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傻得高尚的江西人。哀思,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也许是我们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2016-06-23 18:28
这个傻傻的但人格高尚的江西人的事迹已经被各大媒体报道了一段时间,但是为了让大家能看到更全面的内容,小编拖到了今天。
一个傻得高尚的江西人
蒋国珍,1930年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参过军、打过仗。解放后,他先后在新干县城关区政府、新干县公安局、铜鼓县政府等政府机关工作。1953年,因农村学校教师严重缺乏,蒋国珍被组织派到乡村小学做代课老师,走上了从教之路,1983年,因病离休。1995年,蒋国珍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自从1979年将国家补发的9600元工资捐给希望工程以来,蒋国珍已资助了2万余名学生,累计捐出40多万元,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总和,这是因为蒋国珍在捐出工资、退休金之外,又捐出了种田、捡废品和他自己受捐助的款项。
这些年,无儿无女的蒋国珍自己过着吃红薯、穿破衣、捡破烂的“苦行僧”生活,把全部收入和精力都用于捐资助学。他自己久居危房却不肯花钱修缮,终于房屋倒塌。当人们从瓦砾中救出蒋国珍时,他的侄女哭着说:"叔,你这不是用钱,而是用命在助学扶贫啊!"最后,蒋国珍被安排进入罗坊镇敬老院居住。
今年1月,他还拖着病体搭车去罗坊镇取出工资卡和存折上的14000元,送给贫困大学生交新学期的学费,自己的存折上仅余1.36元。
2016年3月,蒋国珍因鼻咽癌脑转移在新余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蒋国珍对医护人员说:“别给我打这么多针,不起作用了,浪费。”
4月21日,躺在病床上的蒋国珍提出捐献眼角膜:“我是党的人,当国家需要的我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我百年之后,我希望捐出眼角膜,帮助有需要的人。” 。
4月30日,在陪护志愿者、亲属见证下,蒋国珍在遗体捐献自愿书上,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
6月15日晚23点10分,蒋国珍在新余市人民医院离世,享年86岁。
忆往昔,他对自己何其苛刻
2009年,当时的他已经是新余家喻户晓的“名人”,也已经退休,但他种红薯、种黄豆、种花生、种芝麻,种一切能卖钱的农作物,收入所得除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其余全部用于捐资助学。
2012年央视十套播出的“讲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纪录片里,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天,他拖着蛇皮袋在罗坊街上捡废品。画外音响起:他是全村最富的人,每月退休金几千元。他也是全村最穷的人,每天生活费1块钱······知道他爱吃鱼,央视来的记者问他多长时间没吃鱼了,他笑着摇摇头不说话,实在躲不过去了,才说:“我现在不吃鱼了,现在一般就吃鸡蛋。”记者继续问:“为什么在嘴上亏待自己?”他不高兴地回答:“怎么说亏待呢?村里一般人的生活还不如我。”
由于蒋家村的祖居在一次暴雨中倒塌,他搬到政府为他安排的新居——下山桥小学的一处独门院落生活,但一张床、两个旧柜子、一张桌子几乎就是全部的家当,还是从老房子搬来的。
100天“病榻日记”记着他临终前的点滴
今年3月8日,老人因鼻咽癌晚期入院,新余市志愿服务中心立即在全市发起志愿者招募活动,12组共计200余名志愿者轮流陪护。到老人离世,志愿者整整陪护了100天。
这100天,志愿者们每天都把病房里的见闻写进日记本,记录了蒋国珍老人生命最后时刻的点点滴滴,读来令人落泪——
“住院期间蒋老师很坚强,身体疼痛时从不吭声,实在难受就摸摸党徽……”
3月10日,新余市市直机关工委派代表看望老人。老人看到一行党员干部都戴着党徽,就询问情况。大家解释,今年春节起,新余全市党员干部都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我是一名党员,我也要戴党徽!”老人当即说。在场一名干部立即取下党徽,别在老人的毛衣上。这是老人入院后提过的唯一“要求”。
3月22日,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平时只能吃流食的他一次吃完了大半碗面条。老人高兴极了,告诉身旁的志愿者:“等我病好了,我要和你们一起去做志愿者。”
5月14日,老人的外甥廖先生来看他,老人对他说:“能不能换个工作?去我老家罗坊镇教书,帮我继续资助孩子。”
6月9日端午节,老人觉得陪护的志愿者很辛苦,强忍着病痛,微笑着和每个志愿者打招呼:“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不要给我买吃的,不要浪费钱……”6月12日,病床上的蒋国珍面色苍白,但仍叮嘱探望他的人不要买东西给他。“病榻日记”里,老人几次提到:“我快不行了,不要再浪费钱了,要省下钱帮助困难的人。”
“(6月)14日晚上蒋老师病情加重,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我们陪他到晚上11时多才离开,安排了两名志愿者通宵陪护。15日早上,老人精神好多了,看到外面下大雨,还叮嘱家属给志愿者每人买把伞,怕我们淋雨,直到志愿者把自己的雨伞拿到病床前给他看才作罢,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
······
6月18日上午,他的追悼会在江西新余长安陵园举行,江西新余市社会各界近四千名群众身着黑白深色服装自发前来表达哀思。悼念,哀思,这或许是人们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
感谢老人给这个世界带来那么多爱和温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