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52版:清远观察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8 06:22

 

清城区中山公园的早晨,惠阳保姆13825404095市民在树下练太极拳。潘康福 摄

 

 

英德市滨江公园一角,老人在盛开的勒杜鹃花下休闲骑行。李阳桂 摄

 

 

清晨的英德市英州大道北体育公园,老人们在大树下锻炼。  李阳桂 摄

 

上午11时,81岁的独居老人叶伯整理好行装,如常走出家门,前往距离15分钟路程的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对叶伯来说,这里不仅是提供免费午餐的长者食堂,更是放松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年龄增长,叶伯发现,自己的耳朵不灵光了,进一步收窄了与外界的交流通道。中心里有熟悉的饭友和护理人员,叶伯会和大家讨论“昨天吃的烧鸭味道如何”,也会分享“在街上买到了家乡常见的野果”。

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清远市近年来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69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的15.2%。预计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18%,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清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清远市不断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舒心。

如何实现从“养老”变“享老”?这张“试卷”的答题者不只是民政部门,还有待社会各界携手作答。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江绮雯 陈国飞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1.探索

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在福利院,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幸福,不再孤单和无助。”穿过阳光斑驳的树影,走进连州福利院,73岁的李原荣感正在房间里休息。不远处的用品储藏柜,老人的衣物和私人物品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自清远市启动乡镇敬老院撤并整合后,连州市充分尊重老人的个人意愿,通过精准分类施策,将老人妥善安置到连州市福利院集中供养或转为分散供养,从根源上解决了乡镇敬老院供养条件受限的问题,切实保障民生福祉。

“乡镇敬老院人员少,一般只能照料基本吃住,在医疗与个人卫生上都有待提高。如今将人员少、规模小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整合,不仅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使用,同时还提高了老人们在安全保障、医疗服务、护理服务、文化娱乐等生活各方面的质量。”连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马卫介绍。

李原荣经历了此过程。他从乡镇刚上来时的不适应,到现在“把福利院当成家”,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无微照料,“他们不仅尽心尽力地照顾我的身体健康,更是用心用情地陪伴我。”

考虑到李原荣腿脚行动不便,几乎无法行动,且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心理上以及身体上面临的双重困境,院内社工对李原荣进行了入院评估,并开展了两周的入院适应性引导,关注其心理状况,疏导好老人的思乡情绪,耐心聆听他的心声。

镜头推移到清远市南部地区,清新区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前投入运营。中心内设有长者饭堂、阅读书法室、心理评估室、舞蹈室等10个功能区,主要为太和镇及周边地区老人提供综合服务。“这里有很多娱乐服务,可以下象棋,打桌球、乒乓球,还有讲座和义诊活动。”提起该中心,市民欧北妹赞不绝口。

位于北部地区的阳山县,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除了建成投用县级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落实镇级敬老院升级改造,阳山县还大力推进离村不离家的“聚乐居”建设,相继建成了阳城五爱村、七拱镇和平村、小江镇珠光村、黎埠镇水井村等地的“聚乐居”。

通过动员党员、鼓励和组织社会力量及志愿者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使农村五保户过上“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阳山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老人集中安置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路子。

纵观全市,“养老”变“享老”的生动变化正在各地上演。清远市采用分类施策的方式,着力打造“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不断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在清城区、连州市、阳山县、清新区等开展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探索构建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有效开展。

同时,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将撤并后空置的乡镇敬老院,改造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机构资源,全面推动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目前,全市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4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57个,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居家上门家政服务。

2.实践

医养结合护航老人“花样年华”

为病房消毒清洁、帮老人中医理疗、与老人沟通交流……在佛冈县迳头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养结合科,护士们忙碌穿梭于病房之间。

医养结合是一种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于一体,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

当前,迳头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科可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健康养老专业服务以及日常保健、健康促进、中医康复、养老护理、临终关怀等一体化“医康养护”服务,配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42人,累计服务超300名老人。

通过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结合模式,清远市进一步促进了医疗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越来越多老年人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养老服务。

“我和刘婆婆在这里住了好几年,每天的生活都很开心,护理员对我们很好,生病了中心还有医生,很方便。”90岁的黄婆婆和104岁的刘婆婆都住在清远康大养老服务中心,两人就像一对亲姐妹,每天相互帮助,经常坐在一起说说话。刘婆婆行动不便,黄婆婆就帮她递水杯;刘婆婆听力不好,黄婆婆就给她当“翻译”。

位于清城区的清远康大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设有140余张养老床位,入住了130多名老人。其中,50多名是失能老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附近医院的合作,服务中心在对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娱乐活动的同时,也为老人提供着专业的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以“医养结合”的方式,守护老人的健康。

