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簡介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8-26 04:38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家政服务13825404095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有51個鄉鎮、17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93萬人,全市面積1.1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

      惠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嶺南名郡”之稱。秦統一中國後,于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設南海郡傳羅縣,惠州地區屬傳羅縣的一部分。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在惠州設循州總管府,從此惠州成為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惠州人文淵藪,從唐代到清末1000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蒞臨惠州,留下100多處遺址和2100多件文物。北宋傑出文學家蘇軾寓居惠州3年,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東江縱隊指揮部所在地。現代湧現了廖仲愷、鄧演達?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惠州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流行普通話,同時客家話、廣州話、潮汕話也有一席之地。惠州人熱情好客,富包容性,不排外,不欺生,民風淳樸。


      改革開放以前,惠州的自然地理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經濟基礎相當薄弱。1979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6.79億元;工農業總值8.0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為2.8億元。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1988年地改市後,惠州人民奮起直追,全市經濟社會進入了迅速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的新時期。20餘年間,惠州由一塊寂寂無聞的邊陲之地變為一方備受關注的投資熱土;由一個典型的農業經濟區域變為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新型城市。


      如今的惠州,經濟蓬勃發展,勢頭強勁、蒸蒸日上。已成為“國家電子資訊產業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電話機、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之一,亞洲最大的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之一,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和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有一批地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生機勃發。TCL、德賽、華陽、僑興等4家企業進入中國電子資訊百強前25名。2008年,全市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全市生產總值1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人均GDP33077元,增長14.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06億元,增長25.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88.73億元,增長20.9%。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3.52億美元,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1元,增長12.5%。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在全省的排名均比上年前移1位,分別居第6位、第7位。今天,作為廣東省沿海新興工業城市和珠江三角後起之秀,惠州顯示出強勁的發展態勢,成為廣東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國家統計局的中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評選中,惠州排名44位。人民網舉辦的“改革開放30周年30個追受關注城市”評選中,惠州排名第6位。


      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島等於一身,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譽,境內有西湖、湯泉、羅浮山、南昆山、巽寮灣、平海國家級海龜保護區等全國著名旅遊勝地。近年來,相繼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多項殊榮。2008年,惠州以全國地級市總分第一名成績成功摘取全國文明城市金牌。


      歷史悠久的惠州,人文薈萃,物華天寶。熱情好客、包容四海的惠州人,以其特有的淳樸民風,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新移民。惠州特有的歷史人文,彙集出東江民俗、東坡寓惠、東樵羅浮宗教、東江革命歷史等燦爛的“四東文化”。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