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惠阳月嫂13825404095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兜牢民生保障 增进群众福祉”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共筑幸福养老服务网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洪燕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德鸿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 晶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郑雨亭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规律,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四五”期间,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87万余人,占比20.6%。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相关决策部署,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老龄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一是持续深化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调整市老龄委组织架构,制定全市老龄委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职责和全市老龄办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积极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均设立老龄工作科,承担老龄办日常工作,履行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能。二是不断强化政策制度创制。围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各类涉老文件12份,老龄事业发展制度不断完善。发布《枣庄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4年版)》,明确28项基本养老服务内容,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实施稳岗就业支持等4个方面制定15条措施,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印发《枣庄市养老服务发展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科学设置18类补助项目,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统筹、政策集成和资金整合。
二、老年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兜底性保障更加精准。建立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护理补贴制度,优化补贴申请审批发放流程,今年以来为2.3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约2400万元。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服务,及时发现防范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惠及5.3万余人。二是普惠性保障更加有力。对我市80、90、10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分别给予每月不低于30元、60元、500元的高龄补贴,今年以来为全市11.4万老年人共发放高龄补贴4000余万元。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全市共有277.13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188元,各区(市)之间已实现市内异地住院医疗费用联网结算。三是基础性保障更加多元。推行“枣慈留香·银安计划”项目,投入资金245万元,为约200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咨询、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居家上门养老服务。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政府出资120万元为6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今年以来全市“银龄安康”工程参保老年人数约17万人,累计赔付金额达861.7万元。
三、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成功比例达100%,市级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成功挂牌,医养结合机构数量持续上升。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为100%,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比例为100%,两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建立老年医学科市级规范化试点,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定为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市级试点机构。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防治行动和老年人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完成薛城区省级老年人失能失智60人预防干预试点终期评估,开展全市老年痴呆防治专业人员培训120余人。完成老年痴呆防治项目省级试点认知功能初筛8913人,初筛率达50%以上,市级试点认知功能初筛34845人,初筛率达40%以上。三是持续强化人才培育。组织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18人参加国家老年医学人才集中培训,委托驻枣高校培养老年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累计12053人。组织8支医疗队伍共计40人,参加枣庄市“鲁班传人”医养结合康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为老年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完善养老服务网络。编制《枣庄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08处,村(社区)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站等481处、爱心食堂236处,有效构建“15分钟享老生活圈”。支持养老机构转型升级,优先增加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床位,推动养老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今年新增床位900张。二是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开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全市评选星级养老机构72处,其中三星级以上26处。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专项整治,对全市39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资金使用、运营质量、服务水平进行集中督导检查,发现、整改问题132处,有效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推进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工作,推动实现普惠性养老服务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服务可持续。三是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探索“社区食堂+爱心助餐”“支部引领+多元共建”等模式,打造“供销大食堂”等连锁化爱心食堂品牌,引导餐饮企业发展中央厨房,为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聚焦爱心食堂可持续发展,组织召开2次全市爱心食堂现场观摩会议,推广典型爱心食堂案例10个,持续总结经验做法,评选优质服务爱心食堂15家。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爱心食堂129处,全市共有爱心食堂236处,有效解决老年人“一顿热饭”问题。四是强化人才素质提升。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行动,举办全市中级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培训班,夯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基础,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100%,持证率达到70%。组织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表彰优秀组织单位3个,优秀养老护理员6名,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五、老年友好环境建设持续优化。一是构建友好生活环境。围绕“空间打造、健康支持、为老服务、社会参与、氛围营造、信息支撑”六大体系,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为1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老年宜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优化为老志愿服务。开展“暖心到家”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活动,打造“榴花红”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为老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老年健康义诊280余次,惠及3.3万余人,将志愿服务精神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三是营造爱老社会氛围。“敬老月”期间,联合16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5大类18项爱老敬老助老活动,慰问千余名经济困难、高龄、独居等老年人,送去慰问物资13万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协会和文体社团优势,组织广场舞集中展演、重阳节敬老演出、老年书画作品展等文化活动200余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强化护老权益保障。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反诈宣传、普法教育等活动18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服务老年人4万人次。积极探索“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让老年人对公共法律服务“可感、可知、可及”,“法护桑榆 情暖市中”获评全省“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十佳工作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在枣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政策举措,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多方力量,持续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全市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答记者问
