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9-01 00: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惠阳保姆13825404095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而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2%,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核心议题。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城市8个百分点),“城乡倒置”的特殊现象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有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补贴政策等,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许多社会组织、志愿者,还有一些企业等都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也有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地方还通过建设智慧养老平台、推广智能穿戴设备等方式,甚至在医疗技术方面通过引入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总体而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了相当的发展。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困境

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是政策执行力度与协调不足。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短期化、碎片化问题,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支持体系,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并且由于农村养老服务涉及多个部门,而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导致政策执行率低下。

二是养老资源短缺且配置失衡。农村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欠缺,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精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同时由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部分地区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低,设施条件简陋,且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资源配置不均衡。

三是服务内容单一且效率低下。许多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照料,缺乏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并且囿于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递送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响应老年人的需求。

四是技术普及率低且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对新技术接受程度较低,技术赋能效果有限,一些机构和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较为困难。

五是组织参与不足且协同不够。部分地区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社会组织、志愿者对农村养老服务参与度不高,企业在农村养老服务中运作机制不够健全,多方主体之间未形成合力,未能实现有效协同。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

总体而言,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构建农村养老服务“制度支持-资源供给-服务递送-技术赋能-组织保障”体系。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制度支持体系。一是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体系。一是加大人力和设施资源投入,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专业技能,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建设更多养老服务设施。二是拓宽资金来源,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赠、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专项资金等方式确保养老服务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配置。

丰富农村养老服务多元递送体系。一是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便捷和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二是丰富服务内容,通过引入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三是提高服务递送效率,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引入信息技术等方式,确保老年人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

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技术赋能体系。一是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提高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提升技术普及率。二是通过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三是加大技术投入,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一致性,确保技术赋能的效果。

强化农村养老服务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提高社会和企业参与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等方式,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三是加强组织协同,通过建立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机制,强化彼此沟通合作、形成合力,以确保组织保障效果。 (作者系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讲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