”咨询,机器人会根据内置的医疗大模型给出初步的建议,并在必要时联系老人的家人或医生。在日常生活中,“湘江1号”还可以帮助老人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例如端茶倒水、收拾桌面,甚至陪伴老人散步,为他提供情感上的慰藉。

图片

在养老机构,人力护工短缺和护理质量问题一直是行业的痛点,而“湘江1号”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可以承担一部分繁琐的日常护理工作,例如送餐、巡视、协助老人活动等,从而减轻护工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此外,“湘江1号”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立即发出警报,从而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

图片

在医院里,“湘江1号”则可以成为医护人员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例如搀扶病人行走、帮助病人进行肢体锻炼等,从而提高康复效率。它还可以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解答病人的疑问,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在一些特殊病房,例如传染病房,“湘江1号”还可以代替护士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图片

除了上述场景,“湘江1号”的未来应用前景还十分广阔。例如,它可以应用于康复中心,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它可以应用于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提供导览、咨询等服务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超能机器人并非一家初创企业,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16年,脱胎于国防科技大学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多年来,超能机器人始终坚持深耕应用场景,服务特定人群,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针对“一老一小”的两大群体,超能机器人此前已成功推出了“超能小康”健康陪伴机器人和“超能小虎”儿童晨检机器人,并在全球300多个城市的家庭、养老机构、药店诊所和幼儿园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用户超过100万人。这些成功的市场经验,可为“湘江1号”的推广应用铺平道路。“湘江1号”的出现,并非是要取代人类护工或医护人员,而是要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与他们协同工作,共同提升健康陪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改造应用场景,人能在什么样的环境工作,它就能做,这是其他形态机器人无法比拟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以“湘江1号”为代表的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能机器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实现“湘江1号”的规模定制和批量生产,并将成本降低至10万元/台,加速市场普及。


推荐阅读


成为CyberRobo会员

Base会员

限时99元/年

原价119元/年

全球人形机器人wik

查询页/可视化分析看板

产业链分析AI

图片

目前100%订阅

Pro会员

所有Base会员服务

每周Robo Insight

530+独家市场洞察分析

商业化解读与分享

市场研究智库

加入解锁更多

Business

品牌/产品宣传

海外社媒推广

品牌开发与建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