近年来,清远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54家,医养结合机构有11家;全市养老机构服务床位5925张,护理型床位达4283张。今年4月,清远市民政局印发了《清远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多项补助和优惠政策,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其中,“需内设医疗机构或与清远市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是养老机构申请新增床位补贴的必要条件之一。

“清远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对申请成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经民政、卫健部门备案后,实施卫生准入、医保定点、民政支持等政策,并纳入医保,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利用。”清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清远市还将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康复护理机构和综合性老年病医院,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接下来,清远市将不断建立完善养老护理人才扶持政策,依托大中院校、校企合作、校院联合等成立医养结合培训机构,扩大养老护理员的培养规模。同时,探索构建针对养老领域专职医护人员的系统化教育培训、薪酬管理和晋升体系,切实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3.未来

硬核“解码”养老幸福方程式

今年以来,阳山县杜步镇杜步村委会深坑村83岁老人冯木家的家中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床边有了护栏抓手,厕所里有了防滑地胶,并安装了扶手。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更便利、更安全。

在清远市,像冯木家老人一样出现“新变化”的,预计今年共有1690户。为帮助老年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和安全设置,清远市民政局在全市开展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按照平均每户约5000元的改造标注,计划10月底完成本年度169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适老化改造有了更新的形式和内容,从简单的环境、器械、辅具改造增设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科技发展正让智慧养老变成可能。

阳山县为3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联网型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可及时探测到火灾并发出蜂鸣声响,第一时间提醒老人和邻居注意,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平台传送到镇消防办,便于相关各方人员实时掌握险情,启动应急响应。

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对服务清单进行跟踪管理,通过网上派单,要求服务人员上传服务照片、反馈录音等作为依据,确保服务按质按量、到点到位,对辖内养老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清城区揭牌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智慧养老运营中心,依托居家养老服务调度指挥平台,提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巡访督导检查”“社区养老巡访督导检查”“智慧养老运营”“老年人能力评估与培训”四大方面服务。

顺应科技赋能养老服务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清远市统筹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以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生活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技术进步的红利真正变成老年人的福祉。

清远市先后印发《清远市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清远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积极打造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平台、专业服务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6月,清远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启动建设,同年12月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营。从2022年开始,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团队运营,该平台逐步实现智能终端多元化。目前平台可对接智能报警套装、智能穿戴、健康检测等多种终端产品,满足不同养老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当老人戴上智能手表、手环,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在厨房装上烟雾报警器、煤气泄漏报警器和防溢水报警器,如有意外可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安装智能门磁,房门超过一定时间未关闭,子女或亲友等能及时收到信息提醒……

目前,清远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录入养老服务机构54家,机构录入率为100%。通过平台为各养老服务机构日常管理、上门服务等业务提供信息化工具,截至5月初,居家服务机构累计上门服务17132人次。同时,清远市智慧养老民政监管系统家庭养老床位报警指挥中心显示,截至10月中旬,已累计发出预警信息4933次。

■声音

业内人士建议:

探索具有清远特色的“大配餐”模式

当前,清远市从解决老人吃饭困局入手,印发工作方案在清城区、英德市开展居家养老“大配餐”试点工作,探索“灵活就餐”模式,努力破解老人“吃饭难”问题。

其中,清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通过“政府+公益慈善”联动的方式,开展“常态化配餐+应急就餐”救助服务,重点为城区低保老人、独居老人等提供免费爱心膳食服务,对于社区的“三无”孤寡老人,长者饭堂免费提供送餐服务。英德市则通过整合资源,在连樟村党群活动中心开设“老年乐膳馆”,采用“固定免费午餐”配餐模式,每天为村中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除了试点区域,清新区、佛冈县等地也在加快推进“大配餐”工作。

纵观整个清远,“大配餐”工作资金投入主要是依靠民政兜底或运营机构投入。对此,有着广州同行从业经历的余小姐认为,老年“配餐”并不完全等同“免费午餐”,清远可以参考广州在推进长者饭堂建设特别是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具有清远特色的“大配餐”模式。

根据广州市民政局发布的消息,广州在开展长者饭堂建设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实行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4个一点”的办法,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家庭和个人等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广州实际的“大配餐”服务体系,实现多方支撑、广泛参与。

余小姐认为,多元合作机制有利于持续健康运营好长者饭堂,同时方便推进长者饭堂模式实现复制、扩面和增效,将“长者饭堂”变成“社区饭堂”,为更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配餐服务。

据悉,清远市此前已就有关工作发出过征求意见。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