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惠阳月嫂13825404095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中期总结调度会在北京召开,滨州市惠民县中期评估成绩在全国59个试点县市区中位居第二,并作典型发言。
惠民县入选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地区以来,立足当地实际,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走出一条县域特色的养老新路径。
加强资源整合,打造县级区域养老中心
“原来每个乡镇都有一处公办养老机构,人数最少的只有20多人,存在床位空置率高,运转费用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惠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说。
依托入选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地区的契机,惠民县本着就近入住的原则,将14处乡镇养老院整合为6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成立县级社会福利中心,作为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5月8日,惠民县社会福利中心和6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揭牌成立。
惠民县社会福利中心和6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揭牌成立。
目前,全县6处区域养老中心一期改造工程已完工,孙武街道、胡集镇、李庄镇等3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合并。
孙武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面向孙武、何坊、辛店3个乡镇街道。整合后,孙武养老院的入住人数从之前的31人提升到89人,随着入住率的提高,设施利用率明显提升,人均运营成本明显下降。
据了解,新成立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重点收住划定区域内自理、轻度失能和中度失能特困人员,空余床位向社会化老人开放,提供全托和日间照料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执行,突出普惠属性。
实行“嵌入式”医养结合新模式
走进惠民县众康养老护理康复中心,县人民医院在这里设立了康复室、诊疗室、治疗室等。这是惠民县第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
如今,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众康养老护理康复中心通过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实行“嵌入式”医养结合新模式,老人不出养老机构,即可享受到24小时的专业医疗救护,实现真正意义上“老有所医”。这也大大提高了这家机构的入住率。
惠民县众康养老护理康复中心探索“嵌入式”医养结合新模式。
今年新挂牌成立的惠民县社会福利中心也引入了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采取医疗机构嵌入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重点收住全县范围内完全失能和重度失能特困人员。
此外,规划建设总投资7.2亿元的惠民县现代医疗养老联合体项目,正稳步推进。项目核心涵盖养护院、普惠敬老院、儿童康复中心、康养公寓等多元业态,总建筑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规划设置床位1240张。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养老、医疗、康复、托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农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态。在农村地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面临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各方协调不足等问题。
惠民县在山东全省率先开展“暖心到家”探访关爱试点行动,投入资金60万元,建立起探访关爱队伍,开展探访关爱服务。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以网格为单位每月安排探访人员走访特殊困难老年人,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当地还打造了“惠民县智慧为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平台,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信息、服务保障信息统一归集、互认和共享。平台集聚智慧消防、紧急救助、家政服务、送餐服务、代购服务、医疗咨询、日托服务、养老床位、养老旅游、银龄互助、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功能,具备了现场演示、智慧联通等功能,将县域养老体系建设试点成果集合到“数据一张网”。
惠民县的山东颐源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打造了覆盖全县的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
今年,惠民县还开展了小微民办养老机构嵌入农村社区试点,并出台了“小微型养老院”服务管理办法,对辖区内小微型养老机构作出定义并规范其运营,按照谨慎包容原则对消防安全过关的进行备案,备案后的小微型养老机构可享受运营奖补等惠企政策。
景乐军表示,目前全县通过实施“县级主推、乡镇主抓、村居主责”联动机制,高标准打造由县社会福利中心和6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4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0多家农村幸福院组成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普惠性养老机构城乡全覆盖。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侯敬康 韩晓盈 郭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