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第一次摔伤脚,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我们没法24小时陪护,结果她上厕所时二次滑倒又摔了腰……全家折腾一个月,焦头烂额。”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病房外,王女士说起83岁母亲的遭遇,满是自责和心疼。
这种“一人住院、全家奔忙”的困境,正是河南省新推行的免陪照护服务要破解的难题。6月26日政策出台,7月10日,郑州市中心医院作为首批试点正式运行。
当专业团队替代家属陪床,患者和家庭真的能卸下重担吗,具体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自愿选择,费用比市场价低近半
77岁的申阿姨因脊柱感染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治疗。子女都在工作,担心他们来回跑太辛苦,她拒绝儿女请假陪护,“也不想他们因耽误工作而被扣钱”。
记者走进骨科免陪护病房时,申阿姨正被一位身着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搀扶着坐起来。
“她们还教我怎么翻身、怎么用劲儿更好,专业得很!”
申阿姨口中的“她们”,指的正是免陪护病房中,由医院护士与专业医疗护理员共同组成的照护团队。
免陪护病房服务,是指当患者在公立医院住院时,患者及家属可以自愿选择,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完全承担患者全部生活护理、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家属不再需要亲自陪护,也不再需要自聘护工。
“7月10日免陪照护项目正式启动后,我们一天接到了十几个咨询,价格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郑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服务中心护士长王春又介绍,新服务分为两档:基础的一对多照护150元/天,重症患者可选一对一服务240元/天。“患者病情减轻后,我们会主动调回一档,尽可能帮他们省钱。”
王春又坦言,在项目执行中,也有人误会是变相收费,“其实该服务完全是自愿选择,我们只是希望能给患者提供更专业实惠的服务。这也是河南医疗系统的民生工程中,为万千家庭托底的努力之一。”
申阿姨掰着指头算账:以前找护工一天两三百,还得管饭,“现在选150元一天的,能便宜一半嘞!”
医疗护理员,护工的“升级版”
“患者翻身都有门道!”郑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肖虎举例,脊柱手术患者需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普通护工往往不懂,“一个错误动作可能导致二次骨折”。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张华也告诉记者,该科室老年、重症患者居多,“翻身拍背、洗头洗脚这些看似简单,但都需要专业标准流程。”
“免陪照护是‘护士主导、护理员辅助’的团队协作。”王春又解释,护士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操作(如特殊伤口护理)以及护理员的培训和监督。而医疗护理员则专注于患者的生活照护,执行如清洁洗漱、协助进食、如厕移动、康复陪伴等基础工作。
医疗护理员经过严格培训上岗,在日常照护中更为专业,和护士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护理员手腕上还戴有一个特殊的“腕表”,直连患者床头的呼叫器。患者有任何需求,护理员都能第一时间赶到。
“铺床叠被、扶我上厕所、帮我洗头洗澡洗衣服,比自家孩子还细心周到!”申阿姨笑着说,孩子们知道她享受专业照护,“可放心了,电话都不用天天打,我儿子都说这几个‘妹子’(护理员)真好。”
“黑护工”之痛,用“规范化”来解决
“夜里叫不醒人,出了事直接关机跑路。”在王春又20多年的病房管理生涯中,见过不少患者遭遇社会上的“黑护工”。
从2022年开始,郑州市中心医院便在探索医疗护理员小组驻科的模式,为患者服务,让管理更加规范。
目前,该院在13个科室开启约100张免陪照护床位,根据需求动态扩容。
医疗护理员经过了医院的筛选严格:年龄55岁以下,需持健康证、医疗护理员执业证。此外,上岗前必须完成120学时的培训——涵盖理论(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安全知识)、技能(翻身拍背、清洁更衣、移动技巧等)并通过考核。之后在目标科室跟岗实习一周,由资深护士和护理员手把手教专科知识,科室考核合格才能独立上岗。
护士长和护士的持续督导、科室每周的专科强化培训以及定期的岗中考核,保证服务质量。
护理员的制服上挂着带二维码的工牌。扫码就能评价服务,直达医院管理后台。
“我们常说,我们培养的护理员要以‘敢把自己父母交给她们’为标准。如果不敢,那就是我们的失败!”王春又说。
————————————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任倩倩 摄影 王雷雨
编 辑:王 聪
校 对:赵秀荣
值班主任:钟玉芹
审 核:施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