大众新闻记者: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请问枣庄市民政局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陈德鸿:近年来,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为老服务政策举措、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用心用情用力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机制。持续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市、区(市)老龄委、老龄办职责作用,对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思路举措,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大格局。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战略问题、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等进行实践研究,协调有关部门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制度供给。全面推进惠老政策落地实施。构建完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健全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现老年人优待政策、高龄津贴“免审即享”“到龄即享”。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施“银龄安康”“银安计划”“银康助老”等项目,积极回应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健全、巩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为有需要的低收入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关爱服务,持续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体系。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养老服务短板弱项,坚持城市与农村相融合,不断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增加兜底性、普惠性、专业性养老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养老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强化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建设,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医疗康复护理需求。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逐步增加医养结合机构供给,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效衔接,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三是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以友好社区空间为载体,推动镇(街)、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环境适老化改造,深入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让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办事更方便,力争到2025年底,创建15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培树积极老龄观理念。联合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发挥专业优势,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为抓手,广泛开展“敬老月”“敬老文明号”创建等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不断营造助老爱老社会氛围。全面深入开展“银龄行动”。依托基层涉老组织,广泛发动城乡社区有条件、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银发巡逻”、儿童托管、互助养老、全民参保、扶残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切实保障老人合法权益。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养老领域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进村、进社区、进养老机构,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健康养老成为社会的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能否介绍一下枣庄市在健康养老,尤其是医养结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晶:近年来,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全市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明显增强。
一是党政领导重视,医养结合管理体制领导有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坚持高位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构建“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今年11月,在全省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推进会议上,枣庄市做了典型发言,医养结合区域服务模式和品牌效应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多部门联动,医养结合推进机制衔接畅通。市级财政每年列支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城乡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用地需求,市住建局新旧居住区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适老化改造。我市出台《关于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截至2024年9月为7614名失能人员提供照护服务,基金支出约1.2亿元。对符合医保帮扶条件的老年人,适当提高享受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标准。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医养结合枣庄特色亮点。滕州市作为第二批山东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8500万元,医养结合建设成效显著。在滕州市康复医院组建康养中心,将居家康养服务延伸到农村家庭,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医养一张网模式。将安宁疗护服务引入民营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挥灵活自主优势,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探索形成安宁疗护照护全链条服务模式。
四是多维度发展,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水平提质增效。一是多渠道融合,增加医养结合机构供给。截至2024年11月,我市医养结合机构总量54家,新增“两院一体”9家,市级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成功挂牌,审核验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7家。全市医养结合床位数15651张,医疗服务人员4695人,接受机构医养服务人数累计69.8万人,医养结合服务率76.42%,位于全省前列。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举办全市安宁疗护培训班,邀请国家、省级专家前来授课。通过国家级人才能力提升培训34人,省级医、护、服人员培训200多人,驻枣高校累计培训医养结合人才12053人。成功举办枣庄市“鲁班传人”医养结合康复技能竞赛”,不断壮大医养人员队伍,持续扩容提质。三是多元化服务,充实老年医疗服务资源。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比例均为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市级安宁疗护中心2家,区(市)安宁疗护病区全覆盖,镇(街)安宁疗护服务覆盖率达到53.85%,均已超过省项目任务指标。推进村(居)“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一体化,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631个,签约家庭医生4519人,加大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力度。
下一步,按照省医养结合工作新要求,全面提升医养服务能力。2025年拟投入390万元,打造“两院一体”示范镇卫生院7家,新增医养结合机构6家,启动实施老年人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200万人,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大众网记者: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请介绍下枣庄市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扶持保障政策?
郑雨亭: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2024年8月,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枣庄市养老服务发展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枣民字〔2024〕24号),方案按照坚持、优化、新增三个方向,共设置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老年福利三类18个养老服务补助项目。主要扶持政策如下:
一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类。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设置养老机构运营奖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运营奖补、老年助餐服务奖补、家庭养老床位奖补、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一次性补助等项目。其中养老机构运营奖补项目,对符合奖补范围和条件的养老机构,根据收住的中度、重度及完全失能老年人数量及入住时间进行奖补,按照每人每年2400元、3600元(不满一年的每人每月200元、300元)的标准,根据养老机构1-5星级等级评定结果,给予差异化补助;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运营奖补项目,对符合奖补范围和条件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根据1-3星级等级评定结果,分别给予每处每年11000元、13000元、15000元的运营奖补,农村幸福院分别给予每处每年5000元、8000元、10000元的运营奖补;家庭养老床位奖补项目,对符合奖补范围和条件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方,按照每张床位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一次性补助项目,对符合奖补范围和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照核定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每张新建、扩建和利用自有房产建设床位补助5000元,租赁房屋改建床位补助3000元。
二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类。聚焦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不愿干、留不住等问题,设置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一次性奖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一次性奖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一次性奖补等项目。其中,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一次性奖补项目,对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正常开展教学的市属高等院校、市级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每处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一次性奖补项目,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本科及以上、专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毕业入职人员,给予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奖补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取得三级、二级、一级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3000元、4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奖补。
三是老年人福利补助类。聚焦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设置长寿津贴(高龄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其中,长寿津贴、高龄补贴项目,对具有本市户籍、城乡80岁以上老年人,按照80-89 岁每人每月不少于30元,90-99岁每人每月不少于6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长寿津贴,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护理补贴项目。对年龄达到60—79周岁、80—89周岁、9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80元、100元、200元的生活补贴;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评估为 2-4 级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护理补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枣庄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共筑幸福养老服务网新闻发布会》